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與藏族宗教文化

  藏傳佛教與藏族宗教文化

  摘 要:藏傳佛教是藏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藏民族特有的曆史文化的淵源。本文通過對藏傳佛教的傳入以及跟在西藏地區的發展和融合。

  關鍵詞:藏傳佛教;宗教文化;外來宗教

  宗教不僅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文化形式,而且是一種普遍而持久的文化現象。藏傳佛教是西藏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作爲藏民族的精神生命,西藏以宗教性爲主要特征的文化傳統和哲學理念不僅塑造了這個民族的整體性格、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而且也孕育了其獨特的雪域高原宗教文明,成爲中國文明史上一朵怒放的奇葩。

  一、藏傳佛教傳入

  1.原始宗教時期——苯教時期

  自古以來,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阻絕了外來勢力的侵擾,也保留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地區處于原始奴隸製度的社會,當地的土著居民信仰原始的苯教。苯教産生于原始社會,它是藏民在佛教傳入並盛行之前西藏地區的精神支柱,也是原始社會生産力低下,自然災害頻發的自然環境下的社會産物。苯教一直貫穿著西藏文化曆史發展的始終,可以說西藏在原始奴隸社會之前,苯教一直在整個西藏地區的全民信仰,苯教文化是西藏文化的源頭,是西藏早期社會的“土著文化”。

  2.佛教的傳入

  松贊幹布統一西藏後,隨著吐蕃王朝的強大,其勢力範圍也不斷擴大,這種戰略勢態使吐蕃社會在地理位置上處于完全開放狀態。吐蕃處于信奉佛教的文明古國印度和強盛的唐朝之間,佛教的影響就在所難免了。及至松贊幹布先後與尼泊爾尺尊公主1、大唐文成公主通婚,兩個異域的公主給西藏帶來了佛教文化,帶來了大量的佛經、佛像、法器和僧人,雖然都是再傳地的佛教文化,但是對于一個剛剛建立不久的封建奴隸製王朝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在兩位公主的推動下,松贊幹布派人去唐朝和印度學習佛經,引進僧侶,創造文字,翻譯經典,修建大昭寺和小昭寺。這一切都說明了,統治階級急需要一種宗教來輔佐其政權,佛教就自然就順應曆史,開始它在雪域高原上艱難而又漫長征程。

  二、 兩種宗教文化艱難曲折的融合之路

  1.本土宗教與外來宗教

  人類宗教史上,最初信仰的宗教一般都是本地的原始自然宗教,然後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的發展過渡到人爲宗教,這是一種曆史發展的使然。佛教剛剛傳入時,就遭到苯教的強烈抵製,至于其後曆史上多次有滅佛和禁佛的事件,佛教在與本土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因其自身的特質和政治文化因素的影響,最終確立了在西藏的正統地位,這期間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曆史上,滅佛和禁佛從來沒有消停,但是卻以這次影響和破壞程度最大,可以說對前期的藏傳佛教具有毀滅性的打擊。自此吐蕃陷入曆史割據時期,西藏長期處于內亂分裂狀態。直到公元10世紀後,藏區步入封建社會,原割據一方的吐蕃權臣,成了各地的封建勢力,他們積極開展興佛活動,佛教得以在西藏複興。

  2.流派衆多的藏傳佛教及原因

  藏傳佛教由于西藏特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同時因自身的原因,故而顯示出了不同與一般的外來宗教所具有的特性,流派衆多和教派分立就是其一,主要的教派有甯瑪派、噶舉派、格魯派等,格魯派是出現最晚的一個教派,但是卻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個教派。造成這種教派分立的原因,主要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1.西藏長期處于分散割據的形勢,導致不同的地區自立政權間的不斷鬥爭,佛教勢力與地方勢力結合爲一,形成了許多各自爲政的政治文化中心,這是滋生佛教衆多宗派的主要原因。2.藏傳佛教,分顯密兩宗,流派本來很多,他們各有傳承,自立門戶,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理和修持方式,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3.藏傳佛教成爲精神宗教的原因

  藏民族對佛教文化的選擇是有著其深刻的社會曆史文化背景的,歸納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首先,封建生産關系的建立是佛教文化立足西藏的最重要的社會條件。西藏在吐蕃王朝時期,即從漫長的奴隸製社會過渡到封建奴隸製社會,統治者需要利用宗教思想鉗製被統治者,被統治者由于其在生産關系上有了相對的自由,有了自我意識和追求個人幸福的需求。佛教的政治和思想功能,爲統治者提供了絕好的思想控製工具,而佛教宣揚“衆生皆苦”及來世的幸福則爲廣大的困難的人們找到了一條靈魂的出口。因此我們可以說佛教恰好滿足了這個階層的不同的需要,使得佛教有了成爲藏區精神支柱的社會條件。

  其次,在藏區流傳的佛教,是最初是由再傳地尼泊爾和唐朝傳入的,再加上藏區的再傳,已經不完全是原來意義上的佛教了,它已經本土化了。佛教在藏區的發展曆程更加證實了藏傳佛教在西藏地區的傳播是以其不斷融合和吸收利用當地文化的結果,其最終的結果是藏傳佛教可以說是變成了僅屬于藏族的宗教。

  再次,就是佛教本身的特質也是其重要的原因。藏傳佛教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宗教實踐。它不僅在道德觀和思維方式等方面深刻的影響和藏民的社會生活,同時也從內在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方面影響和改變這個古老的民族。

  綜上可見,佛教在藏區的傳播和發展,不僅從心理層面,即從信仰觀念上給藏民族帶來了終極關懷、人生理想和價值信念,而且也從器物層面上給藏民帶來了文化知識和文明的曙光。

  

  

  叁、 藏文化神秘的宗教特質

   西藏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曆史文化原因,再加上藏傳佛教的影響,體現了其它任何地方不一樣的文化特質。這和宗教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1.神秘的藏文化與佛教

   西藏的神秘因素很多,比如說活佛轉世,密宗修行,匍匐磕拜、轉經輪等等,這些都和藏傳佛教密切相關。同時西藏佛寺建築帶有明顯的異域特色,有些甚至是具有某種現代人難以解釋的表現特征,西藏的建築風格和宗教儀式都具有其鮮明的地域色彩。

  2.天葬和佛教文化

  西藏文化的神秘性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來自佛教,西藏還有一種令人震撼的習俗——天葬,這種古老而獨特的喪葬方式廣爲藏族人民所接受。這也是受到佛教“布施”的影響,按照佛教教義,人死以後靈魂便離開肉體進入新的輪回,肉體就像一件衣服一樣再無用處,而死後將屍體喂鷹,又算是人身的最後一次善事。足見藏傳佛教在藏民心中的影響和地位。

  結 語

  綜觀全文,我們可以說藏傳佛教在其一千多的發展曆程中,不論是在在內在的價值觀念還是在外在的表現形式上,都深深的影響著這個民族性格,改造著這個民族的文化和生活。

  參考文獻:

  [1]牟鍾鑒.宗教與民族[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⑵劉立千.印藏佛教史[M],民族出版社,2000:123-133

  ⑶喬根鎖.西藏的文化與宗教哲學[M],2004

  ⑷杜繼文.佛教史江蘇人民出版社[M],2006

  1 參見杜繼文<佛教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