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屆:法師講師座談會紀要▪P2

  ..續本文上一頁還是一片荒涼, “ 十 · 一 ” 我們北京來了大概是 80 多位青年人,吳老利用 “ 十 · 一 ” 前後這幾天講《藥師七佛經》。然後就是 1993 年從 正月初九 到十五拜了七天藥師忏。 1993 年的 “ 五 · 一 ” ,北京又來了 100 位青年佛弟子,吳老第二次在這裏講《維摩诘經》。緊接著就是 1993 年 7 月份的第一屆生活禅夏令營。柏林寺就這麼一步一步在弘法中發展起來了。柏林寺一個大殿蓋起來了,弘法事業馬上就做起來了,相比之下,國內很多寺院其實設備都很齊全,房子早就有了,但是弘法工作卻沒有很好地去做。

  舉辦了五屆夏令營,再加了幾次講經,幾次的法會活動,來這裏的年輕人上千人絕對是有了。在這上千的人裏邊,能有 50 或 20 個人將來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那對中國佛教的貢獻就很了不得了。我想這上千個年輕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日後對中國佛教的複興,對我們弘法利生事業的振興,其作用怎麼估量都不爲過的。

  我這是第四次來參加夏令營,能講的早就講完了,所以我來這裏應該是學習的,如果老是講,就勉爲其難了。但是每次淨慧法師一說要我來,我還是馬上就欣然接受了。因爲對這個地方,我們每個人確確實實都應該隨喜,這對我們中國未來的佛教事業太重要了。

  我想提的建議,第一條就像剛才靜波法師講的,生活禅夏令營還是應該辦下去。正如 楊老居士所說的,現在是以點帶面,這個面還沒能帶起來,所以這個點不能撤。另外,我覺得請來講課的老師要是能夠再多一些就更好了。全國還有這麼多年輕法師,他們如果能夠到這裏來,即是一種學習和鍛煉,也可以跟這些青年佛子們結個法緣,因爲未來佛教事業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多請一些法師,不一定是每位法師都要到臺上講幾次,可能只講一次,或者講得很短,主要還是爲了與大家結緣。另外,多一些自由活動,多一些弘下交流的時間,這也很重要。如果法師少了,每位法師就會很勞累,因爲有那麼多的營員要跟法師討論問題。

  現在柏林寺建築設備越來越完善了,我覺得還有很多弘法的事情可以做,比如前幾天提出的青年法師的弘法訓練班。明奘師到新加坡參加了一次淨空法師的弘法班,淨空法師就很注意培養青年法師怎麼去講法。我覺得這也很重要。類似這樣的弘法活動還可以多種多樣,現在我們佛教界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工作需要我們去做。除了夏令營之外,平時像春天或秋天氣候比較好的時候,也可以組織一些其他形式的弘法活動。我想提的建議就這麼兩條。

  陳星橋 居士:

  以生活禅夏令營,我是很早就知道了。我 1994 年來過一次,可惜假期到了,我沒來得及參加夏令營就回去了。承蒙淨慧法師關心、同意,上個月我剛從黑龍江回來,重新回到《法音》編緝部工作。一回來,我就想要來參加這個夏令營,但是因爲編務工作很忙,所以我只想來一兩天就回去。這一來,感受挺好,就這麼堅持了下來。我有相想法,我覺得夏令營已經第五屆了,已經到了應該好好總結的時候。怎麼才能以點帶面呢?只有總結好了,搞好宣傳工作,我們才可以以點帶面。

  我們到了這裏來看,覺得這裏是真正在弘揚正法、在成就人才。在目前的社會狀況下,很多人對佛教的誤解很深,但是這裏卻有這麼多的青年人很虔誠地拜倒在叁寶面前,其中必有很深的因緣,這種因緣包含有多種的因素,這種種的因素在夏令營的氛圍中才産生了這樣的效應。所以我覺得生活禅夏令營的這種氛圍非常重要。我們應該收集夏令營活動的全部資料,比如文字資料、音像資料、圖片資料等等,這些都很珍貴,以後以點帶面也好作爲示範。這不是爲了突出宣傳某一個寺院或某一個人,而是爲了我們中國佛教的發展做一些實際資料的積累工作。

