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叁種上師
昨天我們大致講解了一下頂禮,今天我們略述一下何謂上師。 “上師”是藏傳佛教對導師一種通用的稱謂。“上”是指沒有較此更高的稱呼了,而“師”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師父。因此“上師”從字面意義來看,就是指沒有較此地位更高的師父了。上師也可以從外相、內相和密相叁個不同角度來理解。
從外相的角度而言,我們現前能得看見形象,聽得著聲音的這位導師,就是外相上師,但是這位上師必須是叁寶的總集,才可以稱爲上師。如上所述,所謂上師是沒有較此地位更高的尊者才能稱之爲上師,所以上師必須具備叁寶功德。要記住,無論是對哪一個教派而言,無論是選擇導師或者依止導師,這都是通用的標准。
首先、導師要具備佛寶,也就是說,內心要具備斷除一切煩惱,獲得圓滿證悟的功德者才叫做佛寶。正如我們之前所講解般,獲得斷證一切功德乃佛寶,即斷除俱生無明和遍計無明,獲得本體清淨和自性清淨者爲佛寶。說白了,內心已經證悟者,他的心即爲佛寶。
其次、導師的語爲法寶。這位導師口中所傳講的一切法義都必須要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尤其在這個時代,這一點就顯得更爲重要,乃至可以作爲判斷其是否爲真正導師的一個准繩。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標榜自己口中所講解的就是正法,並不是很困難的事,但究竟是否爲正法,就要觀察他所講解的法是否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只有導師口中所講解的法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我們才能稱導師的語爲法。
第叁、導師的身爲僧。所謂“僧”,即是指能遵照釋迦牟尼佛的教言而如理如法守持戒律者爲僧衆。因此,這位導師的的所作和所行,都必須要如理如法。要知道,作爲一個清淨護持戒律者,不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的,一切言行都應如法才是。
如是具備叁寶之功德者,即可作爲我們所依止的對境,這位導師可以稱之爲外相上師。尤其對于初次開始進入佛門者而言,選擇好自己的導師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這關系到我們的修行是否能迅速趨入到正道之中。若我們所依止的導師是一位邪師的話,那即便他爲你傳講多少教法,你所走的修行之路都非正道而是邪道,所以選擇正確的導師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有時候我們在尋求過程當中,導師口中永遠會說他是最圓滿的,那我們依什麼來衡量這位導師是否是真正的成就者呢?第一,要觀察他是否具備叁寶之功德;第二則是觀察導師是否具備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也就是說,若這位導師的慈悲心和信心圓滿,那麼這位導師就可以作爲我們所依止的對境,因爲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圓滿,正是實證見解功德的體現,這樣的導師就可以作爲我們所依止的對境。所以我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導師,如是觀察非常重要。
何謂內相上師呢?從心的角度來講解,萬法均來自于我們的內心,無論是上師還是天地萬物,無一不出于自心之中,因此,我們直接調伏自己的內心,那麼所調伏的內心就叫做內相上師。
至于密相上師,即爲圓滿實證心的本性,也就是我們時時尋求的解脫自性就叫做密相上師。
因此,總的來說,我們平常所看得見的導師爲外相上師,調伏自心即爲內相上師,證悟心之本體爲密相上師。若能精通叁種上師,那麼一切法也都已經歸納與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