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法寶鬘》導讀 第一篇 導讀 叁、四宗“道次第”建立

  《四法寶鬘》導讀 第一篇導讀 叁、四宗“道次第”建立

  依西藏論師的說法,釋迦入滅之後,由于釋經者的意趣不同,總結其見地,可分爲四部。

  釋迦所轉*輪,分爲叁轉。小乘二宗部據初轉*輪建立,是爲毘婆沙部( Vaibhasika),及經部(Sutrantika)。大乘中觀宗(Madhyamika)所據,爲中轉*輪;唯識宗(Cittamatra)所據,則爲末轉*輪。故西藏論師,只承認此四宗爲佛法。而除小乘、大乘、密乘之外,佛教亦無他乘。如《金剛心釋》所說:

  “佛法叁乘四宗派,第四第五非佛說。”

  這四部派,從應成派的觀點看起來,其實是一次第,即是——

  ┌毘婆沙部

  小乘─┤

  └經部

  ┌實相派

  ┌唯識宗─┤

  │  └虛相派

  大乘─┤ ┌自續派

  └中觀宗─┤

  └應成派

  上表中,後後視前前爲不了義,因爲都陷于常、斷二邊。然而每一宗派都認爲自己的理論爲中道。因爲他們對于斷除常邊與斷邊,各自有不同的說法。

  毘婆沙宗的中道是,雖許一切法叁世實有,但亦不落常邊,當果生起時因已滅,是故便非常;從另一角度來看,則因滅時有果生出,是故便亦非斷。

  經部宗的中道是,雖主張外境實有,但亦不落常邊,因爲一切法刹那壞滅,即是非常;而諸法雖刹那滅但亦刹那相續生起,是亦非斷。

  唯識宗的中道是,雖許內識實有,但亦非常,因爲遍計執性非真實存在,是故非常;而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則是真實的存在,是亦非斷。

  中觀宗的中道是,雖說一切法的本質非真實存在,但亦非斷,因爲一切法在名言上的存在是真實的,是故非斷;然而在勝義上的存在卻非真實,故亦非常。

  以上所言,初學者或不能理解,但這卻是四部宗義的綱領。下文談及宗義,對此理解當有幫助。

  西藏學者雖然認爲只有中觀宗的中道見,才是真正的、徹底的中道,但卻亦不排斥余宗的中道見,因爲他們認爲,要先了解下下的中道見,然後才能了解上上的中道見,例如要了解經部的“諸法刹那生滅而相續”,就必先要了解毘婆沙部的“因果刹那生滅”。

  這種觀點,即所謂“道次第”。即將不同的觀點,分別爲不同的層次,是故每層次便各自不相排斥。研究西藏密宗,必須先了解“道次第”的概念,如若不然,面對諸般密法,便只能目迷五色,有如一盤散珠,必須用“道次第”的觀點將他們貫串,才能成爲一串串有層次的珠鬘,而這種“道次第”的觀念,跟甯瑪派“九乘次第”的觀念,亦是一致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