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心性休息實修法 ——菩提妙道叁處叁善引導文▪P2

  ..續本文上一頁)

  嗡索德斯當!

  二資地上解脫如意樹,無量功德花果極茂盛,

  利樂涼蔭遍布有寂界,恭敬頂禮佛陀菩提樹。

  外內密之正法珍寶藏,基道果之究竟論道中,

  無上因果勝乘精華義,明示叁處叁善引導文。

  此論分叁:一、外共同之基——顯宗因乘初善修法;二、內殊勝之果——密宗金剛乘中善修法;叁、密了義藏之果——無上大圓滿乘末善修法。

  甲一(外共同之基——顯宗因乘初善修法)分二:一、傳承上師之次第;二、所修教言之引導。

  乙一、傳承上師之次第:

  我所聽聞的大乘各自論道雖有許多,但可攝于叁種教言傳承中,即次第修學佛法之廣大行派、宣說地道等持暖相之深廣派、宣說法性實相之甚深見派。

  (一)次第修學佛法之廣大行派傳承:大能仁、文殊菩薩、寂天菩薩、矣拉達、瑪哈西、熱那、巴瓦班則、達瑪革德、德幫嘎、思瑪德、羅丹西繞譯師、才逢·曲吉喇嘛、卡瓦·曲吉桑給、單帕·班瑪劄西、西繞羅珠、西繞旺修、桑吉尊追、文給巴·夏迦桑給、拉章巴·曲華降村、桑耶巴·赤誠羅珠(無垢光尊者)。

  (二)宣說地道等持暖相之深廣派傳承:佛陀、彌勒菩薩、無著菩薩、世親菩薩、聖者解脫部、至尊解脫部、殊勝部、勝伏部、光明賢、妙獅子、佛智足、格拉美劄、拉巴塔、布查勝巴、具意智慧、哲·西繞巴、阿·香切意西、克·西繞尊追、嘎爾穹·讓母瓦、香意瓦、拉修、加香巴、切莫巴·桑格巴、羅劄巴、哲公巴、文格瓦、拉忠巴、曲劄、我無垢光。

  宣說法性實相之甚深見派傳承:佛陀、文殊菩薩、聖者龍樹、月稱論師、熱波克修、大古薩裏、小古薩裏、阿底峽尊者、瓦波唐巴劄、阿白亞嘎繞、菩提薩埵月幢、大卓龍巴、西俄雷巴·菩提光、瑪·夏迦桑給、青·南卡劄、堪布門策、阿阇黎成菩提、阿阇黎金剛童子、桑耶巴·阿格旺波(無垢光尊者)。

  此外也有覺沃噶舉派傳承,但此處未書。

  自性功德皆圓滿,吉祥勝妙尊中尊,

  大悲利樂雲聚者,敬禮怙主諸上師。

  乙二(所修教言之引導)分八:一、暇滿難得;二、壽命無常;叁、輪回痛苦;四、業因果;五、依止善知識;六、皈依;七、修四無量心;八、發菩提心。

  丙一(暇滿難得)分十:一、思維閑暇之本體;二、思維差別之圓滿;叁、思維惡趣之險地;四、思維難得之比喻;五、思維次第之數目;六、思維無義而空耗;七、思維因緣與緣起;八、思維生死之流轉;九、思維暇滿之贊頌;十、思維當生歡喜心。

  丁一、思維閑暇之本體: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反複觀想自己未墮于八無暇處並且已獲得閑暇之人身,應當心生歡喜而精進修法。若轉生于地獄,則屢屢遭受寒熱之苦而無有修法機會;若投生爲餓鬼,則爲饑渴烈火所焚而無有修法機會;若轉爲旁生,則爲互相啖食所惱而無有修法機會;若轉于長壽天,則數劫處于無想中,最後到臨終時生起邪見,而無有修法機會;若生于邊地,則無有正法光明而無有修法機會;若轉生爲外道徒等,則因持邪見而無有修法機會;若生于暗劫中,則因不聞叁寶之聲而無有修法機會;若生爲喑啞之人,則因意根不能堪爲法器而無有修法機會。因未轉生于八無暇處而稱爲閑暇。如今已擺脫了八無暇處獲得閑暇之自性,因此,我應當唯行正法,精進修持。

  後行:將一切善根回向于衆生。

  一切威儀中皆當如是思維而行。

  第一修法終

  丁二、思維差別之圓滿: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倘若未得人身,則不可能修法,而今已轉生爲人,故具自圓滿;雖轉生爲人但若生于無有正法之地,也無有修法機會,而今自己已轉生于佛法興盛之地,故具自圓滿;諸根若未具足,也不可能修法,而今諸根已經具足,故具自圓滿;若業際顛倒,則恒行不善業,不可能修法,而今業際無倒奉行善法,故具自圓滿;若不信仰佛教,也不能行持正法,而今信仰佛教,故具自圓滿。如此自己已具足五種自圓滿。佛陀若未出世,則無有正法之名,而今已值佛出世,故具他圓滿;佛雖出世但若未說法,也無有利益,而今佛已轉叁次*輪,故具他圓滿;佛雖已說法但法若不住世,則無有利益,而今正法尚未隱沒,故具他圓滿;正法雖然住世,但自己若未入佛門,則無有利益,而今已趨入佛教,故具他圓滿;雖然已入佛教但若無有順緣善知識,則不知取舍道理,而今已爲善知識慈悲攝受,故具他圓滿。如此自己已具足五種他圓滿。如今已經具足十圓滿。因此,爲使暇滿人身有意義,我必須精勤修法。

