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届】普茶(二)
禅悦分享
明海法师:
当月亮正圆的时候,我们的夏令营也即将结束。就像走了很远的路,到一个山里去,到一个据说是有金子的地方去挖金子,你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柏林寺,是为了探求佛法的宝藏。今天晚上,我们再一次坐在一起。你们营员之间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在这几天的夏令营生活的感受,就像你们每个人把自己所挖的金子拿出来互相看看一样:谁的金子大?谁的金子小?是真金,还是假金?所以,今天的活动我们叫禅悦分享。再一个,你们在这几天的生活里面,在修行方面还有什么疑惑,也可以在今天提出来。今天晚上的茶是很淡的,茶味越来越淡,禅味越来越浓。
普茶开始的时候,我们先请方丈和尚为我们开示几句。
净慧大和尚:
时间过得很快。月亮从不圆到圆,我们的夏令营从一天、两天,已经走完了第六天。时间在走,我们的心好像也在跟着时间向前推移,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心路历程”。因为时间是个假象,在佛教里边有一个“百法”,时间是一个“不相应行法”。意思就是说,时间你是无法把握它的,抓不住。所以,我们的心也是在随着时间在流逝。过去的人说时间在流逝,我们的心态也是在流逝,这就叫做“生灭法”。在这个生灭法的当下——不是在生灭法的背后,不是在生灭法结束了,而是在生灭法的当下——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这就很玄妙。我们今天要分享,分享什么呢?就是分享这个东西。在生灭法的当下,找到那个不生不灭的存在。禅悦的分享,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分享这个东西。这可能就是刚才明海讲的,是宝藏,是黄金。但是,要真正抓住它,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可能我们每一个人,有时候,在偶尔之间,或是在瞬息之间,会发现这个东西的存在,但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则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拿着这杯茶,赵州和尚说“你吃茶去”。为什么叫我们吃茶去呢?要我们去体会,要我们体会当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在喝茶的时候,是否可以体会得出来?
刚才讲的这些是属于形而上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在运用方面是形而下的,在受用方面是形而上的。没有形而下的,不能从体起用;没有形而上的,不能摄用归体。所以,我们在一个文化当中,在生活当中,既要有形而下的,更不能够忽视了形而上的东西。如果忽视了形而上的东西,我们的生存就是很盲目的,是没有意义的。希望在这个七天当中,除了我们学到佛教方面的一些知识、礼仪,同时找到一个路,进入佛法,也还要在这个生灭的当下慢慢去体会那个不生灭的东西是什么。好,这个问题就讲这么多,再讲下去大家太紧张了,今天晚上这个茶喝不下去。
今天下午,在*轮阁举行了三皈五戒的仪式。有绝大多数的营员都发心皈依三宝,跨入佛门,成为我们佛教教团的一份子,我们的教团又增添了一份新鲜血液,这是我们的教团要兴旺、要发达的一种很生动的体现。同时,我也讲了几点要求,就是说,我们居士学佛应该要把它落在实处,讲了六点,叫“居士六法”:具足正信、皈依三宝、受持五戒、行四摄法、修六度行、读诵十经。如果我们真正按照这样一个次第来落实我们的信仰,我们就能够使每一个佛弟子时时刻刻地在三宝的慈光之下来圆满自己的人生。
因为来自南传佛教的批评说我们汉传佛教的修行没有次第,来自藏传佛教的批评也是说我们汉传佛教的修行没有次第,学习没有次第。实际上,汉传佛教两千年,它不可能在混乱中就过了这两千年,不可能在杂乱无章中混了两千年。尽管来自南传和藏传的批评有道理,但是,他们还是缺乏对汉传佛教的了解。汉传佛教可以说随便一法都有次第,没有一个没有次第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提倡,要研究,有一些东西要经过我们的不断的发掘,从无次第当中找到次第,何况古人也好,今人也好,汉传佛教在修行当中,次第是非常明显的,只是有时候我们容易跨入到一个误区。比如修净土的就说“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六字洪名,横超三界”,正是这样一些说法使得我们这个次第模糊了。如果真正体会这个“六字洪名,横超三界”,它也要说很多道理出来,也要指出很多方法出来,并不是就是那么简单,只是我们现在的人向那个简单的方面去体会,走到极端,进入误区。参禅也是一样。一句话头,如何如何。这句话头参起来,它也有次第。所谓“三关”嘛,三关也是次第。所以我感觉到,我们在家学佛的人一定要重视经教的学习,重视在生活当中具体地去落实我们的信仰。不能使信仰成为一个空中楼阁,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或者是说,就把信仰看作是暂时起作用的东西,只是到了诵经的时候才讲究到信仰,讲究到修行,或者只是到了庙里才有信仰,或者是说才落实我们的修行。