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凡夫初行禅定之時切勿高攀

  凡夫初行禅定之時切勿高攀

  我們昨天傳講了禅修之時不能輕視煩惱,要懂得善巧運用煩惱妄念的道理。因爲對一個真正的修行者而言,他是永遠不會以煩惱多寡或者昏沈是否嚴重來樹立自己見解之高低的。對于初次修學禅定者而言,尤其要懂得這些道理,因爲我們在禅修之初,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是非常正常的,這一點一定要銘記心中。

  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首先要認清自己的身份:我們現前只是一個凡夫,是一個次第根機者,因此産生諸多煩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所以對我們而言,現前最重要的是並不是如何遠離煩惱,而是要懂得如何才能將煩惱轉爲道用,這才是我們現在修學之關鍵。

  在如何轉爲道用之上,我們曾經講解過剖析調伏妄念、直視調伏妄念和安住調伏妄念等諸多方便,具體運用這裏暫不贅述。總的來說,若能懂得根據自己當時的見解來善巧運用不同的方法對治煩惱,那麼無論現前是什麼樣的狀態,我們都會處理得非常好。若不懂得這些道理,可能在禅修之初就會有高攀見解的現象,這樣一來,實際當中,自己的見解恐怕很難有所增上。

  例如前兩天有一些信衆對我說,他平常也在禅修或者參加一些打禅七等共修活動,在禅修之時,他盡可能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狀態。

  要知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我們朝思暮想的一個境界,是我們修行所要成辦的目標,現前能做到嗎?即便說我們假裝做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恐怕也只是一個形象而已。

  例如父母看著尚在襁褓之中的子女,內心期盼著子女能夠早日長大成人,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實際當中想要讓今天還在襁褓中的子女,明天就出去工作,這可能嗎?不可能的。他的成長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怎麼可能一蹴而就呢。

  同樣一個道理,想要成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見解是我們修行的一個目標,對次第根機者而言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在修行之初一定不能去高攀見解,這一點很非常重要。

  當然,現前已經越來越多的修行者逐漸理解了這些理趣,他們在彙報見解之時,不再執著于自己禅修時妄念的多少,而是會講解他在修行過程當中具體是如何調伏煩惱的。這樣非常好,這正是我們見解逐漸增上的顯現。

  要記住,在我們禅修之初,妄念不是過失,而是越多越好。因爲只有當妄念生起之時,我們才會運用不同的方式去調伏,不一會又有妄念生起,此時再去努力調伏,如此循環往複,無論散亂與否,內心時時都在調伏之中,這才是修行,這種調伏才能促使我們的見解迅速增長。

  若要是我們內心沒有妄念的話,每一座都只是閉著眼睛呆呆地在蒲團上坐上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那麼天天這麼呆坐著,久而久之,說不定後面真會出現一種傻呆呆的狀態了。

  因此這些禅修當中的理趣,我們都要銘記于心。雖然這些道理我們已經講解過很多遍了,但在實際當中還是時時要反觀自心,看看自己究竟理解得如何,運用得如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