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一屆:淨慧老和尚開示禅修(淨慧法師)▪P3

  ..續本文上一頁是,我在初接觸佛教時發心很猛利,可是後來心慢慢地懈怠了,我想請問您,有什麼方法可以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發起菩提心?

  淨慧老和尚:現在是叁個問題,發心是一個問題,調身體是一個問題,調飲食是一個問題,我們先從最後一個問題來討論。發心呢,就是我們做任何一件事的動機是什麼,你爲什麼做這件事。比如我們爲什麼參加夏令營?你一定是有一個動機有一個目的、有一個要求,這個要求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說我們的要求或目標遠大一點,可能在夏令營裏收獲會多一點;如果這個目標要求很簡單,這個廟裏我沒有呆過,這個和尚沒有接觸過,夏令營是怎麼回事,我去看看。如果抱著這種心態而來,可能收獲就會少一點。因爲這樣一個目標很容易就達到了,你住上半天,或者頂多住上一天就可以了,再住下去就覺厭煩了,和尚的生活不過如此,夏令營也是不過如此,天天是粗茶淡飯,睡覺蚊子還很多。如果我們志存高遠,我就是要來磨練自己的意志,鍛煉自己的毅力,訓練我的這種身心素質,要從這個要求出發的話,那麼這七天他會很認真地做每一件事,很認真地堅持每一項活動,按照規範的要求來完成。因爲這每一項活動都和自己目標是一致的,這可能是一般人都有的要求。再其次,有一些有信仰的朋友,他會知道發心的意思是什麼,發心就是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呢?菩提心是求覺悟的心,是度衆生的心,是盡未來際,在生死苦海中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無悔無怨的心。如果要發這種心的話,那就什麼問題,什麼困難他都克服得了,這是一個大目標。大家記住,我說的是在生死苦海中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無悔無怨,這個很難了。這就像地藏菩薩的願力一樣,像觀音菩薩的願力一樣,你發了這樣的心,什麼腿疼,什麼腰疼,什麼蚊子咬,什麼睡得很擁擠,那一切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小小的困難而已。

  所謂發心呢,從佛教的要求,從學佛的要求,從大乘佛法的要求,從禅宗的要求就是要發這種心,在生死苦海中,不是到極樂世界去啊!是在生死苦海中上求佛道,下化衆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無悔無怨,這是佛教的根本精神。我想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叫大家都到極樂世界去,都到極樂世界去,我們這個人間的苦難誰來救濟呀?雖然說我到極樂世界去還要返回來,倒駕慈航,乘願再來,但是往往它會把人引向獨善其身那樣一個目標。所以發心呢,一定要發菩提心,發無上菩提心,像我剛才所講的那個就是無上菩提心。

  其次講到腿子疼,管還是不管?這個屬于調身體的範圍,腿子疼還是要管,因爲你不管,疼是很現實的,所以就一定要有個方法去調。這個方法是一些操作層面的事情,比如說我剛才講到從十分鍾開始,要求一次能坐到十分鍾,慢慢在這基礎上經過若幹時間加到一個小時,這是調的一種方法。第二個方法,比如說現在只能夠單盤,還不能雙盤,那不妨從單盤開始,單盤能夠堅持一個小時,以後慢慢再來練雙盤,這是第二個方法。第叁個方法,不管你是十分鍾也好,一小時也好,你一定要注意保護你的腿子,你坐一分鍾也要保護它,不要讓它受風。腿子如果受了風,風鑽到骨頭裏邊去了,你再想打坐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因爲腿一拿上去,一彎過來,就彎不過來,它就疼,疼得你難忍、難受,所以一定要保護這個腿子。冬天包上毯子,夏天包上毛巾被,要避風,要讓人面對風坐,不要讓風從左右後面吹過來,風一定在前面,面風而坐。因爲我們這個臉,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迎風前進,它不怕風,人的前部不怕風,我們長期的生活鍛煉養成了這樣一種功能。所以你打坐的時候也是面風而坐,這樣你一般不會出毛病。左右和後邊沒有這種鍛煉的經曆,所以一吹了風你不知道,等你知道了,到骨頭裏邊去了。在家裏打坐也是如此,在家裏打坐如果是門和窗,你就要對著門窗,即使門窗是關著的,你也對著那邊,因爲門窗關著不見得門縫就沒有風,它還是有風。這也是調身的一個方法。所以腿疼不要不管,你不管,這個心靜不下來,但腿一定要練。我剛才說了你一天可以從十五分鍾開始,並不是說在十五分鍾以外,或者早晚加到一起半小時以外,再也不去練,還是可以練。比如說你坐在那裏看書,你可以把腿子盤起來,你坐在沙發上,沙發寬一點,你也可以把腿盤起來。這樣你長期地訓練,把軟組織能夠使它寬松的,有些繃得很緊的筋能夠使它慢慢拉長了,慢慢拉長了以後,腿子就不疼了。現在疼是什麼?是那個筋繃得很緊,還沒有拉長,那個血液就在筋裏邊脹著疼,主要是那個疼。

