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屆】在開營式上的講話
妙華法師
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領導、各位營員:
大家好!要我代表授課的各位法師講話,我想這是大家給予我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在此謝謝大家。我想借這個寶貴的時間和機會,講叁個內容。
第一個我非常想講的內容是,夏令營是一個好形式。因爲它對于佛教繼承傳統,面對現實,開拓未來,發掘了一個非常好的形式和內容。傳統佛教的法會的形式,雖然很隆重莊嚴,但是有極大的局限性;而夏令營這樣一種方式,對于佛教親切、深入地走入社會開了一個好頭。自從河北省佛教協會和柏林寺舉辦夏令營以來,在全國各省各大叢林陸續開展了十幾次的夏令營活動。這些夏令營的活動,遠遠超過了河北省所舉辦的夏令營這樣一個形式。也就是說,河北省佛教協會舉辦的這樣一種夏令營在全國開了一個好頭,給大家一個很好的啓示。我想,在這方面還有很多的形式和內容可以發掘。如果把這樣一種形式和內容能夠很好地發揚光大並且向全國推廣的話,那麼佛教服務社會的宗旨就能夠得到發揚。
這也就是我接下來要講的第二個內容:佛教怎樣服務社會?我們大家都知道,在世界範圍內,環境汙染、社會汙染和人的心理環境汙染是叁大汙染源。最近,中國佛教協會接到了聯合國的一個電傳,題目就是“宗教與環保”,其中在對環保的要求方面,把佛教放在了第一位。比如說佛教的叁皈五戒的內容,“叁皈”的內容對于人們在物質社會的沖擊下,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信念是有極大的教益的;而佛教的“五戒”的內容,不但對于心理環境的保護,對于社會環境的保護和自然環境的保護,直接和間接地都將起到積極有益的作用,所以說聯合國給中國佛教協會發的電傳當中把佛教的環保放在了第一位。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我們每一位法師和我們每一座寺廟、每一個營員,能不能夠把這個題目做好,這取決于我們的信念和我們的能力。那麼,爲什麼要做好這個題目呢?我想與佛教的宗旨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我把佛教的宗旨概括爲八個字:信念,智慧,慈悲,平等。這八個字當中,信念是每一個人在生活當中都需要的,尤其是在信息爆炸、信息汙染的這個時代,我們在社會當中生活需要一種信念。第二是智慧。今天的文化市場非常地繁榮,但是在世界範圍內,包括因特網上並不缺乏文化垃圾。怎麼樣來鑒別,怎麼樣提高我們的抉擇慧,就需要有智慧。而佛教大量的經典思想內容當中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智慧的寶藏,需要我們去開發、挖掘。第叁是慈悲。在今天的社會條件下,人們爲了口腹之美,爲了自己的方便,砍伐森林,水質汙染,從天上一直吃到海裏和地下,無所不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倡佛教慈悲的教義,對于面臨自然災害的人群來說,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協調來說,佛教都將起到其他教育所不能夠取代的作用,它是一種人本的關懷。最後是平等。在經濟社會條件下貧富不均,貧富不但不均,而且有人爲了攫取財富不擇手段。在這種情況下,大力提倡佛教的平等思想和精神,對于協調社會關系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正因爲如此,我堅定地相信,只要我們好好地學習佛法,領會佛法,修證佛法,那麼我們每一個人走向社會以後,都可以爲社會的叁個環保做出我們有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