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七屆:普茶(二)

  【七屆】普茶(二)

  禅悅分享

  明海法師:

  當月亮正圓的時候,我們的夏令營也即將結束。就像走了很遠的路,到一個山裏去,到一個據說是有金子的地方去挖金子,你們從四面八方來到柏林寺,是爲了探求佛法的寶藏。今天晚上,我們再一次坐在一起。你們營員之間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在這幾天的夏令營生活的感受,就像你們每個人把自己所挖的金子拿出來互相看看一樣:誰的金子大?誰的金子小?是真金,還是假金?所以,今天的活動我們叫禅悅分享。再一個,你們在這幾天的生活裏面,在修行方面還有什麼疑惑,也可以在今天提出來。今天晚上的茶是很淡的,茶味越來越淡,禅味越來越濃。

  普茶開始的時候,我們先請方丈和尚爲我們開示幾句。

  淨慧大和尚:

  時間過得很快。月亮從不圓到圓,我們的夏令營從一天、兩天,已經走完了第六天。時間在走,我們的心好像也在跟著時間向前推移,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心路曆程”。因爲時間是個假象,在佛教裏邊有一個“百法”,時間是一個“不相應行法”。意思就是說,時間你是無法把握它的,抓不住。所以,我們的心也是在隨著時間在流逝。過去的人說時間在流逝,我們的心態也是在流逝,這就叫做“生滅法”。在這個生滅法的當下——不是在生滅法的背後,不是在生滅法結束了,而是在生滅法的當下——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這就很玄妙。我們今天要分享,分享什麼呢?就是分享這個東西。在生滅法的當下,找到那個不生不滅的存在。禅悅的分享,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分享這個東西。這可能就是剛才明海講的,是寶藏,是黃金。但是,要真正抓住它,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可能我們每一個人,有時候,在偶爾之間,或是在瞬息之間,會發現這個東西的存在,但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則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以拿著這杯茶,趙州和尚說“你吃茶去”。爲什麼叫我們吃茶去呢?要我們去體會,要我們體會當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你在喝茶的時候,是否可以體會得出來?

  剛才講的這些是屬于形而上的東西。我們每個人在運用方面是形而下的,在受用方面是形而上的。沒有形而下的,不能從體起用;沒有形而上的,不能攝用歸體。所以,我們在一個文化當中,在生活當中,既要有形而下的,更不能夠忽視了形而上的東西。如果忽視了形而上的東西,我們的生存就是很盲目的,是沒有意義的。希望在這個七天當中,除了我們學到佛教方面的一些知識、禮儀,同時找到一個路,進入佛法,也還要在這個生滅的當下慢慢去體會那個不生滅的東西是什麼。好,這個問題就講這麼多,再講下去大家太緊張了,今天晚上這個茶喝不下去。

  今天下午,在*輪閣舉行了叁皈五戒的儀式。有絕大多數的營員都發心皈依叁寶,跨入佛門,成爲我們佛教教團的一份子,我們的教團又增添了一份新鮮血液,這是我們的教團要興旺、要發達的一種很生動的體現。同時,我也講了幾點要求,就是說,我們居士學佛應該要把它落在實處,講了六點,叫“居士六法”:具足正信、皈依叁寶、受持五戒、行四攝法、修六度行、讀誦十經。如果我們真正按照這樣一個次第來落實我們的信仰,我們就能夠使每一個佛弟子時時刻刻地在叁寶的慈光之下來圓滿自己的人生。

  因爲來自南傳佛教的批評說我們漢傳佛教的修行沒有次第,來自藏傳佛教的批評也是說我們漢傳佛教的修行沒有次第,學習沒有次第。實際上,漢傳佛教兩千年,它不可能在混亂中就過了這兩千年,不可能在雜亂無章中混了兩千年。盡管來自南傳和藏傳的批評有道理,但是,他們還是缺乏對漢傳佛教的了解。漢傳佛教可以說隨便一法都有次第,沒有一個沒有次第的。重要的是我們要提倡,要研究,有一些東西要經過我們的不斷的發掘,從無次第當中找到次第,何況古人也好,今人也好,漢傳佛教在修行當中,次第是非常明顯的,只是有時候我們容易跨入到一個誤區。比如修淨土的就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六字洪名,橫超叁界”,正是這樣一些說法使得我們這個次第模糊了。如果真正體會這個“六字洪名,橫超叁界”,它也要說很多道理出來,也要指出很多方法出來,並不是就是那麼簡單,只是我們現在的人向那個簡單的方面去體會,走到極端,進入誤區。參禅也是一樣。一句話頭,如何如何。這句話頭參起來,它也有次第。所謂“叁關”嘛,叁關也是次第。所以我感覺到,我們在家學佛的人一定要重視經教的學習,重視在生活當中具體地去落實我們的信仰。不能使信仰成爲一個空中樓閣,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或者是說,就把信仰看作是暫時起作用的東西,只是到了誦經的時候才講究到信仰,講究到修行,或者只是到了廟裏才有信仰,或者是說才落實我們的修行。我經常有一句話,也可以說是一句開玩笑的話,但也是實實在在的話,就是說,修行不放假,信仰不退休,和尚不下崗。這些很俗的話,我們去體會它了,你就真正能夠很好地去落實信仰,落實修行。這是我想講的第二個問題。

