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念珠?
念珠,也叫數珠、念佛珠等,是念佛、菩薩名號或念經咒時用以記數的法器。念珠數的次數越多越好,如果數滿20萬遍,來世就可衣食無憂,如果數滿100萬遍,就能升入極樂世界。因此,修行者都把念珠作爲必備的法器。
念珠有一定的數目,每個數字都有特定的含義。通常用的念珠爲108顆,代表斷除108種煩惱。其次爲54顆,表示佛教修行者應遵守的十住、十行、十信、十回問、十地,再加上四善根。再次是27顆,表示十八學人和九無學。再下是14顆,表示觀音的十四無畏。據佛經記載,最上品的念珠爲1080顆,一般不常用,只在法會或在閉關修煉時使用。此外,還有42顆、21顆以及密宗使用的110顆的念珠。
念珠的珠數除了有象征意義外,珠和繩貫穿的母珠,以及珠與珠之間都有象征意義。珠表示菩薩的勝果;中間結爲斷漏;繩線貫穿表示觀音;母珠表示無量壽佛。
挂念珠的人和念珠的挂法都有嚴格規定。對于漢傳佛教而言,不是每一個佛教信徒都可以頸挂念珠的。只有受戒10年以上的出家人,才可以挂念珠。通常出家人中,只有住持、長老、法會的主持人才能挂念珠,在家居士是絕對不能挂念珠的。
數念珠的姿勢是左手引珠,右手撥珠,如轉*輪。一邊持念,一邊觀想佛、菩薩名號,這樣才有用。念珠須子的位置也因人而異:如果是當家師,須子挂在右邊;知客,須子在左邊;住持大和尚,須子挂在背後,稱爲拖珠。念珠挂在脖子上、拿在手上或者放在桌子上的圈數也有不同的要求。挂在脖子上是一圈;拿在手裏一定要兩圈;放在桌上,一定要叁圈。
做念珠的材料很多,常見的有菩提子、珊瑚、瑪瑙、玉等,菩提子是木本菩提和草本菩提的種子。
木本菩提,又有星月菩提、金剛菩提、鳳眼菩提和天臺菩提之分:星月菩提的特點是其每個籽上有一個小洞,小洞周圍有許多小點,好像衆星拱月一樣,因此得名;金剛菩提是一種叫金剛樹的種子,産自印度,這種樹的種子大而堅硬,因此取名爲金剛菩提;鳳眼菩提亦産在印度,因爲每粒種子上面都有一個像鳳眼一樣的眼而得名;天臺菩提的特點是每個籽的上面都有五條很細的線紋,而且珠子很小很輕,是一般人最喜歡的一種佛珠。
草本菩提,産于我國臺灣北部,珠子色黃,本身有一個洞,容易穿成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