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屆】法雨清涼
酷暑季節,正當冀州大地一片熱惱的時候,趙縣柏林禅寺,卻一片清涼,宛如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在這裏,7月18日至24日,河北省佛教協會主辦的第叁屆生活禅夏令營,圓滿舉行了。
來自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近200名青少年佛子參加了這次活動。他們在柏林禅寺沐浴了七天難忘的清涼法雨。
鼓舞人心的開營講話
7月18日,趙州地區普降甘霖。
第叁屆生活禅夏令營,在嘹亮的《叁寶歌》聲中,揭開了帷幕。
中國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刀述仁居士,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鞠志強廳長、扈本訓副廳長,臺灣慈光寺住持惠空法師,臺灣大乘精舍主持樂崇輝居士,中國佛協教務部副主任妙華法師,河北禅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楊佛興居士,柏林寺護法、石家莊燕港房地産公司董事長魏茂鑫先生,本次夏令營活動贊助者夏澤紅女士、曾京怡先生,以及趙縣政府、政協的有關領導等,出席了開營式。
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開營式。
淨慧大和尚在致詞時,向廣大營員傳達了中國佛協關于舉辦夏令營活動的一些意向。他說:“舉辦佛教夏令營活動,目前在大陸僅河北一家。因此,中國佛協對我們主辦的生活禅夏令營活動,一直給予高度的重視,並寄予殷切的希望。希望我們堅持把夏令營活動辦下去,並就佛教在當代社會如何更有效地發揮其淨化人心、利樂有情之功能,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刀述仁副會長在講話時懇切地表示:“下一次舉辦生活禅夏令營,我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動員全國各大寺院,派代表前來觀摩學習,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全國各地,有更多的寺院主辦佛教夏令營活動,爲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刀副會長的講話,簡短而有份量,贏得了廣大與會者的贊歎。
另外,扈本訓副廳長及趙縣有關領導,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生活禅夏令營是一種很好的弘揚佛教文化的形式,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淨化人心和穩定社會,並對夏令營活動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建議和希望。他們的講話贏得了營員們熱烈的掌聲。
清淨神聖的叢林生活
踏進柏林禅寺,面對莊嚴的殿宇,幹淨的甬道,蒼勁的古柏,悠悠的塔影,營員們的第一個感覺是什麼呢
一是驚歎:“人間還有這麼清淨的地方!”
二是欣喜:“我回家了!”
叢林生活,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可是對于營員們來說,卻是如此的親切。暫時把一切放下,把煩惱、痛苦和焦慮關在厚重的山門之外。全身心地投入。上殿、過堂、出坡、坐禅、禮拜、唱梵呗。在這一切背後,有一個無比深邃而神聖的世界。這裏有自在、有輕松、有清淨、有真實。在這裏,躁動的心可以找到自己的歸宿。
一樣的生活,兩種不同的滋味。營員們真切地體會到,平常我們的心總是妄念紛飛,煩惱重重,吃飯時不曾吃飯,走路時不曾走路,睡覺時不曾睡覺。要活得真實,談何容易!必須改變自己的心態:由昏沈而明朗,由散亂而專一,由外馳而內照,由煩惱而清淨。爲了安住當下、融入當下,營員們學著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吃飯、洗碗、走路、掃地、拔草。七天的叢林生活下來,營員們發現,最簡單的事情其實並不簡單,要做好它們,非找到自己的真心不可。
叢林生活與世俗生活不同之處在于,它有一整套嚴密的儀規。若能身心專一地如法去做它,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培養我們的宗教感情。一位營員談到他對“過堂”的感受時說:“過堂時,先念供養文,飯後去大殿回向,這種形式很好。它提醒我們,我們吃的每一頓飯都來之不易,是十方衆生供養的結果,是無數的因緣相互作用的産物。因此,我們應當帶著感激的心、珍惜的心和慚愧的心去吃這頓飯。我們沒有理由挑叁揀四,沒有理由揮霍浪費,更沒有理由吃了飯不幹事反而牢騷滿腹”。
我在采訪中碰到一位女營員,她一有空兒就去觀音殿前禮拜;中午,當別的營員休息了,她卻去齋堂幫著洗碗、擦桌子、拖地板。她告訴我:“平時要我主動地幫助別人,爲他們服務,總有點不自然,有一種吃虧的感覺。在寺院裏不一樣,能爲其他營員做點事,覺得挺愉快的。來寺院後,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我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感覺,我感覺到觀音菩薩時時刻刻跟我在一起,她用慈悲的目光看著我,我感到很安全,很自豪,很快樂。但願這種感覺能伴我走入生活。”這位女營員所說的感覺,其實就是一種神聖的宗教感情。對于一個正信的佛教弟子而言,它就是生命。
