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師坐禅開示(叁)
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腿、腰、手、頭,全身都放松。我們平時坐半小時,這次坐四十五分鍾,可以嗎?(掌聲)那麼有覺受也好,沒有覺受也好,我們都來感受一下自己的心。痛也好,煩也好,來感受一下。因爲沒有一定的時間我們是感受不到的,我們從兩點十五分坐到叁點鍾。我想再簡單地強調一下坐姿。這次的條件可以說比較充沛,有一個墊子,後面還有一個小墊子,這樣大家的坐姿基本上就可以保證穩定正常。因爲沒有墊子呢,我們的身體不是前傾就是後仰,這樣就不能夠持久。簡單強調一下,用眼睛來平衡我們的頭部,因爲打坐的時候頭低下來肯定就不平衡。你看我們大殿的佛陀,他不是低著頭的,他是正著頭的,也不會有哪一位入定的人是歪著腦袋入定的,或是彎著腰的。我們的眼睛保持水平,自己可以衡量一下,保持水平,頭部是正的氣血的運行才能夠保持暢通,昏沈的時候頭就會低下來,再低腰彎下來就睡著了。再有就是全身要放松,初學打坐的人容易緊張,坐一坐肩就聳起來了,所以兩肩要放松,這有助于我們心理的放松,你看我們緊張恐懼的時候馬上就會聳肩。手結禅定印,“禅定印”顧名思義,它會幫助我們心裏甯靜下來,乃至于隨著時間的增加和經驗的增加,它會形成一種力量,結上手印,就是沒有打坐,也會感覺到氣血一下子就沈下來了,心就靜下來了。大家注意擺正自己的姿勢,然後我們開始下午的第一坐。(開始打坐……,四十五分鍾後)
(下坐)搓手的時候,深呼吸,深吸氣,然後徐徐呼出來,下面休息二十分鍾,先把膝蓋揉一揉再站起來,否則猛然站起會容易跌倒。(休息二十分鍾)
我們初學打坐半小時就可以了,時間不要太長,時間長了,腿會很痛,一看到這個坐位就害怕,就不會堅持,只有每天堅持,心中升起覺受了,慢慢才會受用。所以剛開始學打坐的時候,每天半小時,二十分鍾爲宜。時間短,次數可以多一點。在什麼時候下坐呢?在自己感覺最好的時候下坐,爲什麼呢?這樣自己對打坐會産生一種興趣,看到這個座位起歡喜心,在這個座位上體會到一種快樂,這是一種善巧。當然我們現在大多數是同學,不會有很多時間,像我們一樣上午、下午、晚上都有時間打坐,所以給大家一個建議,就是早上不要睡懶覺。要想在打坐上進步,得受用的話,每天一早一晚堅持坐半小時。我是從87年開始打坐,那個時候時興練氣功,我每天晚上打坐堅持半小時。這次我們爲什麼坐了四十五分鍾呢?因爲我們在靜坐中超過了時間限製,腿感到痛,心裏感到煩。這是對每個人的考驗,因爲我們現在都很年輕,二、叁十歲左右,以後自己會遇到比腿痛、心煩更多更多的挫折,乃至于壓力,工作上的生活中的,我們如何面對?要有耐力,一個人的成功,這個耐力在成功中占百分之五十的,靜坐是提高我們每個人的素質、內心的承受能力、心智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我們能夠忍耐腿痛就可以幫助提高我們的心力,另一方面,我們靜坐時候身體不動了,眼睛閉上了,鼻子也聞不到這裏的香氣了,可以說“都攝”了五根。眼耳鼻舌身,只剩下意念在活動,意是什麼概念呢?就像我們閉著眼睛,心裏起一個念頭的時候呢,就會浮現出一個圖像,但是念頭又是川流不息的,生滅、生滅、不停生滅,我們的心不停的生滅,往往不打坐的時候感覺不到心亂,一打坐就心亂,總是在想事情,不能夠緣到正念(如果我們數息,正念就是數息,如果念佛號,佛號就是正念),乃至一分鍾兩分鍾就散掉了。這說明我們沒有辦法控製我們的命運,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我們在不斷地學習靜坐的過程中,就能夠一點一點地增強自己正念的力量,正念的力量增強了,它會有什麼效果?它會放松,平靜的力量産生,就培養了平靜安詳的力量。我們在不斷克服自己心裏的貪、嗔、癡,這些念頭對我們心的控製,這樣呢內心就在一點點提升,越來越清淨,正念的力量越強,自我控製的力量越強,必然在我們人生中遇到各種各樣事情的時候,自己能夠保持主動。
我舉個例子,日本有一位叫原一平的人,他是著名的營銷專家。他在年輕的時候剛開始做營銷的時候,有一個很殊勝的因緣,他到寺裏推銷,向一位老和尚推銷人壽保險。他很用功地介紹,但老和尚也表現很認真地聽,他講完後,老和尚說我沒有一點興趣。當時由于老和尚的心力,使他沒有辦法把脾氣發出來。接下來老和尚給他講,如果你在面對你的客戶的時候,沒有一種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你就已經失敗了。那原一平就向他請教:“我該怎麼辦?”老和尚就給了他兩條建議:一是,讓他去找自己的客戶;另一是,給他開了封介紹信,讓他去找另一位老禅師,去他那裏學習禅坐。他找他的客戶幹什麼呢?就是讓這些客戶給他開批判會,他每月請他的客戶在小酒館裏毫不客氣地指出他自己的各種各樣的毛病,比如說原一平你這人太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話等等。下一步他就去拜訪這位老和尚,在每個大禮拜在廟裏住,跟老和尚和寺院裏的出家人一起打坐,打坐他做什麼工作呢?就是把他的這些客戶給他指出的他內心的各種各樣的不足,在我們佛教講的就是把這些惡念、邪念、嫉妒心、障礙心轉化提升,這些東西是我們的人格魅力和智慧不能夠煥發出來的障礙。
