藏傳佛教分支及寺廟
苯教寺廟
苯教爲西藏本土宗教,亦稱“苯波教”,俗稱“黑教”。崇拜鬼、神、天、地、日、星、雪、電、冰雹、山川、土石、草木等“萬物皆靈”。約于公元前5世紀,由古象雄國王子辛饒·米沃且統一了原始苯教,創建了雍仲苯教,經曆了多苯、洽苯和覺苯叁個時期。紀元前後,苯教東傳吐蕃,開始了在吐蕃兩千多年的曆史。但在吐蕃第八代贊普止貢贊普時期,由于苯教徒對王室的權力構成了威脅,贊普驅逐了苯教徒並毀滅了苯教,這是苯教史上第一次法難,苯教史稱“前弘期”。止貢贊普卒後,苯教又有發展,至7世紀吐蕃贊普松贊幹布時期,苯教一起是象雄和吐蕃惟一的宗教。松贊幹布統一西藏並引進了佛教,才開始了苯教與佛教並存的時期。8世紀中葉,贊普墀松德贊采取了興佛滅苯,導致了苯教史上的第二次大法難,苯教史稱“中弘期”。8世紀末,吐蕃末代贊普郎達瑪繼位後苯教又卷土重來;朗達瑪被刺後,苯教遭到致使的打擊,此後一百多年裏未能複興。大約9-10世紀之間,叁位尼泊爾香客在桑耶寺意外發現了大量苯教經典,揭開了苯教複興的帷幕。18世紀安多喜絨的苯教學者貢珠紮巴將苯教“伏藏”彙總編目撰有《雍仲苯教遺訓目錄·十萬日光》;19世紀後藏學者尼瑪丹增又將其分成《甘珠爾》、《丹珠爾》兩部,統稱“苯教大藏經”。目前幸存的《甘珠爾》157部、《丹珠爾》380部已膠印出版,苯教史稱“後弘期”。
據史料記載,到解放前夕,西藏各地有苯教大小寺廟叁十多座,信徒僅有幾萬人。其著名寺廟有林芝縣的色迦棍欽寺、南木林縣的雍仲林寺、謝通門縣的色結寺、噶爾縣的古如甲寺等。
噶當派寺廟
“噶當”是藏語,“噶”意爲“佛語”,“當”意爲“教授”或“考誡”。“噶當”意爲一切佛語(經、律、論)都是對僧人修行全過程的指導。溯本求源,印度尊者阿底峽發其宗緒,仲郭巴·嘉瓦迥乃開其派觀,博多瓦、金厄瓦、普瓊瓦叁昆季弘其流傳,郎日塘巴、俠爾瓦、甲域哇等擴其繁衍。其流派中又分爲教典、教授、教誡叁個支派。教典派認爲一切經論教典是修行成佛的依據和方法,尤其是重視《本生論》、《集法句法》、《菩薩地論》、《大乘莊嚴經》、《集菩薩學論》、《入菩薩行論》等噶當六大經典;教授派重視師長傳授和實修驗證,以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的修道次第爲主旨,對佛典的诠釋指導修習,稱“道次派”;教誡派主以“恒住五隨念”(即:念師長爲皈依處,念自身爲本尊,念語言爲誦咒,念衆生爲父母,念心性爲本空)爲修行此法門的十六明點教誡。噶當派強調以全部佛語作爲修行要廖,因而以修習顯宗爲主,兼學密宗,強調修習次第(先顯後密),注重“叁士道”(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修法。11世紀西藏佛教興起時爲主流,對相繼形成的各教派均有深刻影響,尤其是後來的宗喀巴依據噶當教義創建的格魯派,亦稱“新噶當派”,這時的噶當派便並入格魯派而不複存在了。換言之,格魯派是噶當派的繼續和發展。
噶當派以師徒傳承和寺院領屬關系分爲若幹系統,主要寺廟有熱振寺、怯喀寺、桑浦寺、聶塘寺、納塘寺等。到明末時,熱振寺、納塘寺等噶當派寺院均亦成爲格魯派的重要寺院。
噶舉派寺廟
噶舉派是藏傳佛教中最爲龐雜的一個教派。“噶”意爲佛語,“舉”意爲傳承,謂其系傳承金剛持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的佛教徒。因該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稱“白教”。
