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文獻資源的調查與分析
袁琳蓉
藏傳佛教是西藏人民信奉的宗教,有著千余年的曆史,並在藏區根深蒂固,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是目前國內最有影響的宗教之一。我國藏傳佛教研究真正的開展是在80年代以後,並且在學術水平上也逐步深入。隨著研究的不斷展開,對于藏傳佛教文獻資源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筆者在搜集整理藏傳佛教文獻資源過程中,深感資料的缺乏和零散。爲了引起藏學力量對藏傳佛教文獻資源的重視和研究,本人對藏傳佛教文獻資源作了一次調查。這次調查,主要依據西南民族學院圖書館館藏的藏傳佛教文獻資源。由于藏文古籍、國內的非公開出版發行文獻、港臺的藏傳佛教文獻出版情況以及英文、日文、俄文版的藏傳佛教文獻資源等書目信息極不完全,我們對這一部分從略。這次調查搜集了1900年至1996年間有關藏傳佛教的文獻目錄,共計2933條,其中書籍60種,論文2792篇,譯文81篇。我們將這些文獻資源按《中國圖書分類法》進行分類,從藏傳佛教教派、藏書級別、出版年度等方面進行統計,並將這些數據作對比、分析和研究。
一
藏傳佛教作爲藏學研究的主要部分,其研究的結果直接反映著藏學的研究水平。現將所搜集的2933個條目,按《中圖法》分類,並根據論文的水平質量分爲研究級、普及級,如表一(見下頁)。研究級即爲有較高學術水平、有獨立研究價值的如研究報告、原始資料、工具書、重要參考書等等;普及級爲介紹性、知識性的書刊資料,等等。
表一
(附圖 [圖])
從表一顯現出藏傳佛教文獻中屬研究級的文獻占總數的80%,而普及級的文獻只占20%。可見,在藏傳佛教研究中,研究級類書籍、論文很多,而普及級類較少。
在總數爲2366種研究級的論著中,藏傳佛教的研究占18.6%,宗教文化藝術占17%,宗教與文學占13.2%,遠遠領先于其它類別。可見對藏傳佛教、宗教文化藝術以及宗教與文學的研究基礎紮實,研究力量雄厚。其次,關于藏傳佛教的各教派,如薩加派、甯瑪派等教派的研究著作、論文較少,基礎薄弱,這可以指導我們在今後的研究中注意到這一現象。同時,也暗示我們今後應加強對藏傳佛教各教派理論的深入研究。
在占總數20%的普及級著作中,宗教文化藝術類比例較大,占該級著作中的18%,反映了宗教文化藝術研究領域力量較強。其次是民間信仰數量較多,占14%。通過對具體書目、論文的研究,筆者發現藏傳佛教文化藝術和民間信仰研究範圍較寬廣,但深度不夠,這是今後待解決的問題。
二
其次,將不同時期出版的藏傳佛教的書籍和論文進行統計,以分析各個主要時期的研究情況,見表二。
表二
(附圖 [圖])
從1900年至1996年96年間,我國藏傳佛教的研究工作從小到大,逐步深入。當然,“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研究工作受到影響,這屬于一個特例。
1900-1949年,49年間統計的論文爲260篇,書籍9種,譯文12篇。從反映的內容看以實地調查爲主,介紹藏傳佛教的文章居多,其中有些文章是記載外國傳教士進入藏區的情況。1950年-1966年16年間,黨和政府對藏區的建設和發展非常重視,這期間派出各種科學考查團對藏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信仰、藝術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考查和研究。在此基礎上,大量的調查報告和有獨立見解的專著湧現,從統計的結果也反映出來,研究級文章較多。這一時期,藏傳佛教的研究有較大的進展。1967年-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這期間,很多學術機構基本停止了研究工作,成果較少,從搜集的條目上可以反映出來。1977年-1982年,這5年間,我國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黨中央撥亂反正,學術界面貌一新,藏學研究進入正常化。這期間,發表論文數量增大,質量提高,特別是翻譯文章的增多和書籍出版量的增大。1983年開始,藏傳佛教著作、論文不斷問世,尤以1986年以後,變化更爲顯著,呈直線上升趨勢。如1991年至1996年5年間的時間,發表論文1624篇,出版發行書籍13種,翻譯藏傳佛教的文章達33篇。5年間發表文章的總數占96年間所搜集文章總數的57%。分析原因,首先是黨和政府對民族工作的重視;其次是大量藏文版的藏傳佛教著作翻譯成漢文,在此基礎上研究文章增多;再有,“宗教熱”的回升,更多的人迫切希望能對藏密有一個基本了解。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藏傳佛教的研究工作和藏傳佛教經、律、論著作的出版。
叁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首先是翻譯出版的藏傳佛教經典增多。這使我國的藏傳佛教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2.藏傳佛教的研究發展不平衡。藏傳佛教的研究範圍比較廣,涉及的學科較多,如本人在統計過程中選擇了與藏傳佛教相關的16類學科進行分析。這16大類作爲研究藏傳佛教的相關學科,對藏傳佛教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從統計結果分析,這些學科發展不平衡,如研究各教派的較少,研究宗教文化、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較多;研究宗教曆史的較多,研究現代的較少。
3.大力培養藏學研究的接班人。目前,我國研究藏學,主要是在北京、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陝西等地區設立了中央及地方各級的藏學研究機構。但由于藏學研究工作正常開展的時間不長,雖然國內有一批長期研究藏學的專家、學者,但人數偏少,年齡偏大,研究的範圍受到一定的限製。從統計的結果看,達到研究級水平的論著的作者,就是固定的那麼一批人,顯然太少了,因此,要大力培養藏學研究的接班人,全方位地研究藏學。
4.重視國外的藏學研究成果。據報道,在國外,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二十多個國家,叁千多人在研究藏學,藏學研究機構紛紛建立。所統計僅美國就有十多個藏學研究機構,藏學刊物分布世界各地,大批研究成果呈現于世,其中不乏水平較高的研究成果。在統計中發現,真正把國外的研究成果介紹到國內的翻譯文章並不多。要溝通國內外的研究信息,才能使國內學者吸收國外的優秀成果,擴大研究視野,開辟更廣更深的研究領域,才能使國內學者通過我們高水平的藏學研究成果認識藏區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主要參考文獻:
慈仁傑博:《淺析西藏藏傳佛教長期存在的根源》,《西藏研究》1995年1期。
尕藏加:《淺談藏族宗教文化的曆史進程》,《西藏研究》1995年2期。
鄧玲:《從文獻統計分析看藏學研究現狀》,《西藏民族學院學報》社科版,199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