  另外,我覺得我們這裏是禅宗的道場,禅宗有很多祖師修證時的典故和公案,以後在講課中是不是可以適當地多一些這方面的內容?我就光講這麼些。

  文靜法師:

  我是營員,是到這裏來學習的,本來不該坐在這裏,但是老法師給我機會,非常感謝。

  我們這個生活禅夏令營主要是針對青年佛弟子舉辦的,這是一種源頭性的工作。正好于老師所說的,將來這些青年人們走向社會,他們當中如果能有 10 個、 20 個人有所成就,那麼這種影響力就會很大。相對我們海外來講,我們了搞一些夏令營,但是我們活動的內涵沒有這麼好,這是講的老實話。這麼好內涵的夏令營,我建議以後應該改爲一種國際性的夏令營,好使更多的人受益。

  聖凱法師:

  我是第一次來參加夏令營,作爲一個年輕的出家人看到這裏有這麼多年輕的出家人,還有這麼多年輕的同修到這裏來學習,這使我看到我們佛教的希望,出家有年輕,學佛的人年輕,年輕就是一種希望,現在我們的佛教不是很盡人意,但是如果我們抱著一種很有信心的希望,然後一點一滴去做,那麼這種希望就會有所成就。

  我是 1993 年聽說生活禅夏令營的,那時我剛到北京,當時我就覺得很奇怪,因爲我以前只聽說過社會肯夏令營,還沒有聽說過佛教界有夏令營。今年淨慧法師向我們佛學院邀請人來參加,傳印法師叫我來,我說,我本科還沒有畢業,這樣去能行嗎?傳印法師說,你先去看一看,學習學習也好嗎。我說,那麼也好。于是就來了。我來了這幾天,時間雖然不算太長,但是確實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明白了作爲一個出家人到底應該做些什麼。現在有很多年輕的出家人感到無所事事,就是因爲他們缺少一種社會責任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夠爲社會做些什麼。如果他們明白了社會對他們的需求,對他的期望,或許他們就會有信心做得更好一些。很希望淨慧老法師能夠在這方面多多在帶動我們這些年輕的出家人。阿彌陀佛!

  明奘法師:

  我已經連續叁次參加夏令營了,每次夏令營都有一個講課的主題,但是實際上每次所講的內容都比較散。這可能是由于通知講課老師的時間較晚,老師們沒能充裕的時間做准備。另外,老師之間又不便于溝通,所以就使每位老師講課的內容與其他老師的內容不連貫。我建議以後最好能提前半年確定講課主題,讓老師們能有充裕的准備時間。最好還能夠事先把他們集中在一起,互相商計一下每位老師講課或回答問題的著重點,以使整個夏令營無論是講課的內容,還是各項活動的內容都能緊緊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

  另外,我們在內容安排上,大家普遍所映太緊張,太累了,缺少自由交流、請教問題的時間。因爲一般人的生活散慢慣了,一下子收得這麼緊,有些人不能適應。所以在內容安排上,還希望老師們多提一些好的建議,以便我們今後改進。

  黑田健二 居士:

  關于出坡勞動,我想提一點建議。我覺得夏令營期間,寺院的衛生應該由營員們負擔起來。要使營員們明白,打掃寺院實際上就是打掃自己的心靈。

  印尼 陳宏興 居士:

  這個夏令營我覺得很成功,因爲夏令營活動剛開始幾天,就有這麼多的營員受了皈依和五戒。我覺得這是因爲法師們做得很好,講得也很好,所以營員們能很快地接受。

  北京 李曉林 居士:

  我第一次來柏林寺是第二屆夏令營,那時是營員,以後第叁、四、五屆夏令營都在做義工工作。

  這次夏令營,我覺得營員的層次要比以往整齊一些,這主要是因爲在錄取時把關比較嚴格,年齡在 30 歲以上的人一般都不錄取,這主要是爲了照顧在假期裏的學生。另外,到這裏來報到時,沒有錄取通知書的,絕大部分也被我們勸說回去了。因爲即使這樣控製,這次夏令營的營員總數也還是超員的。如果營員太多了,就會給這裏的常住,給整個夏令營的工作帶來很多不便。另外,夏令營講課時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怕營員的層次不整齊。如果營員層次不整齊,講得太深了,怕營員的吸收不好;講得太淺了,又怕營員們不能滿足。所以我覺得講課內容的安排如果在不了解營員水平的情況下,確實很不容易把握。

