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上師”的誤區
何謂“根本上師”?所謂“根本”就是最重要的意思。現前在漢地,有些信衆對“根本上師”還有著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例如很多人會問,所謂根本上師是否有數量的規定?應該具有多少位根本上師才如法?有些說只能有一位根本上師,也有的說可以有多位上師作爲根本上師,那根本上師究竟應該如何理解呢?
所謂“根本上師”從字面上面理解,即衆多導師當中,對你而言恩德最重的這位導師,就叫做根本上師。如果只有一位導師對你的恩德是最大的,那麼他就是你最根本的上師。如果對你而言,有多位導師都同等重要,那麼這幾位導師都可以作爲你的根本上師。因爲根本上師的根本之處不在于數量之中,而是樹立在對于自己的恩德之上。
如今在漢地,很多信衆由于不懂得這些理趣的原因,因此就會出現許多奇怪的現象。例如有些信衆說,由于初次谒見藏傳佛教導師的時候並不懂這些道理,也不知道“根本”與“不根本”的區別,因此當這位導師說原意做弟子最根本的上師之時,弟子感到很開心,但這位導師又說,作爲弟子,以後只能有他這一位根本上師,也就是說,再也不能去尋求第二位根本上師。當時弟子可能很歡喜地答應了下來,但久而久之,內心又開始産生煩惱了。
我想,這也是很正常的。初次與陌生導師見面的時候,人人都會有一種新鮮感。尤其現在很多導師們手中都會拿著一張不大不小的名片,名片上寫著自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或者阿彌陀佛的化身乃至釋迦牟尼佛的化身等等。當我們發現自己居然能尋求到這麼殊勝化身的時候,內心非常開心,還有什麼不悅意的地方呢?沒有了,此時別說是讓他做自己的根本上師,就是根本之中的根本,自己也願意跟隨這位導師。
但過兩天,恐怕我們的內心就不是這樣想了,那時我們的心中又會産生很多煩惱。因爲之前導師已經說過,他是自己最根本的導師,自己也已經承認他是自己的根本上師,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自己對這位導師已經沒有了初次見面時的信心和熱情,現在如果不承認他是自己根本上師的話,從情誼的角度來說,似乎說不過去,好像自己有點出爾反爾的感覺,此時內心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這樣的現象還是非常多的,但這都是由于不懂得其中的理趣所致,因爲根本上師並不是這麼樹立的。正如之前所述,所謂的根本上師是從自己獲得恩德的角度當中來樹立的。
要記住,當很多導師都在爲你傳講不同的教法之時,其中有一位導師爲你傳講的法是最多、最深奧的,並且從你內心的角度而言,你從這位導師的傳法當中所獲得利益最多,那麼這位導師就自然形成你最根本的上師。
例如乞丐是吃百家飯的,當一個乞丐四處去乞食時,那麼誰是他最根本的施主呢?即便有一個人說自己願意當他的根本施主,但僅僅口頭的承諾是遠遠不夠的。因爲最終還是要觀待這個乞丐所乞討的食物當中誰給的最多,誰給的最好吃,那一位施主才是他的根本的施主。
因此我們在尋求根本上師的時候,也同樣這樣一個道理,只有令自心改變最大的一位上師才能安立爲根本上師,而不是在于上師與弟子的口頭承諾之上。當然根本上師可以不止一位,如果對你而言,有多位上師都有這樣的恩德,你也可以將他們都安立爲自己的根本上師。
如是講解的目的就是告誡大家,根本上師並不是一種口中的承諾,而是從自己所獲利益的角度當中來樹立爲根本。如同我們天天都說:“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爲什麼我們要將喇嘛仁波切樹立爲根本上師呢?因爲從我們內心的角度當中而言,我們所得到的一切都來自于這位導師,所以他是我們一切導師當中最根本的導師。這些道理都非常重要,我們要銘記心中並學會如理辨析爲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