佛教與外道不共的地方就是慈悲與智慧,比如觀音普薩,我們每個人都喜歡他,爲什麼呢?因爲他關心每個人。慈悲,佛教的慈悲是“慈能與樂,悲能拔苦”,一個人有了這種品質,他的人際關系必然會很好,每個人都喜歡親近這樣的人,他就有很強的親和力。原一平在不斷地努力下,六年之後,他把自己的業績提高到了全國第二位,可以說相當不容易。他改變了他自己,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所以他出了一本書叫《命運與運命》。所以佛教就是改變我們命運的學問與方法,其中修習禅坐就是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我們在坐的諸位能夠通過修習禅定來了生脫死,可能有一小部分的人會置身于這個偉大的事業,但是大部分人還是面對現實的生活。我們大家在這麼炎熱的天氣裏來學習禅坐,叁天不會有太大的效果,但是,我們堅持叁十年就不一樣了,如果我們能夠堅持叁十年,每天堅持一早一晚的靜坐,可以百分之百地講,絕對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爲通過靜坐我們可以觀察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人的生命到底是什麼樣子?什麼是我們真正的生命,是這個色身嗎?還是我們生滅的念頭?這是我們每個人無法擺脫的困惑,自己這個永恒的生命到底是什麼呢?學佛的意義是什麼?學佛是信、解、行、證,如果學佛只停留在知識上,那麼他學佛就不會得到受用,真正的受用是從“證”來的,“證”的一個殊勝的方法就是靜坐。每天堅持靜坐,身心發生轉變,他就有了興趣,他就會堅持不懈地打坐。
像我們柏林禅寺每年都舉行禅七活動,去年又增加了兩個七,共叁十五天,在坐的有幾位居士就長期堅持這個活動。從早晨四點半起床,一天坐九個小時,從早到晚,除了叁餐及睡覺時間,都是在打坐。像我們這種靜坐不能夠完全說是打坐,只能說是給大家做一種簡單的方法講解。那個時候是一種強化訓練,完全讓自己只做一種事情----靜坐,那才是真正的訓練。但這叁天希望大家能夠掌握一種方法,然後回去自己做安排。不要怕腿痛,你放心盤腿肯定不會把腿盤折的,我記得九七年在打坐的時候自己下了一個狠心,在叁個七之內都堅持雙盤,腿痛到什麼程度?動都不敢動,身上的汗象拇指那麼大的往下掉。等過了這一關,這個腿痛很奇怪,它痛到極點的時候,突然一下就通過去了,一點都不痛了。(掌聲)但是一條腿不痛了,另一條腿還很痛(衆笑)。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自己的心,那種疼痛的感受只有自己明白,心理的承受力在不知不覺中就增強了。乃至于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很大的壓力和刺激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心裏就不會慌張。好像越在複雜的情況下,心裏越冷靜。這就是打坐的效果,所以建議大家每天堅持打坐。哪怕半小時,或早或晚,終生受用無窮,而且它會伴隨著自己身體變化,它對身體的健康有絕大的好處。我剛出家的時候只有114斤,現在是140斤,自己感受到這種身體變化是實實在在的。
剛開始打坐是輕安,輕安是什麼呢?輕安好像就是坐在這裏手印結好了,身體會在另外一種狀態下,這種狀態會隨著我們妄想打得少,正念的力量越來越強,輕安的品質會越來越提高。剛開始或許只有十分鍾二十分鍾身體處在這種情況下,然後身體的感覺沒有了,心也就開始亂了,就坐不住了。但是要每天堅持去積累,也可以說是一種能量的積累。隨著這種不斷的積累,我有一次有這樣一種感受,手印結起來之後,好像一下子有股力量把整個身心罩住了,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分鍾,但那個時候你想打妄想都打不起來,也忘記自己身體,也忘記自己坐在禅堂裏面。因爲妄念會在正念增強的過程中逐漸淡化,就像一杯水中有很多雜質,我們平時貪、嗔、癡的心不斷地翻湧,就像不斷攪這杯水一樣,那是什麼效果呢?渾濁。渾濁會讓我們作出各種各樣不正確的行爲,沒有智慧的行爲,違背因果的行爲。當這杯水慢慢靜下來了,放在那不動,裏面的雜質慢慢沈下來,清澈了,我們的心越來越甯靜了,有定力,讓我們始終保持一種覺照,這樣我們做事情就會有正確的選擇,不會被外面的境界所轉。我們就會有抉擇的力量,這是十分可貴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就會慢慢讓我們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你看一杯甯靜的水,我們把臉湊上去的時候,就會把我們的臉照得清清楚楚,這就是打坐的效果。當然這次也不能講得太深,總之鼓勵大家能夠認識到靜坐對我們身心的益處,希望大家都能夠堅持靜坐,身心發生變化對我們的幫助是太大太大了。
當然靜坐中也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境界,我剛開始還沒學佛時在學氣功…
《十一屆:坐禅開示(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