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七屆:普茶(二)▪P2

  ..續本文上一頁笑了,其實他那是不執著于笑。我聽說上次普茶,有一位同學發言之後,想了一晚上,覺得還有意思沒表達出來,我想這就是一種執著,這肯定不是禅了。而且幾位法師妙語連珠的時候,從來不執著于自己所講的話。像妙華法師,哈哈大笑之間,根本不再執著,我想這就是禅吧。如果“牛飲”能達到他們這種境界,也許也是禅吧?

  妙華法師:

  真對不起呀!“牛飲”這兩個字,我的本意是描述性的、沒有任何汙染的,好像是一句好話被說了叁遍就成了謊言。因此大家現在每一次說到“牛飲”兩個字,我的臉就發紅。

  剛才淨慧大和尚講到“和尚不下崗”,給穿圓領的人都吃了一個定心丸兒。我就來解釋一下它的社會背景。我到安徽大別山區去搞調查,一個縣長深有感觸地告訴我說:“職工下崗,幹部分流,只有和尚供不應求。你老兄不用到大別山裏頭搞調查了,我告訴你的這叁句話,你從大別山的邊兒上跑到大別山的裏頭還是這個樣子。”我想,大和尚給我們吃了定心丸兒以後,我希望法師們把這個迦裟在任何情況下要披得更牢,也希望沒有披迦裟的人如果有機會,緣份到了的話,還可以披迦裟。

  某營員:

  我是來自濟南的營員,我說一說我的禅悅吧。聽妙華法師講禅的第一天,我們就開始盤腿。當我第一次把腿盤起來的時候,我的心裏就有一種受罪的感覺,非常不好,說癢不癢,說難受也不難受。當時非常有精神,回頭看看,左右看看,動動腿,搖搖頭,還影響到別人了。同學還問我:“你怎麼老咬著牙?”我那時候真的感覺不到有什麼禅悅。可是當第二天又坐禅的時候,我把腿盤起來,那時候像妙華法師講的,是“小鋼炮”,一頭高,一頭低。當妙華法師說把一切緣都放下、靜下心來的時候,我盡量地照著做了。坐了一段時間,我渾身都是汗,就在這個時候,我突然感覺到我的“小鋼炮”掉下來了,平了!那個時候,我那種感覺、那種喜悅真是無法說出來的,我覺得我忘不了,這是我感覺到的禅悅。一開始是有精神,後來腿盤起來也不是很疼的時候,我發現又出現另一個問題,就是老想睡覺。我想請法師指點一下,應該怎麼樣克服這個困難?

  明啓法師:

  如何對治昏沈,是吧?提起正念,這就不會昏沈。因爲你失去了正念,這就昏沈。就是說,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你念佛就是念佛,你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把你的念頭提起來,昏沈就沒有了。你打坐就好好打坐。

  剛才他們說笑是不是禅?笑應該說是禅呢!既然笑是禅,那個“不笑”是不是禅呢?聽說不笑也是禅呢!哪一個地方就不是禅呢?所以處處都是禅,就看我們是不是禅。我們要是有了禅的話,哪兒都是禅;我們要沒禅呢,哪兒也沒禅。

  某營員:

  我到這邊來,應該說放棄了很多,應該是萬緣放下,包括很多書要看,明年要考研究生,還有被套的股票,等等。在這七天裏面,我感覺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幾天裏,我感覺特別安祥,特別甯靜,這在工作單位或者家裏是沒有的,或者說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特別是在靜坐或者是禮佛以後,我感覺特別的安祥。我希望能把這個感覺帶到以後的日子裏,也希望各位也能有這個平靜的、安祥的心情面對生活,面對工作。

  某營員:

  我是一個剛接觸佛法的人,剛來的時候,說不上什麼禅悅。怎麼說呢?我是順著父母來的,是抱著一種盡孝的心來的。可來了之後,佛法吸引了我。第一次坐禅,我坐下來的時候是汗如雨下,雜念紛飛。中間坐下來,一直到咱們一日止語。最後一次坐禅,我發現我的汗也很少了,這時我突然得到一個啓示:我的雜念越多,汗出的越多。可以說,心靜能生智慧,而心靜也能夠平和心氣,我們得到一種安祥的享受,這是我唯一的一點感受。這次我沒有皈依佛門,也可能是緣份未到。我覺得,天下所有與佛有緣的人都能皈依佛門,大家皆能成佛,這是大家一點兒心願。如果說能夠心中有佛,心中有一點兒享受,這是我們最大的滿足。

  某營員:

  我是從河南來的,我是學中醫的,而且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我對藥王孫思邈的醫藥學和醫德非常羨慕,想要學孫思邈。孫思邈也是信佛的,他的醫術非常高。因爲在學習和生活中我也遇到了煩惱,因此我來這裏可以說是求解脫的。在學校,我本來以爲我與其他同學相比,我很能吃苦,誰知到了這裏發覺我還是有些孱弱。在學校,我總以爲沒有我克服不了的困難,在這裏,我經受的苦難比在學校更多了,因此收獲也更多了。前叁天,我想了一句話:享出世的苦樂,受入世的樂苦。

  某營員:

