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于不存在。同樣的,雖然前後世我也不知道,但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
佛經裏講過,在無始以來的輪轉過程中,在叁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我們都死過成千上萬次,也生過成千上萬次,而大多數的生命都是依靠父母而生的。通過以上推理,我們可以知道,所有的生命都肯定做過我的母親。不僅過去如此,將來也是這樣。對其他人修知母時,要這樣思維。這樣觀察後,就能深深體會到,一切衆生都做過我的母親。這叫做知母。
(2)念恩。所謂的念恩就是指想念、回憶母親的恩德。在佛經中,將母親的所有恩德分成了五種:
第一是賜予肉體的恩德。人絕大多數是胎生的,當我們在中陰世界裏毫無自由地生活,不斷受到極爲恐怖的中陰現象威脅,痛苦異常,走投無路,非常渴望能找到一個肉體的時候,因爲跟這世母親有緣,才終于找到了投身之處。那麼,我們當然應當知道,沒有母親就不可能有我現在的身體。這是賜予肉體的恩德。
第二是賜予生命的恩德。剛出生時,我雖然有了這個身體,但是,作爲嬰兒的我是沒有自理能力的,不可能依靠自己活下來,是母親養育了我,而沒有讓我死去。這是賜予生命的恩德。
第叁是賜予財産的恩德。這種恩德,每一個人都知道。小孩子剛剛出生時是一無所有的,身上連一件衣服都沒有。但是,作爲母親,卻能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的財産全部送給兒女。當然,這些是一般的情況,在現在的某些地方,母親的這種恩德可能會慢慢淡化。但從傳統的角度來看就是這樣:父母不認爲家産是自己的不該給兒女,而是把一生的積累全部送給他們;兒女也毫不推辭地把父母的財産當做自己的來享用。
在以前困難的時候,母親養育孩子是很不容易的事,特別是貧困的母親。她是怎樣把我們養育起來的呢?在養育過程中她是怎樣無私奉獻的呢?對此,每個人的實際情況肯定都不一樣。然而相同的是,每一位母親對自己的兒女都有這種深恩厚德,很多畜生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回憶小時候母親是怎麼心疼自己,怎麼養育自己的。她辛苦得來的東西舍不得自己用、舍不得供養叁寶、舍不得布施衆生,把好吃的、好穿的統統讓兒女們享用。
在這裏,我講得簡單一些,法本上則講得十分詳細,其中的大多數內容是就西藏人的生活而談的,或許和你們的生活不太相符。但是,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進行思維。這樣思維後,我們會深深地體會到,原來,母親賜予了我這麼大的恩惠。
第四是教世間法的恩德。小孩子剛出生時什麼都不懂,連說話、走路、吃飯都不會。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和技能,不是學校教給我們的,都是母親教的。
第五是賜給修法機會的恩德。因爲母親養育了我們,才使我們有機會學習和修持佛法,這是母親賜予我們的最大恩德。
在法本上就講了這五個方面的恩德。除此之外,母親對自己言之不盡的恩德,都可以拿來一一地反複思維。
對現世母親修好知母、念恩後,就要將同樣的觀察遷移到其他人身上,並將範圍逐步擴大。其實,只是我們回憶不起前世而已,如果我們可以回憶,並在大街上見到上一世母親的話,那會是怎樣的感覺呢?實際上,無論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也好,還是前面觀想的仇人也好,他們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將來也會做。在做我母親時,他們肯定對我有這樣的五種恩德。這就是念恩的修法。
(3)報恩。既然已經知道了一切衆生在多世累劫中都做過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有這五方面的恩德,那麼最後的結論是什麼呢?就是要報恩。這是修悲無量心的最終目的。
確實,平時遇到的所有衆生都曾經是自己的母親,那麼,該如何去報恩呢?布施他們一些錢財,或是在他們生病時去照顧照顧,這是不是報恩呢?這是世俗人報達恩德的一種方法,菩薩也並不排斥,可以這樣做。但是,這並不能幫助他們解決生死輪回的根本問題。因爲,從無始以來,我們彼此之間已經這樣做過成千上萬次了,然而我和一切衆生依然流轉至今,沒有解決什麼問題。
雖然母親們非常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切快樂,甚至包括炎熱夏季中一陣涼風的吹拂,但卻不知道什麼是獲得快樂的究竟方法;雖然母親們真心希望自己能不受一絲痛苦,甚至包括蚊叮蟲咬之類的微小苦痛,但卻不知道什麼是徹底斷除痛苦的最佳良方,卻被無明所驅使,終日造作與快樂背道而馳的惡行。比如,她們會爲了自己的健康無病,而去作宰雞、殺魚等痛苦之因,所以永遠也無法滅盡痛苦。
