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院
林藝
甘丹寺 西藏達孜縣 明永樂七年(1409年)
甘丹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廟,它是由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親自籌建的,可以說是格魯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賜名爲永壽寺。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圓寂,寺內現尚存宗喀巴的肉身靈塔。宗喀巴修行的山洞位于寺廟東邊的製高點上,這也是一處著名的古迹。山洞下面是宗喀巴的寢宮,宮內尚存有宗喀巴的經書、法衣、印章等遺物。
甘丹是藏語音譯,其意爲“兜率天”,這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可見該寺僧侶信奉“彌勒淨土”。甘丹寺的最高管理者稱爲甘丹赤巴,意爲甘丹寺法臺。因爲甘丹寺是格魯派的祖寺,所以甘丹赤巴也是整個格魯派的管理者,地位僅次于達賴和班禅。目前,甘丹寺內還保存著曆代甘丹赤巴的遺體靈塔90余座。
哲蚌寺 西藏拉薩 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
哲蚌寺由宗喀巴弟子降央卻吉·紮西班丹始建,其門下7位弟子分別住持寺中7個紮倉(經院)。此寺爲曆代達賴的母寺。寺中的甘丹頗章(宮)爲二世達賴根敦嘉措主持修建,掌領西藏地方政教大權。哲蚌寺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該寺也是一座名僧大德輩出之寺,五世達賴長期駐錫在此,直到受清朝皇帝冊封、布達拉宮擴建以後才搬到拉薩城內。
色拉寺 西藏拉薩 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
色拉寺由宗喀巴弟子降欽卻吉興建,後降欽卻吉應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後將欽賜經像等珍藏于寺內,至今仍存。寺內有結巴、麥巴、阿巴3個紮倉(經院)。全盛時期,寺中有僧人8000余,規模略次于哲蚌寺。
紮什倫布寺 西藏日喀則 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
紮什倫布寺全名爲“紮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勒南巴傑瓦林”,意爲“吉祥須彌聚福殊勝諸方州”。
紮什倫布寺由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後來被追溯爲一世達賴的根敦珠巴在當時的後藏大貴族曲雄郎巴·索朗白桑和瓊傑巴·索朗班覺的資助下興建。開始寺院定名爲“崗堅典培”,意爲雪域興佛寺,後被根敦珠巴改成現在的名字。該寺曆時12年建成。1600年,四世班禅羅桑·確吉堅贊任紮什倫布寺堪布(藏傳佛教寺院住持,相當于漢傳佛教寺院的方丈)時,對該寺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四世班禅是第一個被冊封的班禅,從此紮什倫布成了曆代班禅的駐錫之地。曆代班禅對紮什倫布寺均有擴建。
塔爾寺 青海湟中縣 明嘉靖叁十九年(1560年)
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後,有許多有關他靈迹的傳說。據說在他誕生後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了一株白旃檀樹。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宗喀巴母親按兒子來信所示,在信徒們的幫助下,以這株旃檀樹和宗喀巴所寄獅子吼佛像爲胎藏,砌石建塔,這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築。後來,該塔一再改建易名,成爲現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銀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漢語塔爾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叁十九年(1560年),禅師仁欽·宗哲堅贊于塔旁建一靜房,聚僧坐禅。17年後,再建彌勒佛殿一座,塔爾寺初具規模,取藏名“衮本賢巴林”,意爲“十萬佛身像彌勒洲寺”。
拉蔔楞寺 甘肅夏河縣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拉蔔楞寺由第一世嘉木樣活佛創建于1709年,後經曆代嘉木樣修建,現在已經成爲甘、青、川地區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
拉蔔楞寺內藏有各類經卷6萬余冊,分全集、哲學、密宗、醫藥、聲明、綴韻、曆史、宗教、傳記、工巧、數學、詩詞12類,成爲藏書最多的寺院。拉蔔楞寺設有顯宗聞思學院、密宗續部學院、續部上院、喜金剛學院、時輪金剛學院、醫學院等六大學院,爲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教僧人教學府,其嚴格的入學、教學、考試和畢業製度爲藏族聚居區培養了大量宗教人才。
除寺主嘉木樣活佛外,該寺尚有著名的的“四大色赤”活佛系統,即貢唐倉、薩木察倉、霍爾藏倉、德哇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