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五屆生活禅夏令營閉營式上的講話
明海大和尚
(2007年7月26日下午于文殊閣)
尊敬的師父、各位老師、各位營員:
每一屆夏令營我們都過得非常充實,也很愉快。時間過得很快,既快又樂。夏令營又到了結束的時候,以我個人來講,通常會有一種感覺,終于結束了。我想這種感覺也多少能代表我們參與夏令營服務工作、組織工作等各方面工作的師父和居士的心情。組織這樣的活動是很具體的,心裏的壓力是很大的,是會有壓力的。這麼多的年輕人從四面八方,有的從很遠的地方旅途奔波來到這裏,這是一個很殊勝的佛法的因緣,要把這個工作做好,涉及到很多具體的環節。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很具體的。比如說,太陽一出來就會很熱;比如說,蚊子會咬人;比如說,我們坐汽車出去行腳,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可能發生等等。所以,綜合各種各樣的因素,幾乎每一屆夏令營,我們心裏都會有壓力。雖然辦了有十幾屆,但是,每一屆結束的時候,都感覺到特別圓滿。我相信到十六屆的時候也會有壓力,到了第七天的時候,又會說,終于結束了。結束的時候發現很順利很圓滿,這要感恩叁寶的加持,感謝師父的護念。這麼多年輕人從四面八方彙集到寺院的道場,一起來體驗佛法學習佛法,這是一個非常殊勝的因緣,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對于寺院來說,不是一件小事,對于每一位參與的營員也不是一件小事。這樣走過了十五年的曆程,我們知道這樣的活動,已爲很多的營員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好的改變,也促成了很多人在生活在修行上提升自己,成就那種善業的因緣。所以,我們都很珍惜這些因緣,珍惜這一切。老和尚希望我們把這樣的因緣,按照一百年的計劃把它堅持下去。以我個人來說,我就任柏林寺住持的任上,我們要堅持下去,離開這個任就不知道了。生命是無常的,我們現在能保證的是十六屆肯定能辦,肯定要辦。我想是不是每次都這樣,把這一屆辦好,堅持再把下一屆辦好,那麼這樣一年一年的,我相信把這種堅持持續一百年或者更長,就不會有問題。但是,回到落實上來講呢,堅持辦好這一屆,堅持辦好下一屆,也是有壓力的。特別是師父說到,以後他不來了,這樣壓力增倍,翻倍了。
我們夏令營最重要的是,老和尚所提倡的修行的理念,修行的法門,是老和尚人格的感召,和老和尚親臨現場給我們的熏陶,給我們的開示。所以我們下一屆的導師,現在我還要去想象一下,如果老師不親臨現場,那就不知道會怎麼往下走。以我本人來說,自己1992年出家。我和衍真大和尚是北大的同學,是一個系,同一級,住同一個樓,住上下層,他住四樓我住叁樓。那時候我們在學校就認識,我們出家也差不多的時間,這個因緣也是很珍貴的。我們兩個人出家以後的命運也差不多,很幸運能在祖庭親近師父,學到很多東西。但是自己在佛法的修行,佛法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在佛法的體驗上,是談不上的,是非常粗淺的。所以自己做一個執行者還可以,也許還稱職。但是如果真正從修行上帶領大家指導大家,感覺到壓力很大。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通過這屆夏令營,我們也感覺到,我們前面說的這個問題,在這一屆也體現出來。我們的夏令營辦了有十五屆,在早先,像明奘法師,還有一些像我們這樣的年輕法師,一起來執行。現在看看,這些曾經在第一線執行的法師,現在開始也分流了。有的要到很多道場去做住持,明奘法師是十四個道場的住持。我是一個道場的住持,就是這裏的,但是我已經覺得很累,可是他要住持十四個道場,好像也不忍心再讓他來一線來執行,他個人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再像以前。所以,這裏面臨一個什麼問題呢。面臨下一屆就是十六屆,執行這個層面人員的更新,人員的新舊交替。執行層面新舊的更新,如果能把我們的優良傳統堅持下去,傳遞下去,同時也能應因形式的變化做相應的調整,這些也就是我們遇到的挑戰。