噶舉派原由鳊僧人底洛巴、那若巴傳出,後由瓊波南交巴和瑪爾巴、米拉日巴師徒在藏區傳播,前者傳承爲香巴噶舉,後者傳承爲塔布噶舉。香巴噶舉14世紀時已趨衰落,但在後藏、康區至今仍有他們的寺院、僧衆和信徒;後來所說的噶舉派主要指的是塔布噶舉。塔布噶舉又發展出噶瑪噶舉、蔡巴噶舉、拔絨噶舉、帕竹噶舉四大派系,其中的帕竹噶舉又分出止貢噶舉、達隆噶舉、主巴噶舉、葉巴噶舉、瑪倉噶舉八小支系,故噶舉派有“四大八小”之說。該教派的噶瑪噶舉和帕竹噶舉的上層喇嘛,曾受元、明兩朝冊封,還相繼建立了帕竹政權和噶瑪政權,掌握西藏地方政教權力近叁個世紀。著名喇嘛拔希,最早采用活佛轉世製度。這個製度後來被藏傳佛教的其他教派采用,沿襲至今。
噶舉派盡管派系複雜,但教義教法大同小異主要學說是月稱中觀見,注重密法和大手印教法,不重文字、重在師徒口耳單傳,以若修證理通達大手印的境界。現在該派在藏傳佛教傳播地區的基礎仍很強大在歐美和東南亞一帶亦有相當影響。其著名寺院有:蔡巴寺、楚浦寺、止貢提寺、羊八井寺、丹薩提寺、達拉崗布寺、超普寺、噶瑪寺、類烏齊寺等,遍布康區和前藏。
格魯派寺廟
格魯派是藏傳佛教最晚興起的一個教派。“格魯”意爲善規,因該派主張僧人應嚴守戒律和修學次第而得名。又因該派認爲其教理源于噶當派,故稱“新噶當派”。還因該派祖寺爲甘丹寺,故稱“甘丹派”。該派僧人戴黃色僧帽,俗稱“黃教”。
格魯派率宗喀巴爲祖師。宗喀巴于1409年建成甘丹寺,並舉行了首創的祈願大法會,標志著格魯派的創立。其後確立了達賴、班禅兩大活佛世系,使格魯派在藏傳佛教各教派中占據了絕對統治地位,掌握了西藏地方政教大權。該派在見、修、行方面,繼承阿底峽所傳龍樹的中觀思想,主張“緣起性空”,修習上弘倡顯宗與密宗並重,強調先顯後密及顯密兼修的修習次第。
格魯派寺院衆多。1409年宗喀巴在達孜縣境內興建甘丹寺,並自任住持;牢其弟子嘉央曲結和绛青曲結分別倡建哲蚌寺和色拉寺,與甘丹寺共同形成拉薩叁大寺。宗喀巴去世後,格魯派以曆任噶丹赤巴爲首領繼續發展,並在各地陸續興建了一批寺院。格魯派著名寺院有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曲科傑寺、日烏德欽寺、紮什倫布寺、賽菊巴寺、強巴林寺等。該派寺院有嚴密的管理製度,一般分爲寺院、紮倉、康村叁級,有自己管轄的土地、屬民、莊園等。同時格魯派寺廟還重視文法、修辭、工巧、醫藥、曆算等學科,對藏族思想文化的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
覺囊派寺廟
覺囊派的淵源可追溯到域摩·彌覺多傑,創立了“他空見”學說,成爲該派獨特的見解。他的五傳弟子衮邦·突結尊追在拉孜東北創建覺囊寺弘傳“他空見”教法,該派才因此得名。該派前後出了笃補巴·嘉饒堅贊、多羅那他等名僧,相繼住持流傳。
覺囊派的教義主要是提倡“他空見”,認爲事物有它的真實體性,也就是說世間一切事物的本體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真谛,是永恒不變的。這種觀點是有別于西藏佛教其他教派。後來,第五世達賴喇嘛將覺囊派改宗爲格魯派,該派從此衰落下來,但在四川和青海等地,還有少量覺囊派寺廟和僧人。其著名寺廟有覺囊寺、彭措林寺等。
甯瑪派寺廟
甯瑪派是藏傳佛教各教派中最早建立的一派。甯瑪,藏語意爲“古”、“舊”。固該派遵循前弘時期舊密咒,故得名。該派僧人戴紅色僧帽,亦別稱“紅教”。奉蓮花生大師爲祖師,依蓮花生入藏所傳密咒和所遺伏藏修習,遂成一派。
甯瑪派以修習密宗爲主。根本密典爲“十八部怛特羅”,其教法以“大圓滿法”爲正傳。其傳承形式以父子承襲或轉世師承相傳。