“生活處處是真實的,處處是光明的,處處是清淨的,處處是神聖的,處處是有意義的。要看我們能否以一顆無我的平常心和慈悲心,去發現、去認同、去領受、去創造。”一位營員在他的參禅日記中寫了上面這段話。我想這段話道出了絕大多數營員對叢林生活的感受。
啓人心智的佛法講演
人怎樣才能獲得心靈的甯靜
何處才是人真正的精神家園
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生存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講,營員們比社會上的同齡人,更能痛切地體會到人類生存問題的壓力。他們正是帶著這種生存疑惑踏進寺院的。
這次夏令營,針對年輕人的心理特征,以《六祖壇經》爲核心,爲營員們共安排了十多場佛法講座。這次給營員們作法布施的幾位講師,以出家人爲主。他們,無論是從見地上還是從修證上看,都是很出色的,惠空法師對禅法理路的精微分析;妙華法師的辯才無礙,妙趣橫生;明海法師親切感人富有智慧和詩意的自性流露;淨慧大師親切感人契理契機的指點迷津;樂崇輝居士的精微入理;楊佛興居士引人入勝的事實論證,等等,都給營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個講法過程,充滿了會心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
從營員們的反應來看,這次夏令營的佛法講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營員們從講師的開示中都或深或淺地從理上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答案。用一位營員的話來說:“家,知道了;路,也知道了;現在的任務就是腳踏實地地走。”
回歸自然的雲水生涯
在這個世界上,最懂得欣賞自然、珍惜自然的,不是藝術家,而是行腳僧人。他們遠離塵俗,縱情山水,與自然爲伍,心無挂礙,來去自由。那份自在與灑脫,著實讓人向往。了解禅宗的人,有誰不希望體驗一下行腳僧人的這種清淨自在的雲水生活呢
本次夏令營特爲營員們安排了一次體驗雲水生涯的機會——嶂石岩一日遊。
嶂石岩是河北省贊皇縣境內新開辟的一個風景區。這裏山勢高峻,危崖如削,地形複雜,道路崎岖。7月21日,營員們在這裏度過了難忘的一天。雖然時間比較緊促,但是嶂石岩奇麗的自然風光還是給營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營員們忘不了攀行在險峻的山道上的那份興奮;忘不了那一路上攝不完看不盡的奇峰峭壁;忘不了扒鐵索爬行在一線天下的那份激動;忘不了回音壁念唱“南無阿彌陀佛”的那份空靈;忘不了淨慧大和尚在槐泉寺作的那場催人向道的開示;忘不了在露天底下吃簡易午餐的那份樂趣……
這次雲水生涯,使營員們眼界大開,使他們體驗到了“天地同心,萬物一體”的生命真實和“無情說法”的不可思議,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對行腳天涯一心向道的雲水僧人的無限崇敬。當營員們以清淨的心靈面對無限的大好河山時,一種新的自然感情在他們的靈魂深處湧動著。一位女營員在後來的普茶會上談到這種體驗,她說:“我曾遊過嶂石岩,當時我爬上山頂,揮著雙臂,對群山大喊:嶂石岩,我終于征服了你!這次遊嶂石岩,感覺完全不一樣,不再有征服者的那種狂喜,我只靜靜地對群山說:嶂石岩,我回到了您的懷抱。”
悲願激蕩的傳燈法座
唱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聖號,營員們小心翼翼地捧著一盞盞蓮燈,隨著一聲聲空靈的鍾聲,緩緩地走出大殿,燭光慢慢地連成了兩條長長的蠕動的金線,又漸漸地彙集到悠悠的趙州塔前,成爲一片閃爍的星星之海……
這是傳燈法座活動中的一個動人的場面。
傳燈法座是本次夏令營活動中最具匠心的一個法事活動。它包括叁個大的組成部分:首先是忏悔,即事先讓營員們在自己的忏悔卡上寫出自己要忏悔的罪業,經過禮拜之後,再把它放進爐中燒掉,象征著從此罪業頓消,身心清淨。接著是發願,也是事先讓營員們把自己的心願寫在各自的發願卡上,經過禮拜之後,再統一放在一個淨盆中,表示以清淨之身心荷擔如來家業,契入如來悲願之海。最後是供燈,每個營員把自己手中的蓮燈供到祖師塔前,然後隨意從淨盆中取出一張發願卡,表示發心把佛法這盞智慧之燈永遠地承傳下去,用它來照破心中無始劫來的無明,用它來照亮整個法界的一切衆生。
整個傳燈法座活動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氣氛莊嚴肅穆,真切感人。透過搖曳的燭光,我們可以從營員們的表情中感受到他們內心深處激蕩著悲願之瀾,不少營員激動得熱淚盈眶。
在傳燈法座上,淨慧大和尚開示道:“點燃了外在的燈,僅僅是表法的一種儀規而已,但我們要透過點燃外在的燈來點燃我們每個人的心燈。點燃了心燈,我們就可以把內心無始以來的黑暗照破,使智慧開朗,放大光明。“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劫愚”。我們要用自己的心燈去點燃更多人的心燈,以一燈傳百燈傳千燈,燈燈相傳,燈燈無盡,照亮大地一切衆生的心田,照破我們無始以來內心的無明和煩惱,照亮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使我們從今以後在菩薩的智光和自己的慧光,光光相映之下,獲得安祥自在。”
通過傳燈法座這種形式,營員們普遍體驗到一種強烈的宗教神聖感和使命感。他們表示,要用佛法這盞智慧的心燈,去照亮自己的漫漫人生路,去照亮在黑暗中苦悶彷徨的人們。
生氣盎然的柏林茶話
“吃茶去”的公案老早就給營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踏進柏林寺的那…
《叁屆:法雨清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