這些挑戰同時也引發我們下面所說的第叁點,來參加夏令營的營員也是一代一代在變化,有些老營員參加了幾屆,但是絕大部分營員是在變化,一代一代在換。每一代的人,每一代的年輕人,都有他們自己的興趣愛好,都有他們自己的思想風格,他們既有共同的煩惱,也有各自不同的煩惱。那麼在思維方式,在趣味各個方面,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佛法的弘揚,既要契理又要契機,要契合來這裏人群的根基,在方式方法上做相應的調整。所以,這第叁個對我們的挑戰是,我們在堅持我們的核心理念、核心宗旨,在堅持我們十幾年來一以貫之的優良作風的前提下,如何能夠應因這不斷變化的人群做相應的調整?這是我們面臨的另外一個挑戰。
我覺得這屆夏令營很有意思,因爲在錄取的時候是由我們的一個義工來執行的,所以這一屆的營員絕大多數都是沒有基礎,但是對佛教有興趣的朋友。這給我提供一個機會,讓我看到當代對佛教有興趣但不了解的年輕人他們的思考。你們提的問題都很有意思,大家都很善于思考,表達也很簡潔。你們所思考的問題也不是無病呻吟,都是很認真很真誠地在探索。我也代表我們僧團感謝你們,贊歎你們,覺得你們都是很優秀的。還有在夏令營中,關于我們活動的組織,關于寺院僧團的建設,你們直言不諱,所提出的意見都是讓我們很感動也很感謝的。我覺得僧團只有這樣向社會開放,向青年人開放,向時代開放,它才有活力,它才有動力,它才有生命力。僧團一旦完全的封閉,那麼,就會造成它容易脫離時代,造成一些滯後的問題。但是作爲寺院整體的工作,全局來說,寺院除了對外的弘法,對內的建設,僧團的建設,安僧辦道,也是寺院作爲道場非常重要的職責,也是寺院的住持一天也不能忘記的職責,這也是我本人作爲柏林寺住持的另外一個壓力,是每天都壓在心上的。那麼,有這樣一種壓力,同時又有來自于在座你們諸位需要學習佛法了解佛法的需求,又有我們面對的社區的老百姓,社區的群衆,他們的各種需求各種欲求,他們有時候不是學佛的問題,他們是吃飯的問題。要面對來自于政府對我們的各種期待。所以在這諸多的需求,諸多的期待,諸多的期盼下,如果把這各個方面統一,使寺院既能安僧辦道,又能夠對外弘法,接引大衆。既能滿足一部分衆生對于寺院的物質層面的欲求和需求,同時也能滿足廣大衆生希望從寺院修行、淨化心靈、開發智慧這樣的需求,所以這是另外的一個挑戰。
不過我相信,夏令營從開辦以來,一直都是在大衆的成就下堅持下來的,我希望在未來,有更多的人能像我們的班老師,像李曉林老師,像我們有些老義工那樣,一如既往地支持夏令營,親臨夏令營的第一線,給予我們鼓舞,給予我們更多形式的支持。只有大家都來參與這個活動,這種弘法形式長時間的堅持才有可能實現。我想再次感謝叁寶的加持,祖師的護念,感謝各位營員積極的配合。你們來到這樣一個非常陌生的生活環境,在一個很陌生的作息時間的安排下,堅持了七八天,而且這樣的投入,讓我們非常感動。要感謝我們的義工們,老義工、新義工,感謝他們默默地奉獻。柏林寺常住對每一屆夏令營都是不遺余力,在我們寺院的各個寮口,在客堂,在齋堂,大家在夏令營之前,都已經在積極地做各種准備工作。在夏令營中間,那些堅持在各自崗位上的居士義工們師父們,他們都爲成就我們的夏令營做出了努力,所以要感謝他們。當然,我們也要感謝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各級黨政部門的領導給我們的支持。像我們托缽這樣的活動,在縣城裏,幾百人出寺院,在街上的遊行,這個是不大多見的。我們依法定的手續向公安主管部門申請,獲得他們的批准。他們也積極爲我們這個活動做了很多協調和服務工作,他們很支持我們,所以,不要忘記他們。當然,我們最應該感謝的,是那些法師還有老師,他們從百忙中,在炎熱的夏天來到這裏,跟我們分享他們佛法的智慧。有一些法師已經離開了現場,還有幾位像朱老師、衍真大和尚他們都在,我建議我們用掌聲向所有的老師表示感謝!
夏令營只有七天的時間。剛才衍真大和尚開示的非常好,佛法是汪洋大海,在這七天之中,也許我們只嘗到了大海的一滴,或者甚至連一滴也沒有嘗到,只是接觸了大海的氣息。但是,以佛法的因緣來說,這就種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因緣。即使你們離開寺院以後,自己不再接觸佛法,這個因緣在適當的時候,仍然會成爲我們生命的主流,支配我們生命的走向。更何況,很多人在心中現在已經向佛法打開了大門,這是讓我們感到很欣慰的。我相信夏令營七天的因緣,對每一位營員來說,是一個幸福人生的開端,是一個快樂人生的開端,是一個智慧人生的開端,是一個吉祥人生的開端。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