甯瑪派以分散發展爲主,與地方勢力集團關系不甚密切,到16、17世紀才有較具規模的寺廟,後在第五世達賴的支持下得到較大發展。著名的寺廟有南傳甯瑪派祖寺、敏珠林寺、北傳甯瑪派道場多傑紮寺,以及林芝的桑妥白日寺、瓊結的白日寺、崗巴的曲典尼瑪寺等。
薩迦派寺廟
吐蕃貴族昆氏家庭的後代貢卻傑布于1073年在後藏薩迦地方建薩迦寺弘法,遂形成薩迦派。薩迦派的真正創始人應該是卓彌·釋迦益西。該派寺院的圍牆上塗有象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藍叁種顔色的花條,故又俗稱“花教”。教主由貢卻傑布家庭世代相承,有血統、法統兩大傳承。僧人不禁娶妻,惟規定生子後不再接近女性。主要弘揚道果教授顯密教法,認爲人生無堂,世界萬物皆由因緣和合而成,並非實有。該派的時輪金剛法和它的支派覺南巴的時輪金剛法,奠定了藏傳佛教時輪金剛學的基礎。13世紀中葉,薩班·貢噶堅贊、八思巴叔侄與蒙古皇帝締結法緣,西藏正式接受中央王朝管轄,成爲中國信封不可分害的一部分。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列封爲“帝師”,統領天下釋教,並領西藏十叁萬戶,建立西藏地方薩迦政權,爲藏傳佛教實行“政教合一”統治之始。
至元末,薩迦政權被噶舉派取代,薩迦派僅保有薩迦地方政教權力。元代以後,薩迦派內部出現了鄂爾、貢噶、擦爾叁個支派,分別以日喀則西南的鄂爾寺、山南貢噶的多吉丹寺、薩迦西南的土丹格培寺爲中心,建有不少薩迦派寺廟,其中薩迦寺最爲著名,被雀爲“中國第二敦煌”。還有佛法僧叁寶俱全的桑耶寺,該寺本系傳授甯瑪派密法典籍的中心寺院,但不寺多次遭火災,後由薩迦派修複,除護法神殿外,全歸薩迦派接管,故歸入薩迦派寺廟。
夏魯派寺廟
夏魯派,于14世紀中葉,由著名佛學家布頓·仁欽珠大師創立,故又稱“布頓派”。布頓·仁欽珠原是中興律學的嫡派,後來又遍學薩迦、噶當、噶舉所傳的因明、中觀和各部密法,成爲很有名望的學者,受後藏夏魯地方封建領主的邀請,任夏魯寺住持,便以此寺發展成爲一個單一的教派。夏魯爲元代西藏十叁萬戶之一。該派在藏傳佛教中勢力不大,雖以傳授四部續和善講密經著稱一時,但一直深受薩迦派的影響和控製。該派流傳時間不長,到宗喀巴創建格魯派後,其教法分別融于薩迦、噶舉、格魯等教派中,再未單獨流傳。其著名寺廟爲夏魯寺,系叁層藏漢合壁建築,屬西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格魯派寺廟
艾旺寺 昂仁卻德寺 巴嘎寺 白居寺 白瑪曲林寺 柏爾貢巴寺 邦玉寺
布達拉宮 策覺林 策默林 查藏寺 查烏寺 蚌仁曲登寺 察雅寺
第穆寺 丟熱寺 東嘎寺 朵阿林 格丹曲廊林寺 噶丹曲果林 甘丹寺
乃堂寺 帕巴寺 普布覺寺 強巴林寺 強准寺 強瑪林 曲德貢寺
曲德寺 曲德沃寺 曲科傑寺 仁欽林寺 仁嘎曲德寺 賽菊巴寺 日當寺
桑丹林 色拉寺 色切寺 同卡寺 托林寺 唐波且寺 錫德林
建葉寺 貢巴孜寺 貢德林 傑堆寺 卡定寺 康松桑康林 嘎東寺
雍布拉康 哲姆寺 珠拉寺 孜措巴寺 哲蚌寺 上密院和下密院
昌珠寺 措宗貢巴寺 錯傑那木措拉康 達普寺 大昭寺 丹結林
拉穆寺 江孜尼姑廟 拉薩尼姑廟 拉孜曲德寺 倫珠曲頂寺 朗真寺
羅布林卡 洛普寺 磨盤山關帝廟 墨如甯巴寺 乃甯曲德寺 乃窮寺
小昭寺 塔布林贊康 協格爾曲德寺 紮西崗寺 紮西吉培寺 孝登寺
紮西繞登寺 日烏德欽寺 紮什倫布寺
《藏傳佛教分支及寺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