  我來說一下我這幾天的所得吧。第一天來了,基本上就是坐了10分鍾吧,我就坐不住了,就想著回去了。但是後來接著坐,坐了一兩天,感覺好一點兒了。不過說起來,這些還都是體力上的鍛煉,腿慢慢地不痛了,能坐得住了,但是腦子裏還是想過來、想過去的,平靜不下來。到了第四天,也就是前天,大和尚教導了我們兩句,說修禅能使人定下來,能增強和磨煉一個人的意志力,我就覺得那兩句說得特別好。我看了很多書,上邊介紹的也是這個意思,不過說得還不清楚。坐在那裏,坐半個小時,有時候坐前面10分鍾還可以,坐到後面那兩分鍾,簡直是越坐越難受,就想著把腿伸開,但是還得堅持下去,我想這樣能增進一個人的意志力。還有,今天下午受戒皈依,我在那裏站了一個小時就站不下去了,不過還是在那裏接著站下去,結果一直站到完,腿好累好累。所以,我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增強了我自己的那一種定力、那種意志力。

  某營員:

  我想說一下行禅的體會。我第一次行禅的時候,比較緊張,走下來很累,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感受。我看到很多營員跟我差不多,都很慎重其事,眉頭緊鎖,冥思苦想。第二天再次行禅的時候,大概就好一點兒了,可以說稍微輕松一點兒。我想,禅是一個很活潑的東西,我們不需要很嚴肅的,或者非常去追求它的一些功用,追求它給我們帶來的身心舒坦這樣一些東西,就不想這些東西。可以放得輕松一點兒走,這樣效果就很好。而且跟妙華法師說的那樣,茶是好東西,但是喝多了不行。禅悅也是一樣,不要太執著它的這個“悅”,一樣的要用平常心來對待它。第一次進入的話,我的體驗是:急切處,且慢下手,不要太認真。我不知道我這個體會對不對,請法師指正。

  某營員:

  我來柏林禅寺最大的感受就是柏林禅寺將佛法融入現代社會。我去過全國很多地方,也到過很多寺廟,因爲我很喜歡佛法,寺廟我也很喜歡。當我來到柏林禅寺的時候,我才知道,在我去過的所有寺廟中,我最喜歡這裏,因爲這裏給人一種現代化、很有生機的感覺。人人都說現在是什麼末法時代,但是柏林禅寺卻能夠把佛法充入一個很活潑的生機。就像這古柏樹一樣,經過了一千多年,仍然能夠生機勃勃。無論是這裏的環境,還是這裏的僧衆,他們都是現代的、禅意的,而且非常合我的心意。我一來就非常喜歡它,而不是象一般人印象中的那種寺院是消極、愚昧或者給人一種灰色的感覺。總之,我是很喜歡這裏。本來我自己也很想弘法,我自己弘法的一個方法是想用現代的方法去弘法,比如說電視、廣告,還有學基督教辦福利院、醫院、學校這些東西。當我看到柏林禅寺的時候,我也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原來是有一些僧衆們已經在做了。在這裏請允許我代表有我同樣感受的營員,向正在做這件事情的大和尚及僧衆們頂禮。

  某營員:

  我想簡單談一下這幾天來我的一些感受。我學佛的時間不長,對佛法的理解也很粗淺,就算是剛入門吧。我把我的感受總結爲兩句話:佛法就是生活,佛法就在當下。我想我們只要專注于當下所做的事,其實就是佛法,不用去企盼遙遠的未來,也不用去留戀過去,我們只需要關注當下。而且,我經過這次夏令營,解決了一個自身的問題,就是我非常愛問問題。我想,愛問問題本身就是問題。因爲我們想要問的問題越多,就證明我們的妄想、我們的執著、我們的分別越多。

  某營員:

  我接觸佛教的時間有幾年了。一開始的時候,我對氣功裏的特異功能這些東西特別感興趣。我也接觸過《禅》刊,對淨慧法師都是挺崇拜、挺敬仰的,想什麼時間能見到師父呢?1994年,我在北京廣濟寺見到過一次師父。師父穿得挺樸素的,當時我想,不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和尚嗎?但是,師父對我開示了幾句以後,到現在想起來,都是受益無窮的。趙州祖師不也這麼說嗎?平常心是道。現在一想,追求什麼特異功能啊,或者企求什麼加持啊,那都是心外求法。現在通過行禅和其他一些活動,我感觸特別多,人都要活在當下,平常心是道。我還有一個體會,古代的大禅師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修禅定,有一朝大徹大悟了,那都是吃了多少苦以後才開悟的。現在我想,禅宗的公案固然是挺好的,但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正是因爲這些大菩薩示現出來了,才出來了這些公案。但是一般學佛的往往都犯了這麼一個錯誤,都是倒果爲因,把人家的大禅師的見地當成自己的了,結果對修持很沒有利,這是我來柏林寺最大的體會。還是剛才那句話,平平常常地修,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還有,剛才師父說到體和用的關系,我想起了古代一個大德悟道的偈子,這也算倒果爲因了,反正我覺得挺耐人尋味的:“即此見聞非見聞,無余聲色可呈君,個中若了全無事,體用何妨分不分?”

  某營員:

  我是一個初學者,我想對大家講一下這幾天來我的心理變化。開始,我對佛不太了解,只是崇尚。來這裏兩天以後,聽法師講了以後,突然間對佛有一點兒懷疑。我想,我們學佛是爲了成佛,但成了佛又能怎麼樣呢?我主要想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與我今生、與我的現實生活結合,對我今生有什麼意義。後兩天,聽妙華法師、湛如法師和淨因法師…

《七屆:普茶(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七屆:普茶(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