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消除業障,學習佛法以及身口意的正確行持

  如何消除業障,學習佛法以及身口意的正確行持

  2012年6月2日 于喇榮五明佛學院 金剛薩垛法會期間

   所有的衆生都希望快樂,但是因爲衆生沒有學習佛法,所以不懂得什麼是獲得快樂的方法,什麼是避免痛苦的方法。衆生往往是顛倒的,往往不停的種下惡的因,最終得到是惡的果。現在,我們需要認識佛法,才能真正懂得什麼是快樂,才能真正獲得快樂,不再顛倒。如果不學習佛法,你們永遠只能是顛倒的。

   那麼真正怎麼樣才能獲得快樂呢?第一步,就是從愛心開始。在佛法裏就叫做: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第一個就是“諸惡莫作”。什麼是業力呢?人們往往都不願意聽到“業力”,認爲是不吉祥的一個東西,這個就是“業力”。誰遇到這個,就不會開心、快樂、只有痛苦。不論是誰,只要遇到身口意的業力,他就只能不開心,不快樂,這就是業障。業力可以傷害衆生的生命,很多人由于業力的作用,不斷的殺生,不斷的造貪嗔癡的業,各種各樣傷害衆生的事情,這個就是業力。所有的衆生都認爲自己的生命是最珍貴的,但是我們有了業障,就會毫不顧忌的要其他衆生的命,害衆生,不斷的作惡,特別的多,這個的名字就是“業障”。比如說,我們沒有愛心,就會想要別人的命,認爲這會對自己有用處的,這個時候,被害的衆生也會升起嗔恨心。我們有時候因爲愚蠢,想吃其他衆生的肉,就會殺掉衆生;有時候對他有仇恨,就會殺衆生;有時候想要他的皮,就會殺衆生;如上種種,只要是能傷害他人的一切,都稱爲業障。你真正有愛心,不可能要衆生的命;你真正沒有愛心,才可能去要另一個衆生的命。有時候,別人如果很能幹,這個時候你們自己也不開心、不快樂、不舒服,等等,這其實對你們自己也是帶來障礙,特別可怕的,這個時候你們就開始繼續的造業了。

   什麼是“業力”呢?我傷害你,你又傷害我,當場兩個人之間就互相開始傷害的,這個就叫做“業障”。

   下面講“衆善奉行”。什麼是“功德”呢?這是一個吉祥、如意、不可思議的一個詞。爲什麼是不可思議呢?因爲可以利益他人的、做事能讓他人快樂、開心。我們做這樣的功德的時候,我們自己當場也能獲得開心和快樂,大家相互之間都能獲得利益,這個的名字叫做“功德、善法”。比如,布施、放生……各種各樣的,你爲別人這樣做的時候,自己也獲得了開心和快樂。我們爲一切衆生做事的時候,自己的心就能得到平靜、快樂,就不會有什麼障礙、沒有什麼嫉妒。是啊,我能真心的愛你的時候,就不可能對你有什麼嫉妒的心理。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嫉妒,沒有什麼條件的。我們爲衆生做事情的時候也應該這樣,沒有什麼條件的,而且也能獲得開心。爲什麼呢,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孩子越好,母親越開心、越快樂的。這個就是“衆善奉行”。這個就是——慈悲的心。換一個詞可以稱爲——和平的心。

   我們現在需要做兩件事,第一,斷除業力;第二,多做功德以及修行。業障和功德都依賴于你們自己的心,你想做功德,這個念頭來自于你的心;你想造業,這個念頭也來自于你的心。現在你們就處在這個“中間地帶”,往哪邊走?關鍵不在上師,也不是另外一個人,而是你自己。

   心惡的話,你只能永遠的不開心。如果你們希望自己永遠的不開心,那麼你們就可以一直做惡的事情,你就可以得到不快樂。如果你們想生生世世得到快樂,能夠利益他人,那麼從現在起你們就要不斷的修行,不斷的去利益他人。

   比如說,在造業之前,首先會出來一個東西,就是“我”。“我”出來以後,就會覺得自己很高傲,有了這樣一個“我”之後,就開始不開心、嫉妒、分別,當遇到不清淨的顯現出來的時候,你們的心裏就會出現嗔恨心、嫉妒心,這個時候就開始發脾氣,殺人等等,想吃肉,要衆生的東西,等等。各種各樣的方式開始害人了。當我們開始害別人的時候,我們自己也不會開心的,很不舒服的,這就已經不對了。本來我們是希望快樂的,但是卻開始攻擊別人,殺別人,自己認爲這樣能獲得快樂,但根本作用在我們的身上只有不快樂,不舒服。我們殺人之後,只有生生世世的業力跟隨自己而已,並且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在很恐懼、很後悔中度過。有時候確實是這樣,我們發脾氣的時候,心裏面總是感覺特別的難受。當我們的心真正充滿愛心,慈悲的時候,我們的心才真正沒有什麼恐懼的,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可怕的東西。真正我們的心中有慈悲心的時候,就不會冒出想騙人、害人的想法。真正我們的心中有慈悲心的時候,我們的心和所有的衆生的距離就會特別的近,而且沒有什麼障礙,全部是很和諧、和合的。真正我們的心中很惡劣的時候,我們的心和所有的衆生的距離就會特別的遠,是割裂開的,這個時候就開始不信任他人、懷疑他人、欺騙他人,等等各種各樣的想法就出現了,而且我們的心和身體就不配合、不一致了,嘴巴說一套,心裏想的另外一套,各種各樣的,很可怕的,這個也是“業力”。

   真正有愛心的時候,我們不會去想欺騙衆生,嫉妒衆生,嗔恨衆生,貪執衆生。所以有了愛心以後,我們就會增加快樂。我們想真正獲得快樂,唯一依靠自己的心;想獲得痛苦,唯一還是依靠自己的心。所以,想要快樂,就去行持快樂的方法,比如說愛心等等;不想要快樂,就去行持不快樂的方法,比如嫉妒心等等。多做愛心、做菩提心、慈悲心,這樣我們自己的心就會漸漸的柔軟,這個是真正的佛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