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五屆:第十五屆生活禅夏令營開營式上的講話(淨因法師)

  第十五屆生活禅夏令營開營式上的講話

  淨因法師

  ( 2006年7月20日)

  

  尊敬的淨慧老和尚、明海大和尚、國家宗教局劉威司長、各位領導、各位營員:

  從1992年開始,我有機會都可以參加生活禅夏令營。每次來參加夏令營,我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的心、難得的心。十五年來,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曆時十五年,有這麼多的年輕人,在趙縣,在柏林禅寺,參加生活禅夏令營。每一次國家宗教局、中國佛教協會、河北省民宗廳、統戰部、包括趙縣的縣長,所有的領導都會來支持。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來,佛教界一位高僧玄奘大師的話:佛教必須跟政府處理好關系,沒有政府的支持,佛教是很難興盛的。我出家二十多年了,我深深地體會到,佛教真正的最大的護法還是政府。所以,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第二,懷著一顆感激的心。就是非常地感激淨慧老和尚,特別是柏林寺常住,不僅僅給我這樣的機會跟大家分享我修學的心得,更重要的,柏林寺爲我們生活禅夏令營,無論是從硬件還是軟件,都提供了最好的條件,使大家七天中間共度愉快時光。在來柏林寺的路上,我也回顧了十五年,我們青年的學子是那麼的多,它的力量到底在哪兒,它的意義到底在哪兒?這個時候我就想起,聞一多有個叫《提蒙恬的文章》,他就講,人一生想成功、想幸福,要有叁個腦袋:第一個是天生的腦袋,第二個是知識的腦袋,第叁個是生活的腦袋。關于天生的腦袋,其實差距特別小幾乎沒有,我們現在爲什麼比古人聰明呢,就是因爲第二是知識的腦袋,古人把一生的東西寫成書,有人帶領著我們學習,把人家一生的經曆吸收過來。換句話,是因爲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沒有理由不比古人進步。我們在學校裏學到的技能,並不能確保我們一定就能夠成功。所以,我們需要第叁個腦袋——生活的腦袋。如何最大限度,把我們周圍的條件善加利用,然後去成就,爲了人生的幸福、社會的福祉,成就一番事業。這就是一種智慧。都應該知道,從18世紀,不再是物,人也客觀化、公式化了,很多的東西,新的潮流,也就是“後現代化”,對我們把人生都客觀化走到了極致。對這個進行了反思,會産生一種負面的東西,我們把人邊緣化了。生活禅夏令營在我們今天,我們講的,僅僅是工具,根本的是人本位。重新回到人的本位,我們今天所提倡的所謂的和諧,最根本的問題,物是拿來用的。生活禅夏令營教導我們怎麼把我們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今年的主題特別好,分享。我們的痛苦在分享中融化,我們的高興在分享中可以加倍,我們個人的成功可以得到完美。所以,我覺得分享這個主題非常重要。我希望大家在這七天時間好好聽課,同時,我希望大家把各種所見所聞分享,可以重新把我們的思維進行整合,我們回去有一個新的人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