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六屆:禅修指導 四(明海法師)

  禅修指導(四)

  明海大和尚

  (2009年7月22日下午于萬佛樓二樓)

  

  好,現在大家隨意坐。

  我們今天下午要跟大家講一個慢的行禅,在佛經裏記載,釋迦牟尼佛時代,出家人的修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靜坐,咱們漢語翻譯作禅思;第二種很重要的,就是經行。釋迦牟尼佛時代的比丘,就是出家人,他們的修行就是打坐和經行,這兩種形式不斷地交替。我們不要以爲那時候的修行多麼神秘,如果你出家,你去找師父,師父可能很簡單地給你一個題目,比如說,以你的身體爲題材觀察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有這麼一個題目,“諸法無常”給你這麼個題目,你去修吧。那麼怎麼修呢?就是在樹下自己靜坐、觀察、思維這叫禅思。再就是經行,因爲他不能老坐呀,他要起來行動,就要經行,所以很多弟子都是在經行中開悟的。經行這種禅修主要從身體來說,它保證我們禅修的時候動靜結合,然後它也能夠突出我們禅修的核心,我們禅修的核心不是圍繞身體的,就是說不是側重在身體的姿勢,而是在心,在心念上。所以不管是靜坐還是經行,這種心念上的訓練是平等的。經行這一種形式,現在好像已經不大好考證佛陀時代的比丘,他們的經行是慢還是快,從現在東南亞,就是泰國、緬甸,那裏的出家人,從他們經行方式來看,可能佛陀時代的比丘經行是慢行,這種慢行的禅在東南亞,在緬甸、在斯裏蘭卡有保留,有傳承。還有一種行禅是快行,快行的這種方式,在漢地,就是在禅宗的禅堂,那天晚上我給你們看照片,照片上有營員快行的。那麼這種快行在漢地禅宗都是在臨濟宗的禅堂裏面。我們的寺院是臨濟宗,所以我們在冬天坐禅哪,在禅堂是快行。

  今天不講快行,今天講慢行,快行有很多訣竅,但是慢行對于剛學禅的人比較容易掌握,你們比較容易學會。現在我們講講,那我這個慢行是跟誰學的呢?我這個慢行是南傳的,是跟越南一行禅師學的。那麼快行是我們寺院自己的方式。這個慢行更適于在家人的,你們在禅修的時候,坐行交替,可以用一用慢行的方法。

  第二點,這個慢行在中國的禅宗,在過去曹洞宗的禅堂是慢行,現在的大陸就沒有保留,在日本曹洞宗的修行中還保留了這種慢行,但是日本曹洞宗所保留的是來自于中國的慢行,和南傳佛教的這種慢行有點差異。現在我講的是一種更趨向于南傳特點的,這一種慢行禅。下面我開始講要點,我會走一圈,所有的人都不用擔心,我會在你們跟前走一圈。

  這種慢行有哪一些特點呢?當然非常重要的是你要放松,爲什麼我們要在樓上,因爲我們可以在地板上慢慢走,大家可以體驗,最重要的是你的手可以自然垂下,兩只手可以自然地垂在腿的兩側,你的頭要自然平直,你的目光仍然是在你的前方的——你的目光落在你前方兩叁米的地方,當然你的眼睛不是閉的,用眼的余光的範圍來幫助你掌握方向和平衡。好了,最重要的要點是,在慢行的時候你要體驗你的呼吸,呼吸的進出,在這時候,去尋找它和步子的同步的這種節奏。這個節奏應該是因人而異的,即使是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也可以不一樣,可以是快的可以是慢的。

  比如說,吸氣,我走了兩步,呼氣,走了叁步;比如說我吸氣走了叁步,呼氣走了兩步;比如說,我呼氣和吸氣都是兩步,這必須是你要非常放松,去尋找這種節奏感,一旦你找到這種節奏感的話呢,你發現你的效果跟靜坐完全一樣。所以剛開始你的注意力可能大部分在你的呼吸上,集中在呼吸上。我用我的手來示意我的呼吸的進出,

  (大和尚示範慢行,邊走邊講。)當你在行走的時候,都是自然的,是自然發生的,呼吸,按節奏,我走一圈啊,看我的示範,非常放松,你要深呼吸,接著呢,你要注意這步子和呼吸之間的節奏。你慢慢體驗呼吸和步子的統一性,這種同步,然後放松身體。所以第一個就是要尋找呼吸進出和步伐之間的這種統一。

