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指导(四)
明海大和尚
(2009年7月22日下午于万佛楼二楼)
好,现在大家随意坐。
我们今天下午要跟大家讲一个慢的行禅,在佛经里记载,释迦牟尼佛时代,出家人的修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静坐,咱们汉语翻译作禅思;第二种很重要的,就是经行。释迦牟尼佛时代的比丘,就是出家人,他们的修行就是打坐和经行,这两种形式不断地交替。我们不要以为那时候的修行多么神秘,如果你出家,你去找师父,师父可能很简单地给你一个题目,比如说,以你的身体为题材观察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有这么一个题目,“诸法无常”给你这么个题目,你去修吧。那么怎么修呢?就是在树下自己静坐、观察、思维这叫禅思。再就是经行,因为他不能老坐呀,他要起来行动,就要经行,所以很多弟子都是在经行中开悟的。经行这种禅修主要从身体来说,它保证我们禅修的时候动静结合,然后它也能够突出我们禅修的核心,我们禅修的核心不是围绕身体的,就是说不是侧重在身体的姿势,而是在心,在心念上。所以不管是静坐还是经行,这种心念上的训练是平等的。经行这一种形式,现在好像已经不大好考证佛陀时代的比丘,他们的经行是慢还是快,从现在东南亚,就是泰国、缅甸,那里的出家人,从他们经行方式来看,可能佛陀时代的比丘经行是慢行,这种慢行的禅在东南亚,在缅甸、在斯里兰卡有保留,有传承。还有一种行禅是快行,快行的这种方式,在汉地,就是在禅宗的禅堂,那天晚上我给你们看照片,照片上有营员快行的。那么这种快行在汉地禅宗都是在临济宗的禅堂里面。我们的寺院是临济宗,所以我们在冬天坐禅哪,在禅堂是快行。
今天不讲快行,今天讲慢行,快行有很多诀窍,但是慢行对于刚学禅的人比较容易掌握,你们比较容易学会。现在我们讲讲,那我这个慢行是跟谁学的呢?我这个慢行是南传的,是跟越南一行禅师学的。那么快行是我们寺院自己的方式。这个慢行更适于在家人的,你们在禅修的时候,坐行交替,可以用一用慢行的方法。
第二点,这个慢行在中国的禅宗,在过去曹洞宗的禅堂是慢行,现在的大陆就没有保留,在日本曹洞宗的修行中还保留了这种慢行,但是日本曹洞宗所保留的是来自于中国的慢行,和南传佛教的这种慢行有点差异。现在我讲的是一种更趋向于南传特点的,这一种慢行禅。下面我开始讲要点,我会走一圈,所有的人都不用担心,我会在你们跟前走一圈。
这种慢行有哪一些特点呢?当然非常重要的是你要放松,为什么我们要在楼上,因为我们可以在地板上慢慢走,大家可以体验,最重要的是你的手可以自然垂下,两只手可以自然地垂在腿的两侧,你的头要自然平直,你的目光仍然是在你的前方的——你的目光落在你前方两三米的地方,当然你的眼睛不是闭的,用眼的余光的范围来帮助你掌握方向和平衡。好了,最重要的要点是,在慢行的时候你要体验你的呼吸,呼吸的进出,在这时候,去寻找它和步子的同步的这种节奏。这个节奏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可以不一样,可以是快的可以是慢的。
比如说,吸气,我走了两步,呼气,走了三步;比如说我吸气走了三步,呼气走了两步;比如说,我呼气和吸气都是两步,这必须是你要非常放松,去寻找这种节奏感,一旦你找到这种节奏感的话呢,你发现你的效果跟静坐完全一样。所以刚开始你的注意力可能大部分在你的呼吸上,集中在呼吸上。我用我的手来示意我的呼吸的进出,
(大和尚示范慢行,边走边讲。)当你在行走的时候,都是自然的,是自然发生的,呼吸,按节奏,我走一圈啊,看我的示范,非常放松,你要深呼吸,接着呢,你要注意这步子和呼吸之间的节奏。你慢慢体验呼吸和步子的统一性,这种同步,然后放松身体。所以第一个就是要寻找呼吸进出和步伐之间的这种统一。
当你找到这种统一性之后呢,你还会有第二个发现,你会发现你的脚落在地上,特别是脚掌,它特别地敏锐,这个脚掌非常的敏锐,所以在行走中,我们有可能有两个关注点:一个是呼吸,第二个就在你这个脚掌,这个脚掌接触地面,接触这个地板的那种感觉。那么下面我们讲心,是一种什么心态呢?这种经行,它和平时走路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平时走路都是有目的的。当我们到银行取款,我们有目的;我们到商场去买东西,我们也有目的;我们到某一个点跟人约会,也有目的。那么这些目的,当我们在路上行进中的时候,它就把我们的心填满了,与这个目的有关的念头就充塞在我们的脑子里。所以平时我们的行走,很少有放松的,都是很紧张的,仿佛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拉着,推着我们不断地往前、往前。当然,现在社会很多人的行走也很少了,都是坐车。那么在这种行走中,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在这中间,人完全是被动的,人的心是被动的。