  後行:回向善根。

  一切威儀中皆當如是修持。

  第二修法終

  丁叁、思維惡趣之險地: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如今已得暇滿人身,若未依此而修持正法,則爲業力所牽,死後墮入叁惡趣時連佛法之名聲也聽不到,不得值遇善知識,又不知善惡之理,一切所作唯是惡業,無有善法,結果必定不斷流轉于輪回中,那將多麼悲慘啊!因此,我必須勤修正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叁修法終

  丁四、思維難得之比喻: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爲風吹動的海面上有一具孔木轭,爲海浪所沖而不停地漂蕩,海底有一盲龜,每百年浮到海面一次,此二者相遇,並且龜頸進入木轭孔中極爲不易,而從惡趣中獲得人身較此更難。此外,向光滑的牆壁上投豆,顆粒也難存留,獲得人身比此更難。因此,我應當精進修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四修法終

  丁五、思維次第之數目: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若思維一切衆生次第之數目,則獲得人身爲數甚少;若思維人類中不行正法恒造惡業者,則信奉正法與聽聞正法者也是僅此而已;尤其思維誠心入正法之門並能行持正法者更是絕無僅有。我們如今已獲得珍寶人身並幸遇到真實上師,聞得甚深之法,有修學菩提道之時機。因此,我應當精進修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五修法終

  丁六、思維無義而空耗: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若去寶洲卻空手而歸,則入海中無義。同樣,今已到人身寶洲,若未得殊勝法寶,未獲解脫道,一味散亂于今生瑣事上,則雖獲珍寶人身也是空走一遭。因此,我應下定決心精勤修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六修法終

  丁七、思維因緣與緣起: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修持正法依賴于心,心依于暇滿人身,如此修法順緣之緣起具足也極爲困難,而今自己無病無苦,未被他人所縛,自由自在之時,應當全力以赴勤修正法。反複深入而思維。

  後行:回向善根。

  一切威儀中皆當如是而修。

  第七修法終

  丁八、思維生死之流轉: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叁界六道的一切衆生輾轉于生死之中,感受各自痛苦,然而直至此時,仍無有解脫之際,這完全是由于曾獲得暇滿人身時未修正法虛度人生所導致的。我今爲使暇滿人身有意義,必須精進修持正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八修法終

  丁九:思維暇滿之贊頌: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再叁觀想一切聲緣阿羅漢以及菩提佛果都是依靠暇滿人身而獲得,密宗深法也唯有依賴暇滿人身方可成就,一切大小乘法最殊勝的所依即是暇滿人身。因此,我也必須依靠現在的暇滿人身而獲得解脫道。

  後行:回向善根。

  第九修法終

  丁十、思維當生歡喜心: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再叁觀想如同窮人獲得寶珠般喜不自禁,邊看自己所獲得的暇滿人身邊思維,這究竟是夢還是真的呢?因而生起極大歡喜心。

  後行:回向善根。

  一切威儀中皆當如是而修持。

  第十修法終

  丙二(壽命無常)分十二:一、觀蘊身而修無常;二、觀世間尊主而修無常;叁、觀器情成壞而修無常;四、觀諸佛聖士而修無常;五、觀死亡不定而修無常;六、觀有爲法自性而修無常;七、觀驟然死緣而修無常;八、觀獨自離世而修無常;九、觀時代士夫而修無常;十、觀無可信賴而修無常;十一、觀外緣不定而修無常;十二、觀厲力希求而修無常。

  丁一、觀蘊身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自他由肢節聚合的身體,雖然現在依靠順緣的衣食,對其進行裝飾、擦拭,可是,一旦死亡時,必將離衣裸體,被扔到空曠之處,爲豺狼鷹鹫所食,肢離破碎,骨架各自分散。因此,我如今必須行持正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十一修法終

  丁二、觀世間尊主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帝釋天王、大自在天王、遍入天王、廣大仙人、蟻穴仙人等相貌莊嚴,威光奪目,壽量長達數劫,智慧廣大,具足五眼五通及無量神變,他們也有死亡之時,象我們這些人豈有不死之理!因此,我應當下決心修持正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十二修法終

  丁叁、觀器情成壞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高山、境域爲主的器世界以及男女爲主的有情世界一切衆生,尚有爲壞劫七火一水所毀成爲空無所有之時,我們這些人豈能不死?因此,我必須勤修正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十叁修法終

  丁四、觀諸佛聖士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猛厲觀想昔日的七佛及其眷屬、中間的聲聞緣覺及其眷屬等都已先後出世、入滅,他們的教法也曆經無數興衰,象我們這些人以及親眷怎能恒常存在?因此,我從現在起就應當修持正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十四修法終

  丁五、觀死亡不定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我們的壽命無增唯減,日夜刹那刹那趨近…

《大圓滿心性休息實修法 ——菩提妙道叁處叁善引導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