  第叁個問題。有些同學也好,營員也好,走到柏林寺來,盡管我們這個條件有限,但我們還是很用心地在接待各位,很用心地用我們有限的條件來給各位提供一些方便。有的人有一些誤會:哎呀,柏林寺很有錢。我想這是一個誤解,當然,我也不是在各位面前叫苦啊,你們也不要誤解。我是想說一些什麼事呢?柏林寺確實很有錢,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在柏林寺周圍的這些信徒很有錢,他們有錢就等于我們有錢。對不對?因爲我們的錢都在他們口袋裏頭,也在你們口袋裏頭。盡管我們手上一分錢也沒有,但是我們始終覺得我們很富有,因爲我們有這麼多的護法來認同我們,參與我們的一切事情,成就我們大衆的修行,成就我們的種種弘法事業,所以我們非常感謝十方的護法長者、大德居士。我總是想,假設我們要不做事情,你一個人住在這個地方,可能你吃了上餐沒下頓。過去我們住的人很少,也覺得很困難,現在的人越來越多,好像“虱多不咬,債多不愁”,也過得挺自在。就是說,我們從來就沒有去想過有錢還是沒有錢,從來不想這件事情。那麼我想什麼呢?我也叫我們這些當值事的想一件事,想哪一件事呢?我常說,只要哪一個出家人到寺院裏,你就不要著急,他自己已經把他的口糧帶來了,他自己把他的供養帶來了,這個確實是如此。叢林裏有一句俗話,叫做“一個羅漢一份齋”,羅漢不到,齋也不來,來了羅漢,自己就帶著齋來了,所以你不要著急。我們就是做好後勤服務,供養好十方大衆,你不要愁。我們對待我們這些營員們也是一樣,每一年做這個夏令營,我們也沒有說:哎呀,今年夏令營怎麼辦呢?有誰來贊助呀?總有人說:我要來贊助這個事情。要是我們不做了呢?也許就沒有人贊助了。你不做誰贊助你呀?是不是?所以,我們每一個教團的成員都要這麼想,怎麼想呢?就是說,我們時時刻刻想著要來紹隆叁寶,要來續佛慧命。不要想到我有錢還是沒有錢,只要你發心做事,韋馱菩薩、伽藍菩薩、十方叁寶、護法龍天,他會給我們想辦法,這個事情我深有體會。盡管可能保管那裏總會跟我叫:沒有錢了。我說不著急,你不要著急。我從來不著急。所以大家既不要說我們有錢,也不要說我們沒有錢,我們大家共同地來紹隆叁寶、弘揚佛法,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想我不能再占用大家太多的時間,就簡單地供養各位這叁點。這叁點,我們人人都有義務,人人都有責任,希望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責任和義務當中。

  明海法師:

  下面請大家喝茶。如果你們有法喜禅悅的,有感受的,都可以講出來。

  劉東亮:

  這幾天的生活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從來沒有經曆過、卻那樣令人激動的場面。我這個人特別愛哭,我這次到柏林寺參加夏令營活動,哭了四次。我第一次哭是在來報到的當天晚上,我在宿舍裏邊已經脫了衣服要睡覺了,聽到一通鼓聲,我感覺好像這個聲音來自于天邊,來自于天外,那麼神秘,那麼具有魅力。我急急忙忙穿上衣服下了床,跌跌撞撞地跑到樓下去尋找這個聲音,看它來自于哪兒。我順著聲音走到離鍾鼓樓不遠的地方,那個時候鼓聲已經停了,只有遼遠的鍾聲和一個僧人的歌聲。我不知道他唱的是什麼,但是那種聲音讓我感到:哎呀,我聽過,我是在五百年前聽過!我不知道該怎麼說,總之,那個記憶讓我的眼淚“唰”地就下來了。我當時站在鍾鼓樓下面就想,我就跪在那兒聽得了,這種聲音就應該跪著去聽,這是第一次流淚。第二次流淚是在上次普茶聽到華宇法師說的那幾句話的時候,我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已經不能用完美這個詞來形容了,它已經超出我的智力的範圍了,當時那種感激的心情我想我一生也不會忘記,這是第二次流淚。第叁次流淚是在傳燈法會上,看到熟悉的同學們手裏恭恭敬敬地托著一盞象征著佛的智慧的燈從大殿裏走出去的時候,我又一次忍不住,我的眼淚又流下來了,這是第叁次流淚。第四次流淚是在剛才,因爲時間太短了,我們剛剛體會到夏令營的美好,剛剛體會到一點禅味,一種到家的感覺,可是今天這個禅悅分享完了之後,明天好像大家就該走了。我一忍不住眼淚就……

  明海法師:

  感謝你,非常感謝!你把你在這幾天的生活裏所收獲的最珍貴的財寶奉獻給了我們。

  某營員:

  上次普茶主要是圍繞著茶和禅之間的某種聯系來展開的,其中說的最多,也是最幽默的一個就是“牛飲”。當時給我一個疑惑:“牛飲”就不是禅了嗎?後來我想,幾位法師妙語連珠,有時候妙華法師哈哈大笑,這種大笑是不是和大口喝茶有某種聯系呢?是不是這種大笑就不是禅?之後,我從叁位法師平時的言談舉止中體會到一點,他們在妙語連珠的時候,他們笑是笑,笑完之後就沒了。尤其是淨因法師,剛才還笑呢,忽然不…

《七屆:普茶(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七屆:普茶(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