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家裏工作不順利了”。比如你正在念咒“嗡班雜薩垛轟”,突然有人來叫你說“你家裏有事情快回家吧”,這個人的業力得到果報就是叁惡道;第二我對你說真話,但是你還是不信任我,我心裏就很難受,沒想到這是因爲自己以前騷擾別人修行的果報。我感覺現在很多老公很可憐的,比如老婆正在念經,老公就在隔壁喊“老婆過來”,這也是業力的,也沒有辦法了,對吧?這種人會出生在特別窮的地方。不長東西的地方,不長吃的東西。
第叁,說绮語,經常有業力是這樣的。有的老太太,每天都要去說別人壞的東西,說別人的壞話,沒有其他什麼事做一樣。每天都說別人壞話,她早上起,晚上睡,這一天的事情就是說別人的壞話,說別人的事情。每天說來說去,唧唧歪歪,根本就不停的,他是有這種業力的,在這種地方出生的人。
3、意業
放下的功德。比如說什麼事情能夠放下,放下意思懂嗎?第一,他的功德就是天人,人間等等。第二,他想什麼,就自然而然的成功了。不需要遇到事情去找關系呀等等。他就什麼事情都順順利利的,家庭啊、公司啊都是,做什麼都順利。第叁,他前世就是做了很多的功德,很好的布施也好,等等,他沒有執著這些東西,以後他就什麼事情都比較順利,然後自然而然什麼事情都能夠成功;第四就是有很好、了不起的出生。布施和放下的功德也會不斷增加這方面。
然後就是害心。有害心的人是要出生在叁惡道。有害心的人就特別倒黴,倒黴的事情都在他身上發生。什麼倒黴的事情呢?比如說父親今天死,母親第二天死,妻子就第叁天死;公司垮了,老公要離婚了,等等方面在一個人身上發生了,有的人就想:“哎呦,我又沒有造什麼業,爲什麼佛菩薩不管我,所有倒黴的事都發生了。”很多人這麼說過。是,很多事情是前世你沒有做好,這一世很多倒黴的事就在你身上發生,這你不能怪別人,是你自己前世沒做好。這就是害心,想什麼都不能實現,比如說種東西,快用的時候,倒黴的事情就發生了,冰雹,水淹,根本就吃不了。經常有地方是這樣的,害心的業力就不斷有這種方面。
有悲心的功德。第一,轉生天人,人間等等。第二,生在很舒服、了不起,沒有什麼危險的地方,很安靜穩定的地方。第叁,很平靜的,很了不起的地方,經常有爲他人、爲衆生的悲心的功德增長。
嗔恨心。業力:第一,出生在叁惡道。第二,經常有恐怖感,做噩夢啊,看見鬼,經常有人打他。有的人沒有惹別人的,啪一下被打,這些倒黴的事情就是嗔恨心的業力。第叁,在有地震啊,各種各樣很可怕的地方出生,人生沒有安全感。每天就是這種業力發生。
信心的功德。第一,出生在天人,阿修羅,人間。第二,遇到很好的佛法,修行的地方,第叁、生生世世不離佛法。第四,經常修習佛法。
懷疑心業力:第一,出生在餓鬼畜生道。第二,瘋子、神經病出生,神經不正常,顛倒。第叁,一個人,沒有人幫助他救他,像要飯的,一個人糊裏糊塗。他有懷疑心,他不相信別人,所以也就沒有人幫他。他原來有懷疑心,這世就成爲這種,業力就這樣不斷的增加。
(叁)以比喻說明因果不虛之理
今天這樣講了半天,沒有什麼不清楚的,一定要相信因果,所作所爲都是和因果有關系的,和因果沒關系的一個都沒有。所有的東西都是業因果的顯現,我們死亡的時候什麼都帶不了,唯有業因果隨身。我們現在一定要相信因果,了解這個因果,你們要想成就,成佛,就一定要相信因果,你們不相信因果就成不了佛。你們相信因果,做什麼事情都特別小心,有這個小心,你們就可以慢慢的改變,真實的珍惜佛法。
不相信因果的話,我們造了那麼多惡業還是有業力的顯現出來。你今天殺了個人,還是要你還這個債,一定的。你們相信因果,就會很小心,慢慢承擔這個業因果,就像還債一樣的。比如我今天跟他借了錢,明天給他還了;明天我又向他借了錢,永遠再借再還,永遠都還不完。我今天給他還錢了,就下這個決心,我從此以後再也不借錢了。我借錢以後就還不完的,就沒有辦法了。必須要下決心,因果就像借錢一樣的,我要是借了錢是不可能不給的,他追你過來,還是要給的。各種各樣的,比如說我借了100萬,我不還,他一定要找人到我家裏來,你不給,我就打你,合法的,有這個地方借,就這個地方還。我原來賭博輸了這麼多借了錢,這次我還給他了,從這以後我再也不賭博,有這個決心就可以斷掉賭博。
我們需要這種決心的,我們也相信因果,但是我們沒有這個決心就是沒有辦法的,還是不斷地要造業障的。爲什麼成佛這麼不容易呢?原因是在這個地方,我們不相信因果,因爲真正能相信因果成佛就很快得,很簡單的一個事情,是這種的。
我今天講的真的不清楚,今天心髒又不是很好。讀一讀的舌頭就厚起來了,這個也是我的業力的。我身上很多病的,我的病要是在你們身上發生,你們一定快瘋了的。我自己感覺這個是我的業力顯現,跟因果有關系。我這麼說是給自己安慰也好,真實話也好,總之就是希望你們還是真正的相信因果。真正的,一定要相信因果,這個是最主要的。相信因果,你們對佛法有信心,修行越來越有進步,成就就有希望了。你們不相信因果,現在的所作所爲,大部分是有煩惱的。阿彌陀佛。
《因果不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