  再講到吃飯,就是調飲食,吃得飽或者說吃十成飽和吃八成飽,對身體的營養應該說沒有大的影響。現在都講要減肥嘛,如果說每餐都吃七八成飽,那你一定會是一個非常健康的身體,不會像我們那位一樣,那位就太胖了,你貴姓?姓任,你今年多少歲?二十一,你這個體型與年齡不成比例。你多拜佛,多打坐,多吃蔬菜,不要吃肉,就會慢慢地把你的重量降低下來,就能減肥。這個打坐呢,在飲食方面說,兩種情況下不宜打坐,剛吃飽飯你不要打坐,吃飽飯一個小時以後你再打坐;第二種情況,饑餓難忍的時候你不要打坐。所以太飽太饑都不適合打坐,就是在半饑半飽的情況下,最容易進入狀態。記住這個,這個也是調。這是從食量方面來說,從食物的選擇方面來說,打坐不宜吃油膩的東西,不宜吃對腸胃有刺激性的東西,比如蔥、韭、大蒜、辣椒不宜吃,因爲它有刺激,它一吃了以後,你定不下來。第四,那些已經陳舊了的食品,比如家庭裏邊剩飯剩菜,不是在冰箱裏保存的,帶馊味了,那千萬不要吃,吃了以後對打坐不利,一定要吃新鮮的食品。上面所舉是不宜的食物,它可能會導致你的一些宿疾,就是以前有什麼病,會導致它又會爆發。大概從這叁個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下面還有哪位有問題,舉了手,話筒在後邊。

  某營員:尊敬的上淨下慧老和尚,我說說打坐中的感受,我打坐時有時會覺得身體要爆炸了,或者是有些非常恐怖的狀況。後來通過看書知道這是一種幻,我就不執著它,但是慢慢的它就沒了。我想問一下我這樣做是不是對的?

  淨慧老和尚:打坐叫做用功。功是什麼呢?氣功就說功是功法。功有個功法,打坐也有個坐法,參禅有個禅法。意思就是說,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不管別的,在這個方法上抓住方法不要放。在方法上用心,在方法上用功。那初步來說,就是心如牆壁。雖然你有一個念頭,一個方法,那對其他的雜念來說,你的心已經達到像牆壁一樣。你能夠做到這個樣,其他的一切問題都能夠解決得了。比如說那些幻覺、幻聽、幻視,那都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反映,在用功過程中的一種反映。如果你做到心如牆壁,那些境界出現了,你不要去理它,你一理它,就隨妄想跑了,隨幻的東西跑了,你就把你的方法丟掉了。所以在用功還沒完全打成一片的時候,一定不要丟掉方法,能夠不丟掉方法,你就慢慢地可以達到綿綿密密,打成一片,到達了這樣的境界,你就能真正做到心無二用。但是不要滿足,還沒有做到桶底脫落,做到了桶底脫落,那就是開悟了。開悟了以後才只是真正修行的開始,開悟就是見道嘛,見到了修行的道路,見到了你所要達到的目標的境界,那個時候你會更有信心去修行,你也知道如何去修行。

  某營員:我在打坐的過程中出現胸悶的現象,不知是什麼原因,應如何對治,請老法師慈悲開示。

  淨慧老和尚:胸悶就是你的呼吸沒調好。昨天明海大和尚也講了,這個息有四象:風、喘、氣、息。胸悶就是你的呼吸在喘上面,出入息不均勻,或者是太快,或者是太慢,或者是太長,或者是太短。你希望這個呼吸能夠一步到位,做不到。以爲好像一吸氣就希望能夠吸到丹田,出息也希望能從丹田引出,一步到位到不了,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你在調呼吸的時候,數呼吸的時候,隨呼吸的時候,一定要順其自然,不能過分地去要求它,你過分地要求它,就會有胸悶氣短這樣一些後果。如果長此以往,你就會對修行喪失信心,沒有力量去坐,所以希望在調呼吸,或者念佛、誦經的時候,一切要順著你本身生理素質的要求,順其自然。

  某營員:尊敬的淨慧法師,我以前沒有打過坐,以前我都是靜坐。靜坐的時候,我覺得我觀察我的第八識很容易達到定的狀態;但是我打坐的時候總在和腿打架,心不能靜下來。我就想問一下,爲了修行的話,只靜坐不打坐行不行?

  淨慧老和尚:因爲盤腿靜坐這種姿勢是和我們所用的這些方法是一致的。因爲一個人只有把腳和手都真正按照傳統方式的要求調整到這種位置,人的心才能夠真正收攝,凝聚在一塊。因爲諸佛如來成道,都是以這種姿勢。所以如果想修行,而且也能夠盤起來,看來你的年齡也不是很大,身體也沒有什麼特殊情況,還是慢慢練打坐這種方式,會對你有好處。在轉換一個姿勢的時候,肯定會有一些不同,因爲原來就是垂腿靜坐嘛,也許可能會容易進入那種狀態。如果你把打坐練好了,經過一段時間,它同樣會有更好的效果。至于你說能夠觀第八識,我想大概不太可能,還是觀察你當下這一念,這個最實在。這一念是什麼呢?從第一識到第八識都在其中,但它最現實的可能是我們的第六意識,是這個東西。

  問:淨慧法師您好,我想問的問題就是,您剛才講,心如牆壁,然後又提到應該關注兩個念頭之間,我想知道具體的方法是怎樣的?

  答:我剛才也講到,就是當下這一念,你要觀察到其他的念頭不插進來,你這一念就像牆壁一樣,任何東西都進入不了。我剛才也說到,這是一種方法,這個不是究竟,它還是有一念在,但這種方法是必須經過的,不經過這種方法,安心不可能。當下一念就是前念已滅、後念未生那一念。好,今天上午跟你們交流分享就到此爲止。(完)

  

《十一屆:淨慧老和尚開示禅修(淨慧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