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自他相換和斷除我執
2011-11-17 于叁亞
做什麼事情之前都要有一個發心,比如說你們今天來聽課,聽課之前一定要有一個發心,在佛菩薩面前要想著我今天聽課不是爲了我自己,而是爲了天下的一切衆生,爲了他們得到暫時的快樂和究竟的幸福而發心。在放生的時候也同樣要有這樣一個發心,不是爲了我自己,而是爲了天下的一切衆生去放生的。這樣做很重要,具足發心殊勝。
那麼,聽課的時候,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打掉心中的自我,如果存在自我就無法專心聽課,法不能入于心。現在我們很多人我執都很重,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對誰都不服氣,這就是痛苦的根源。學佛學了很長時間,如果沒有放下我執,還是考慮自我,那是無法消除我們業障的,沒有辦法很好的去修行。想要好好修行,首先就是要打掉自己的“我”,才能全身心地去修行。我執帶給我們這麼多的煩惱和痛苦,不斷地給我們壓力,其實沒有人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和煩惱,這些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心中生出來的,是我執帶來了這麼多的煩惱。
我們學了這麼長時間的佛,聽了這麼多的課,目的就是要打掉我們心中的自我,這是修行中最必要的。菩薩和佛爲什麼沒有自我?他們不是出生以來就是菩薩,就是佛,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凡夫人,他們打掉我之後,開始修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我希望你們學得多一點,只是一個放生是不夠的,應該多修菩提心,不僅要發心,還要落實到行動之中。
在我們學佛的過程中,自我本身帶來的習氣會使我們感覺到更加的痛苦和煩惱,煩惱是我們業力和業障的體現。什麼是業力、業障呢?五毒帶過來了煩惱,煩惱製造了業力、業障,打掉煩惱的過程中業力、業障也隨之而消除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發菩提心,不斷地修心,耐心地修心。
自我帶來了五毒,五毒就是貪、嗔、癡、慢、疑,這樣會帶過來很多煩惱,造成很多痛苦。比如說貪心,本來這個東西根本不需要,隨著人越來越貪心,認爲我需要這個東西,別的人有我也一定要有,好像只有這樣才很完美,就像很多人需要買很多的房子,需要好車、名牌的衣服、包、有名氣的老師、名牌大學等各種各樣的東西,于是不斷地貪心,不斷地嫉妒別人,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所擁有的就認爲那應該是我的,我也應該擁有,就去和別人爭;什麼事都不是我錯是他錯,于是罵他和他生氣,那是因爲內心的“我”不服氣,嗔恨的東西開始出現。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內心的自我所帶來的,都是煩惱,都是痛苦。我們學佛,打掉自我,才能好好的修行,有慈悲心才能得到智慧,這時候我們就沒有很大的痛苦和煩惱。
修行中需要認錯忏悔,現在所有的人都不願意認錯,總是認爲自己的所作所爲是對的,自己是被欺負無辜的,認爲別人的都是不對的,感覺都是別人的錯誤。是自我帶過來了不服氣,爲自己想不通。我們現在不承認錯誤這樣是很痛苦的,修行就是要去認錯忏悔,不認錯不忏悔就得不到快樂,不減少自我就越來越煩惱、痛苦。
我執重的原因就是對別人沒有什麼慈悲心,一直考慮很多的是自己而不顧及到別人,我們大多數學佛人普遍的發心很少有說是爲了衆生,自己接受他人的痛苦,希望衆生得到快樂,都是希望別人的快樂、財富和幸福自己也能夠擁有,自己的痛苦、煩惱這些不好的東西能夠給別人、到別人身上去,這是我們慣常的心態。就是這樣的心態讓我們不快樂不幸福。我們現在需要多一些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修行。
現在很多學佛的人都學得很雜亂,變得神神道道,我說過很多次了,快樂不是神通能變過來的,是通過自己的心發出來的,要想得到純然的快樂,修自他交換就是很好的方法。因爲這是打掉我執的方法,我執越重,人就越痛苦。很多人認爲是:經濟越好生活越幸福,所以每天都是各種各樣的忙碌。其實並不是這樣,經濟發展並不能給人帶來幸福,比如成都今年結婚的人有叁萬多,離婚的人有十一萬人,說明了什麼?經濟越發展越好,家庭不一定就會更幸福,反而讓人變得更加自私和傲慢,家庭更加不幸福。也有特別多得了憂郁症的人,他們的壓力很大,煩惱越來越多。
修行就是要解除痛苦和煩惱,自他交換是最好的方法。很多人嘴上說修的是自他交換,其實很少的人能夠真正做到。怎麼修自他交換?觀想很多衆生,他們是很髒的,有病的,業障很重的,就在自己的身邊,把他們的煩惱給我,把我的快樂給他們。
打坐禅定時,要先認清自己的心,是不是有出離心,是什麼樣的發心,自己發的心對不對。觀修時,能不能做到把自己的快樂、功德給予衆生,把衆生的痛苦、病痛轉換到自己身上,經常觀想讓一切衆生的痛苦由我來代替承擔?用這種方法去修禅定,慢慢地自我會開始減少,對衆生的慈悲心一步一步增加,這個時候才開始對所有的人會有點慈悲心,希望周圍的人都能好,而不是因爲嫉妒希望他(她)過得不好,懷疑心和嫉妒心就能慢慢減少,悲心不斷增加。
我們一直沒有慈悲的對待衆生,感覺靠自己個人就能夠成佛,不需要衆生,這是錯誤的,也是不可能成佛的。一切事物都有因果關系,五毒是因,痛苦業障就是果,我們在禅定的時候可以觀想,隨著呼吸觀想,吸氣的時候把衆生的痛苦、煩惱都吸到自己身上來,呼氣的時候把自己的快樂、幸福給到衆生身上,這樣能讓我們少一些考慮自我,多一些爲衆生做事而感到自豪。
有很多人說:“上師,我想成佛,想好好修行……”這些不是上師所能決定的,它需要你自己多一些思考。學佛是思考的過程,念咒是在和佛菩薩對話,轉變自己的心,並不是依靠念咒能去解決很多事情。人的我執太重才造成了現在的痛苦,想學佛要真心,要發菩提心,這樣才比較像修行人,不要相信什麼神通,都是沒有用處的,只有菩提心能夠穿越六道輪回,其它的東西傳來傳去永遠都是外道的法門,重要的是要相信菩提心。
上師和弟子之間不是我給你們傳幾個法,你們給我錢財供養,這就像賣東西一樣,是很錯誤的,希望你們爲了衆生發菩提心去修行,把自己的功德給衆生,打掉我執,這樣才能得到像佛一樣的真正的快樂、幸福和自在。希望你們能夠照我說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