我经常有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一句开玩笑的话,但也是实实在在的话,就是说,修行不放假,信仰不退休,和尚不下岗。这些很俗的话,我们去体会它了,你就真正能够很好地去落实信仰,落实修行。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有些同学也好,营员也好,走到柏林寺来,尽管我们这个条件有限,但我们还是很用心地在接待各位,很用心地用我们有限的条件来给各位提供一些方便。有的人有一些误会:哎呀,柏林寺很有钱。我想这是一个误解,当然,我也不是在各位面前叫苦啊,你们也不要误解。我是想说一些什么事呢?柏林寺确实很有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柏林寺周围的这些信徒很有钱,他们有钱就等于我们有钱。对不对?因为我们的钱都在他们口袋里头,也在你们口袋里头。尽管我们手上一分钱也没有,但是我们始终觉得我们很富有,因为我们有这么多的护法来认同我们,参与我们的一切事情,成就我们大众的修行,成就我们的种种弘法事业,所以我们非常感谢十方的护法长者、大德居士。我总是想,假设我们要不做事情,你一个人住在这个地方,可能你吃了上餐没下顿。过去我们住的人很少,也觉得很困难,现在的人越来越多,好像“虱多不咬,债多不愁”,也过得挺自在。就是说,我们从来就没有去想过有钱还是没有钱,从来不想这件事情。那么我想什么呢?我也叫我们这些当值事的想一件事,想哪一件事呢?我常说,只要哪一个出家人到寺院里,你就不要着急,他自己已经把他的口粮带来了,他自己把他的供养带来了,这个确实是如此。丛林里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个罗汉一份斋”,罗汉不到,斋也不来,来了罗汉,自己就带着斋来了,所以你不要着急。我们就是做好后勤服务,供养好十方大众,你不要愁。我们对待我们这些营员们也是一样,每一年做这个夏令营,我们也没有说:哎呀,今年夏令营怎么办呢?有谁来赞助呀?总有人说:我要来赞助这个事情。要是我们不做了呢?也许就没有人赞助了。你不做谁赞助你呀?是不是?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团的成员都要这么想,怎么想呢?就是说,我们时时刻刻想着要来绍隆三宝,要来续佛慧命。不要想到我有钱还是没有钱,只要你发心做事,韦驮菩萨、伽蓝菩萨、十方三宝、护法龙天,他会给我们想办法,这个事情我深有体会。尽管可能保管那里总会跟我叫:没有钱了。我说不着急,你不要着急。我从来不着急。所以大家既不要说我们有钱,也不要说我们没有钱,我们大家共同地来绍隆三宝、弘扬佛法,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想我不能再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就简单地供养各位这三点。这三点,我们人人都有义务,人人都有责任,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责任和义务当中。
明海法师:
下面请大家喝茶。如果你们有法喜禅悦的,有感受的,都可以讲出来。
刘东亮:
这几天的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太多从来没有经历过、却那样令人激动的场面。我这个人特别爱哭,我这次到柏林寺参加夏令营活动,哭了四次。我第一次哭是在来报到的当天晚上,我在宿舍里边已经脱了衣服要睡觉了,听到一通鼓声,我感觉好像这个声音来自于天边,来自于天外,那么神秘,那么具有魅力。我急急忙忙穿上衣服下了床,跌跌撞撞地跑到楼下去寻找这个声音,看它来自于哪儿。我顺着声音走到离钟鼓楼不远的地方,那个时候鼓声已经停了,只有辽远的钟声和一个僧人的歌声。我不知道他唱的是什么,但是那种声音让我感到:哎呀,我听过,我是在五百年前听过!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总之,那个记忆让我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我当时站在钟鼓楼下面就想,我就跪在那儿听得了,这种声音就应该跪着去听,这是第一次流泪。第二次流泪是在上次普茶听到华宇法师说的那几句话的时候,我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已经不能用完美这个词来形容了,它已经超出我的智力的范围了,当时那种感激的心情我想我一生也不会忘记,这是第二次流泪。第三次流泪是在传灯法会上,看到熟悉的同学们手里恭恭敬敬地托着一盏象征着佛的智慧的灯从大殿里走出去的时候,我又一次忍不住,我的眼泪又流下来了,这是第三次流泪。第四次流泪是在刚才,因为时间太短了,我们刚刚体会到夏令营的美好,刚刚体会到一点禅味,一种到家的感觉,可是今天这个禅悦分享完了之后,明天好像大家就该走了。我一忍不住眼泪就……
明海法师:
感谢你,非常感谢!你把你在这几天的生活里所收获的最珍贵的财宝奉献给了我们。
某营员:
上次普茶主要是围绕着茶和禅之间的某种联系来展开的,其中说的最多,也是最幽默的一个就是“牛饮”。当时给我一个疑惑:“牛饮”就不是禅了吗?后来我想,几位法师妙语连珠,有时候妙华法师哈哈大笑,这种大笑是不是和大口喝茶有某种联系呢?是不是这种大笑就不是禅?之后,我从三位法师平时的言谈举止中体会到一点,他们在妙语连珠的时候,他们笑是笑,笑完之后就没了。尤其是净因法师,刚才还笑呢,忽然不…
《七届:普茶(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