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到緣起性空的道理和“見性開悟”有什麼不同?

  認識到緣起性空的道理和“見性開悟”有什麼不同

  從理論上認識緣起性空的道理是理性上的分別作用,“見性開悟”是一種非理性的直覺經驗。前者是世俗智達到的境界,後者是聖智的境界。

  理性的分別作用是抽象的思維,如分別思維認識“蜂蜜”,只是概念性的抽象的認識,無法真實體驗蜂蜜的滋味,也得不到真實的蜂蜜,在沒有蜂蜜的情況下可以想象蜂蜜。在這種情況下,“蜂蜜”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非理性的直覺體驗或稱直感經驗是沒有思維活動,也沒有任何名稱概念,猶如口嘗蜂蜜,親自體驗到蜂蜜的滋味。無論知道不知道“蜂蜜”的名稱和蜂蜜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嘗到蜂蜜的滋味都是一樣的。這種體驗又是具體的感受,並非語言概念所表達的抽象的相。世人就蜂蜜這種具體的實物來說,既可以用抽象思維來認識,也可以具體地感受,親口嘗到蜂蜜的滋味。

  但對心性、物性之類的法性本質,世俗智只能達到概念性理解和想象的接近,所以世間道的最高位,對空性的認識仍然無法超越概念性的認識。

  只有見道中出世第一智,即聖智才能達到直覺現觀,對空性的直覺現觀,稱作開悟性。

  從世俗的分別智境,達到無分別的現觀聖智境界是一種智能類型的轉變,絕非一般的認識程度上的差別。

  這是一個佛教哲學的核心問題,也是一個語言表達在客觀上受到限製,理解上容易産生分歧的很大難題。所以被稱爲非思議、非言說境。

  據當代物理學家說,量子、粒子研究領域中就曾碰到用理性思維無法想象,用語言無法精確表達的近似佛教所說的非思議境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