  當你找到這種統一性之後呢,你還會有第二個發現,你會發現你的腳落在地上,特別是腳掌,它特別地敏銳,這個腳掌非常的敏銳,所以在行走中,我們有可能有兩個關注點:一個是呼吸,第二個就在你這個腳掌,這個腳掌接觸地面,接觸這個地板的那種感覺。那麼下面我們講心,是一種什麼心態呢?這種經行,它和平時走路有什麼不同呢?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平時走路都是有目的的。當我們到銀行取款,我們有目的;我們到商場去買東西,我們也有目的;我們到某一個點跟人約會,也有目的。那麼這些目的,當我們在路上行進中的時候,它就把我們的心填滿了,與這個目的有關的念頭就充塞在我們的腦子裏。所以平時我們的行走,很少有放松的,都是很緊張的,仿佛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拉著,推著我們不斷地往前、往前。當然,現在社會很多人的行走也很少了,都是坐車。那麼在這種行走中,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在這中間,人完全是被動的,人的心是被動的。而我們修行中的行走呢,沒有目的,就是沒有一個最後我要到達哪裏去的問題,沒有這個問題。沒有目的,所以也沒有與目的相關聯的各種想法:你要到銀行去,也是有很多想法跟它相關聯;到商場去,也是有很多想法跟它相關聯;你要跟人約會,假如這個人是要跟你討債的,你會緊張,等等。這種經行沒有這種目的,所以沒有這些約束我們、填充我們的心的這些念頭,所以說這種經行中每一個當下,每一步都是目的地,每一步都是到達。所以你要感覺到人生的全部價值,全部的幸福和快樂就在這腳下,淨土也在這腳下。沒有什麼你非要去找的,向外去尋求的,就是在腳下,你這樣去想,這樣去安排你的心就好了。那麼在這種心態下你就發現,行走原來是很快樂的,就是這種簡單的行走非常快樂,這快樂來自于你能放松自己,來自于當你的呼吸和步子統一以後、整個身體放松以後,你發現,即使我們的腳步簡單地接觸地板,也會給你身體帶來很大的愉悅,這個是通常人們想不到的。就是我們腳步接觸地板,這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啊!它能給你帶來很大的愉悅,這個愉悅不光是心理的,還有生理的這種快樂。所以經行是跟靜坐一樣的,它能讓你體驗到禅悅,體驗到放松,然後會深度的——對你的心深度的,對自己有更敏銳的了解。

  大概的要點就這些,你們諸位有很多在學校裏面,如果要練這種經行的禅修,你最好找一個地方,你可以在學校裏面找一段路,這段路最起碼不能短于10米,有個十幾米,有個十二米、十五米這麼一段路,在這段路上你可以來回走,你走到那頭再折回來。假如說這段路是人們經常不去的,這最好。那麼爲什麼要選一段路而不像我們這種方形的,當然方形的也可以,一段路會比較好,直線的路會比較好,這個好處在哪裏呢,這好處在于,這十幾米的路,一般來說一二十米的路,基本上它會在我們的視野之內,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視野的覺照之內,因此在這一段路上,有沒有人,有沒有什麼情況都是知道的。因爲你行禅時,你的心也是緣著這段路的,如果這段路太長,有很大一部分在視野範圍之外,那麼我們的心容易緊張。太短了呢,你走到前面又折回來,又麻煩,你會不斷地拐彎。所以在十幾米、二十米這樣的範圍正好,從這頭走到那頭再轉過身走回來。

  現在大家站起來,站起來以後,我們要順時針方向行禅,手上不要拿東西,身體應該往右轉,就像我剛才走這麼一圈這麼個方向。然後都離你們的蒲團稍微遠一點,對,往外一步。好,然後我們在中間再産生一行,這是考慮你們之間距離有點緊的原因,明白我的意思吧,隔一個人出來一個,在中間再有一行,等于我們以叁列隊伍來走,太緊的可以中間出來幾個,前面兩行不要動喽,這就避免等一下走時前後會碰,而且由于你們步子快慢不同,這樣叁行就比較好。我先檢查一遍看看怎樣,對,是這個意思。然後手兩邊自然下垂,還有一種姿勢雙手也可以很自然地在小腹部交叉,兩個手輕輕的捏著,自然的,是松的,不是緊的。好,好,我們現在開始,按照剛才教的,可以慢,開始移動……(營員隨明海大和尚經行)。

  開始可以慢一點,慢一點,尋找呼吸和步子的節奏,尋找呼吸和步子的節奏感,身體是放松的,尋找那種節奏,就當你身邊沒有人,左右距離也不要太近,稍微往右一點,手在兩側自然下垂,眼睛不是睜得大大的盯著遠處,它也是一種很松弛的目光,就是余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前面人衣服的下部。

  好,我們現在開始。按我剛才教的,可以慢一點,尋找呼吸和步子的節奏,尋找呼吸和腳步的節奏感,身體是放松的,對,很好,做得很對,這個感覺很好,尋找那種節奏,就當你前邊沒有人,不要低頭,頭還是直直的,如果你發現你和前面的同學走得太近的話,你就可以把步子調整慢,呼吸同時變深,這樣就好了。步子調整得慢而且小,呼吸變得深,這樣慢慢地就能夠跟他拉開適度的距離。有的同學把腳提得太高,沒有必要,你還是自然地在邁步,不需要提太高,可能只是由于你放松了,你腳的行動是個慢動作,這個慢動作不是刻意的,而只是因爲你放松而走得慢,一定要用心去尋找呼吸和腳步之間的同步感。我最早學這個方法的時候,最大的困難在這兒。所以呼吸是深呼吸,吸到腹部,呼出來,做得很好,做得很對,繼續體會,不要管別人,如果管,僅僅是前後不要擋別人就好了,尋找呼吸和腳步之間的節奏,每一步都是到達,沒有什麼目標,我們沒有目的,我們不是要趕到哪裏去,沒有目的,不用著急,也沒有壓力,我們不是要到哪裏,我們每每要到哪裏去我們心裏都是有點壓力的,比如說我們去見老師、見導師、見朋友,你說我見一個讓我感到特別高興的朋友,那也是一種壓力,你興奮讓你浮躁起來了。而現在我們沒有什麼壓力,沒有任何目的,所以每一步都是目的了,每一步都是到達。你不需要想等什麼什麼之後我就好了,你現在就好,…

《十六屆:禅修指導 四(明海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