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爲“因明等形式邏輯其作用只能判別世俗谛範圍的事物,不能論證中觀深義”這種觀點是否正確
有人認爲:“因明等形式邏輯其作用只能判別世俗谛範圍的事物,不能論證中觀深義,如《楞伽》等經對五支論法有所批評,唯識家也有“真如無同喻”的說法,也就是說,若不能依于即空緣起論理法,就不能算作是論究竟真理,也起不到破邪顯正的作用。”這種觀點是否正確?
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
(1)世俗谛和勝義谛是相對的存在,一方若不存在,另一方也將不存在,如瓶與瓶的法性,若無瓶,瓶的法性何在?“中觀深義”、“真如”指的就是這種不依名相而存在的法性真理,並非虛無缥缈的空想。
這種勝義谛法性雖非世俗谛,但對法性的認識必須依靠世俗谛範圍的真知,如要知道什麼是色的法性空性,首先必須認清楚什麼是色。色也有真假之分,色的真假的分辨離不開世俗智,這種世俗智反映的是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存在,這就需要用因明形式邏輯的方法進行判斷。
所以龍樹說:
不靠世俗谛,
勝義不可知。
若不知勝義,
涅槃不可得。
(2)世俗谛和勝義谛是凡人和開悟了的聖人的兩種智慧境界,凡人只有世俗智。如果世俗智無法認識真如法性,那就等于說凡人永遠開悟不了,成不了佛;既然凡人開悟不了成不了佛,那麼,那些開悟的聖菩薩、佛陀從何而來?
(3)真如法性雖然是一種直覺體驗境,非思維語言表達的境界,但如果沒有語言和思維,怎會有佛法?難道八萬四千法不是語言文字嗎?難道沒有思想和語言的動物也能學到佛法嗎?既然一切事物的名相,包括佛法的存在都是思想和語言形式的存在,就離不開思維邏輯和語言規律。就連“真如”、“法性”也是語詞所表達的法相。“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去不來,不一不異”這個中道八不推理法,也是根據因明推理的方法建立的,難道這八不法起不到“破邪顯正”的作用嗎?
(4)既然一切佛法都是建立在語言文字基礎上,通過思維形式改變和提高人們思想的一種教化方式,那麼它的存在就離不開因明等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它的真假對錯的分辨,也離不開因明邏輯。那些否定因明邏輯的作用和世俗谛的人的最大錯誤之處,就是他們犯了一個徹底否定佛法的愚蠢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