  于曉非 老師:

  剛才有兩位都提到講課的事,因爲我是當老師的,職業就是說話,所以有時其他地方請我去講課,說句心裏話,我一般都不怎麼備課,到那裏臨時問人家想聽什麼呀,然後就給人家講。但是每次參加這裏的夏令營,卻是我很傷腦筋的事。這次淨慧法師讓我來參加夏令營,我就想,這次我該講些什麼呢?自從七 · 一香港回歸以後,我就什麼事都沒幹,現在我正學藏語和梵語,我通通放下,這半個月以來,我就一直琢磨這件事。真是誠惶誠恐呀。一是不知營員的狀況如何,二是不知來的法師們要講些什麼,又沒辦法與這些法師溝通。剛才明奘師提的建議也是這樣,我們應該事先有一種溝通,有一種充分的准備,否則的話真是很傷腦筋。要想把夏令營的水平進一步提高,這確實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這次我講課,就有人所映講得深了一些,就是這個講深講淺的問題,我就很傷腦筋。這次我爲什麼講深了一些呢?因爲知識青年學佛,有的人已經看了很多的佛書,甚至有的人看的書並不比老師少,但是他們看的時候並不一定很認真,看一些書以後,就可能自以爲很懂了。所以老師在講的時候,有人心裏就會想了,講得什麼呀,還不知道呢。前幾屆夏令營我在下面了解,有的營員確實就有這樣的心理。所以我這次就有意講深了一些。沒想到這次講被安排在第一講,這一上來就講深的,恐怕對有些人就是當頭一棒。我講深一些,就是好使一些人意識到:這佛教原來並不那麼簡單,我原來並不是真懂呀。先給他們當頭一棒,這七天結束之後,他們回去以後或許就會更踏踏實實地用功了。

  另外,就是我剛才說的,最好多請一些法師來,來一定每一位法師都要到臺上來講,可以多一些自由交流的時間,互相之間多結一些法緣。因爲下面的交流氛圍更寬松,也更容易契機。

  淨慧法師:

  舉辦夏令營活動我們也是受了海外佛教界一些活動的啓示,並得到了趙樸老的關懷和首肯,如果沒有趙樸老的關懷和首肯,沒有他老人家的高瞻遠矚和護念,那麼以後我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趙樸老爲此還題了字,這就是 “ 生活禅夏令營 ” 這五個字。盡管趙樸老一次也沒能來參加這個夏令營,但是始終但任著夏令營的總導師。每一次夏令營活動結束,他都要過問一下活動的情況。比如問有多少人參加?活動進行得是否順利?他老人家非常關心我們佛教未來的發展。我想,我們每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一方面是爲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更重要的還是爲了未來子孫後代的生存和發展。我們所有的社會活動,都應該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具體到我們每一個佛弟子,更是應該要有這樣一份責任感、使命感。我們一方面要自己努力地修行,另一方面也應該努力地幫助更多的人來理解佛法,領悟佛法。

  有不少的人因爲參加了這個夏令營從面改善了他們的人生,端正了他們生活的方向,從這人些方面,可以看出我們舉辦夏令營的意義。承蒙各位對夏令營活動的肯定,並且對我們常住,對我們省佛協寄予了期望,我們會很認真地去思考各位提出的這些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從我個人來看,每次夏令營盡管沒有完全按照所設的題目去講,但是佛法的內容從根本上來說都是連貫一致的,怎麼講應該說都跑不了題。比如這一次的主題是 “ 佛教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 ” ,除了 楊 老師是直接按照這個主題來講的,其他人似乎都沒有完全脫離這個主題來講,但是他們所講的內容也並沒有完全脫離這個主題。因爲佛法所有的內容都離不開改善人心,改善社會。

  我非常感謝各位抽出這樣寶貴的時間來參加我們這個夏令營,在這樣炎熱的天氣裏給各位添了不少的負擔。謝謝各位!

  

《五屆:法師講師座談會紀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