因此,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幫助一切衆生解決生、老、病、死的痛苦。生、老、病、死的痛苦該怎樣解決呢?是不是用神通和神變來解決呢?不是。讓他們明白生死輪回的本體,怎樣抛棄煩惱和痛苦,懂得自己該如何走解脫道,這才是最關鍵的。
爲此,就需要爲他們傳講佛法,若想最究竟地傳講佛法,就要自己成佛。目前,佛法尚存于世,即使自己沒有開悟,也可以依照佛的教言來宣講佛法。但是,在佛教不存在的時間或地點,若連自己都不懂佛法,就更不可能爲他人講法了。所以,還是需要自己懂得佛法、自己證悟,最終要自己成佛。
由此可知,報恩的方法不是別的,就是要讓一切衆生得到解脫,這是真正報答母親恩德的最殊勝的方法。然而,如果我們連自己的煩惱都控製不住,那麼不要說度所有的衆生,只度一個人都成問題。所以,我們要發願自己先成佛,再度化衆生;也可以發心自己與衆生同時成佛;或者是發心讓衆生首先成佛。讓衆生先成佛是最殊勝的發心,但實際上這樣發心以後,自己還是會先成佛的。
悲心的本體是願一切衆生遠離所有痛苦,此修法需要四個具備:1。具備想望:強烈地希求一切衆生遠離所有痛苦;2。具備發願:發起願一切衆生遠離所有痛苦的心願;3。具備發誓:下決心以自己的力量而令一切衆生遠離所有痛苦;4。具備祈禱:祈禱叁寶加持自己能夠令一切衆生遠離所有痛苦。
這四個修法必須反複地鍛煉。總而言之,悲心+發誓成佛=菩提心。
(4)觀想、思維的次第。在觀想好以後,反反複複地思維是十分必要的。因爲,人心有一個特點:讓它學什麼,它就可以學會什麼,好的可以學,壞的也可以學。所以,要反複地鍛練自心。
世俗人都知道母親對自己很好,在她剛去世時,總有一陣子會悲痛欲絕。但是,很多人會認爲這是自然的規律。而且,他們爲了減輕自己的痛苦,還會想盡一切辦法將母親的恩德抛到腦後。于是,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的痛苦也就消失了。
但是,現在我們不能這樣做,而是要將那些往事一一地重新提起、反複地回憶,由此便會自然而然地産生報答母親恩德的渴望。這種心念是世俗人所沒有的,卻恰恰是我們所要培養的。
這種慈悲心在母親身上修得很成功的時候,再遷移到一個現世對自己無利無害的普通人身上,對他修知母、念恩、報恩;這樣修好以後,再遷移到一個自己今生不但不想利益,而且想還以報複的仇人身上,對他同樣修知母、念恩、報恩等一系列修法。修好以後,自己不但對他沒有了嗔恨心,而且有了很強的報恩之心。
我們雖然對現世母親、一個普通人以及一個仇人生起了報恩之心,但是還沒有對人群修悲無量心。所以,要將範圍逐漸擴大到一個村、一個鄉、一個縣……最後便觀想天邊無際的有情,對所有衆生修悲無量心。
這樣修好後,我們在世間便再也找不到一個所謂的敵人,一切衆生都是我的親人,都是我的父母,這不是一時的豪言壯語,而是內心感受至深的體會。那時我們便會一心一意地幫助他們,而且不是一般的幫助,就是要解決一切衆生的生、老、病、死,心甘情願爲此修法。從此以後,我們就有了真正的菩提心,成爲真正的菩薩。菩提心,就是通過這些修法得來的,不可能從天而降,也不可能由地而生。
在今天的開示中,講了四無量心中的舍無量心和悲無量心,是簡略的修法,廣的修法(四無量心)請看五加行中的菩提心修法。
叁、依次第修菩提心
你們在正式修行時,先要修出離心,也就是修外加行的人生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過患這四種修法。出離心修好以後,暫時不要考慮靜坐、參禅等其它修法,而是要先把菩提心修出來。沒有菩提心,就沒有了目標,連目標都沒有,還參什麼禅?修什麼大圓滿呢?這好比人在遠行前,需要首先明確希望到達的目的地,辨清方向後,再仔細觀察道路狀況,然後才能開始行動,腳踏實地地邁向終點。若連目標和方向都沒有確定,這不是盲動又是什麼呢?這樣做是不可能有何結果的。
所以,出離心修到標准的時候,就開始一步一步地修菩提心,若自己肯循序漸進地下工夫精進,就絕對可以成功。因爲,以前所有走上菩提道的人都是這樣修起來的。所以,只要肯修,就一定會修起來;但是,如果不肯修,就永遠都是凡夫人,永遠只會爲自己著想,爲自己打算,最終連自利也不能成辦。
這是甯瑪巴的一種大圓滿前行發菩提心的修法。這個修法簡單易行,能力很大,效果顯著。你們都看過《普賢上師言教》,其中的修法沒有這麼詳細。此修法出自于《普賢上師言教》的一個筆記,其中將如何修菩提心講得十分清楚和詳盡,薩迦派和格魯派的菩提心修法也基本上是這樣的,你們照此去修,肯定能夠發起菩提心來。
有了菩提心,其它的就很好辦。那時是不是成佛了呢?不是,離成佛還很遠,但從此以後的修行速度就很快了。在菩提心沒有修起來之前,我們不要考慮很多修法。先把菩提心修起來,然後再修其它的法。
《慧燈之光之二 菩提心略修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