而我们修行中的行走呢,没有目的,就是没有一个最后我要到达哪里去的问题,没有这个问题。没有目的,所以也没有与目的相关联的各种想法:你要到银行去,也是有很多想法跟它相关联;到商场去,也是有很多想法跟它相关联;你要跟人约会,假如这个人是要跟你讨债的,你会紧张,等等。这种经行没有这种目的,所以没有这些约束我们、填充我们的心的这些念头,所以说这种经行中每一个当下,每一步都是目的地,每一步都是到达。所以你要感觉到人生的全部价值,全部的幸福和快乐就在这脚下,净土也在这脚下。没有什么你非要去找的,向外去寻求的,就是在脚下,你这样去想,这样去安排你的心就好了。那么在这种心态下你就发现,行走原来是很快乐的,就是这种简单的行走非常快乐,这快乐来自于你能放松自己,来自于当你的呼吸和步子统一以后、整个身体放松以后,你发现,即使我们的脚步简单地接触地板,也会给你身体带来很大的愉悦,这个是通常人们想不到的。就是我们脚步接触地板,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啊!它能给你带来很大的愉悦,这个愉悦不光是心理的,还有生理的这种快乐。所以经行是跟静坐一样的,它能让你体验到禅悦,体验到放松,然后会深度的——对你的心深度的,对自己有更敏锐的了解。
大概的要点就这些,你们诸位有很多在学校里面,如果要练这种经行的禅修,你最好找一个地方,你可以在学校里面找一段路,这段路最起码不能短于10米,有个十几米,有个十二米、十五米这么一段路,在这段路上你可以来回走,你走到那头再折回来。假如说这段路是人们经常不去的,这最好。那么为什么要选一段路而不像我们这种方形的,当然方形的也可以,一段路会比较好,直线的路会比较好,这个好处在哪里呢,这好处在于,这十几米的路,一般来说一二十米的路,基本上它会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视野的觉照之内,因此在这一段路上,有没有人,有没有什么情况都是知道的。因为你行禅时,你的心也是缘着这段路的,如果这段路太长,有很大一部分在视野范围之外,那么我们的心容易紧张。太短了呢,你走到前面又折回来,又麻烦,你会不断地拐弯。所以在十几米、二十米这样的范围正好,从这头走到那头再转过身走回来。
现在大家站起来,站起来以后,我们要顺时针方向行禅,手上不要拿东西,身体应该往右转,就像我刚才走这么一圈这么个方向。然后都离你们的蒲团稍微远一点,对,往外一步。好,然后我们在中间再产生一行,这是考虑你们之间距离有点紧的原因,明白我的意思吧,隔一个人出来一个,在中间再有一行,等于我们以三列队伍来走,太紧的可以中间出来几个,前面两行不要动喽,这就避免等一下走时前后会碰,而且由于你们步子快慢不同,这样三行就比较好。我先检查一遍看看怎样,对,是这个意思。然后手两边自然下垂,还有一种姿势双手也可以很自然地在小腹部交叉,两个手轻轻的捏着,自然的,是松的,不是紧的。好,好,我们现在开始,按照刚才教的,可以慢,开始移动……(营员随明海大和尚经行)。
开始可以慢一点,慢一点,寻找呼吸和步子的节奏,寻找呼吸和步子的节奏感,身体是放松的,寻找那种节奏,就当你身边没有人,左右距离也不要太近,稍微往右一点,手在两侧自然下垂,眼睛不是睁得大大的盯着远处,它也是一种很松弛的目光,就是余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前面人衣服的下部。
好,我们现在开始。按我刚才教的,可以慢一点,寻找呼吸和步子的节奏,寻找呼吸和脚步的节奏感,身体是放松的,对,很好,做得很对,这个感觉很好,寻找那种节奏,就当你前边没有人,不要低头,头还是直直的,如果你发现你和前面的同学走得太近的话,你就可以把步子调整慢,呼吸同时变深,这样就好了。步子调整得慢而且小,呼吸变得深,这样慢慢地就能够跟他拉开适度的距离。有的同学把脚提得太高,没有必要,你还是自然地在迈步,不需要提太高,可能只是由于你放松了,你脚的行动是个慢动作,这个慢动作不是刻意的,而只是因为你放松而走得慢,一定要用心去寻找呼吸和脚步之间的同步感。我最早学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在这儿。所以呼吸是深呼吸,吸到腹部,呼出来,做得很好,做得很对,继续体会,不要管别人,如果管,仅仅是前后不要挡别人就好了,寻找呼吸和脚步之间的节奏,每一步都是到达,没有什么目标,我们没有目的,我们不是要赶到哪里去,没有目的,不用着急,也没有压力,我们不是要到哪里,我们每每要到哪里去我们心里都是有点压力的,比如说我们去见老师、见导师、见朋友,你说我见一个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朋友,那也是一种压力,你兴奋让你浮躁起来了。而现在我们没有什么压力,没有任何目的,所以每一步都是目的了,每一步都是到达。你不需要想等什么什么之后我就好了,你现在就好,…
《十六届:禅修指导 四(明海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