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燈法會上的開示
明海大和尚
(2007年7月25日晚于萬佛樓)
各位營員、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在每一屆夏令營,都有一個傳燈的活動。爲什麼要安排這樣一個活動呢?是爲了要表達一種精神,表達一種企盼,表達一種希望。希望所有參加夏令營的營員、同修們,能夠點燃自己心靈的智慧,再把這種智慧的光明帶回到社會中,帶給其他的人。
在佛教中,燈是象征智慧的。在佛教供養叁寶的儀式中,有六種供養,就是香、花、燈、塗,塗也是一種香,就是抹在身上的香,以及果、藥品。這六種供養裏面,哪一種供養都有它的象征意義。燈象征智慧,智慧是佛教的生命,也是釋迦牟尼佛爲人間帶來的最珍貴的東西。所以,我們在《叁寶歌》中所唱的:“人天長夜,宇宙淡暗,誰啓以光明?”人類文明的傳承,人之所以爲人的珍貴,不僅僅在于我們的物質生活,不僅僅在于我們人作爲動物層面的需求和活動。更重要的在于認識自己,超越自己,能開發自己生命的心田。那麼人如何使自己認識自己、超越自己,如何開發自己的智慧呢?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衆生,給人間帶來的法,帶來期望,來指引我們道路的。
依禅宗的傳統,就特別重視這種生命智慧的傳承,也可以說,禅宗的曆代祖師,就用他們的生命在傳承智慧之燈。當他們自己開發出心地的智慧之光的時候,他們的使命就是把這智慧的光明一代代延續下去,慧燈相續燈無盡。所以禅宗的曆史,又叫傳燈的曆史,記錄禅宗傳燈曆史的書,叫《燈錄》——傳燈的記錄。在唐朝時,有一個禅師叫德山宣鑒,在他的師父龍潭崇信座下修行,那時候他還沒有開悟。有一天晚上,他親近他師父,天很晚了,師父說:“你回去休息吧。”于是,他跟他師父告別出門,結果外面很黑,出去以後轉身回到屋子裏面。師父說,你怎麼回來了?他說,外面很黑,希望師父給我一個燈。他的師父就點了一個蠟燭遞給他,德山伸手要接蠟燭的一刹那,他師父突然把這個蠟燭吹滅了。這一刹那之間,德山宣鑒就開悟了。有營員在夏令營期間,問我們的師父,怎麼樣才能開悟呀?內在的心地之光要放射出來。心地之光要放射出來,在德山宣鑒來說,也是經過漫長的過程。在這以前,他研究《金剛經》,在佛教界很有名氣。德山宣鑒這個公案裏面,他的師父在刹那之間,吹滅了他所依賴的外在光明,而他內究佛學很淵博,但是他並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直到這天晚上,他師父突然這一個手段,讓他回光返照。他以前在經論上,在佛所說的語言文字、道理、邏輯、思維上,他所有以前向外去探求的活動,突然給吹滅蠟燭這個事件切斷了。在這突然的切斷之中,他內在的心地的智慧就煥發出來了。所以,如果你要問怎麼樣才能開悟呢?你應該做好思想准備,在日常生活中去奉獻、去探索、去敲門、去受苦、去受罪,只要你不停止地去探求——當你的探求山窮水盡,你向外去求,你求不到,但是現在你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你要經過這一番困頓,經過這番困頓之後,山窮水盡,慢慢心地的光明就會發光,自然地顯露。所以,我們不要期待一個靈丹妙藥,有一個妙法讓你在頃刻間大徹悟,不要有這樣的期望。你要開悟需要自己去走這條路,自己去受苦,自己去學,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困惑,你要自己去體驗,這個過程也是開悟的過程。而像古代祖師的那一刹那,未證之前的過程加一個題目,點一個眼睛而已。所以,希望各位營員,我們的夏令營也要結束了,你們中間絕大多數要回到世俗的學習和生活中,要把生活當作道場,把自己的心當作田地來耕耘,一直到心地的光明煥發,照亮自己也照亮周圍的人,在芸芸衆生中做一個明白人。這是我們全體柏林寺僧團對你們的期望,對你們的祝福,也希望今天傳燈的功德,能給所有衆生帶來希望,帶來自省。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