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知識越多知識障就越多”“讀佛經多,也會變成知識障”這話對嗎
這真是聞所未聞的奇談怪論。
照這些人的說法,沒有知識的人就不會有知識障(所知障)。
彌勒大菩薩說:“不精通五明,雖然是大菩薩也成不了佛。”佛主張“無明”是苦根禍源。開發智慧、破除煩惱性無明和非煩惱性無明(所知障)就是徹底解脫、徹底自由。而開發智慧的途徑是聞、思、修,即博學多聞、慎思明辨、反複實踐。
佛法中的術語、概念,雖然各派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在佛教內部,還是有比較統一的解釋標准,否則,佛教內部就不會有共同語言。所知障、知識障、智慧障、理障都是翻譯上的差別,其含義都一樣,是指“非煩惱性無明”。
非煩惱性無明很多,最典型的是“四不可知因”,即:
(1)因時不可知。即過去的、未來的很多事無法知道。
(2)因地不可知。即發生在別的地區、別的空間的事物不可知。
(3)種多不可知。即事物種類很多,不可能全知。
(4)細微不可知。即很多事物未顯露的極細微性能、差別不可知。
這四不可知因,都是不可知的客觀原因。但“二障”中的知識障或者所知障,是指衆生主觀意識中的一種特殊障礙,是獲得理全知(如理智)和事全知(如量智)的主要障礙。
所以,所謂“知識越多,知識障越多”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