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橫越海洋——
同樣,沒有上師使不能橫超娑婆
即使你擁有一切知識也不行。」
行者也許想著過去諸佛已逝去,未來諸佛尚未來臨,而現在諸佛又不和我們在一起,然而佛非一、二、百、千——而是無量諸佛都正加持著那將加持力予我們的上師。這也就是爲何要視上師如同完全圓滿的金剛總持,並且不斷地向他祈請之必要所在。
大手印修法
行者如此地將自己的身、語、意,和上師的身、語、意保持無分別。輪回和涅槃只是行者自心的妄念。心的內在實相無始以來即如虛空之中央般未生。行者應保持心性毫無任何善惡二元對立的概念。自心本性的了悟,是不存在且未生,也就是所謂的大手印。偉大的婆羅門薩惹哈(Brahmin Saraha)曾說:
「無念是大手印之身——
瑜伽士們!勿盼任何果實或結果。」
在空性(大手印)之中,既無禅定的對象,也沒有任何形狀或顔色在心中。過去、現在和未來諸佛亦未見那樣的心。在《密集金剛續》中說:
「空的本性離於一切存在之物——
離於蘊,界,觸,
離於執持和定置,
毫無對佛法之執著;
萬法平等而行者之心未生,
自無始以來即如是。」
無概念、禅定者或禅修;此即禅修。在《喜金剛密續》中說:
「非以心禅修,
是真禅修。
若人了空性(Dharmata)——
無禅修是禅修。」
設若行者在大手印禅修中有著期望或懷疑,那麼行者將無法超越輪回之苦。行者應以不費力,留心覺知而禅修。爲了要使行者能保持在這境界之中的時間延長,擴大到使行者變得和珍貴的上師、與一切諸佛無二的法身智慧不分離。在《帕巴達卡移喜經》(Phagpa Daka Yeshe Sutra)中說:
「若人了悟自心本性,
此即智慧!
行者不應心外求法。」
行者應持續地保持在未生法空(Dharmata)境界中,並爲證悟佛果而回向功德。
回向功德
爲予一切有情衆生利益並帶來安樂,行者應毫無沖突煩惱之紛擾,以慈心和悲心長養菩提心。想要去淨化外在和內在的障礙,並且令密法的事業真實化,行者應生起本尊觀。爲了要領受上師的智慧,行者必須具足完全的虔信和勤勉精進。要在大手印的修持中有所進步,行者必須停留在非二元的甯靜禅修及活動中,如此觀注力(dhyana)之心與活動之心便無分別。行者必須爲自他的一切有情衆生悉能完全成佛而迥向功德。如此方式的回向,行者將可達成自己回向之目標。在尊貴《寶塔經》(Arya Ratna Kuta Sutra)中說:
「諸法因緣生,
發心即終點。
無論發何願,
必將悉成就。」
藉著以兩種菩提心回向相對和智慧的根本功德,這些善業將變得如虛空、法界及衆生般無量無邊。設若行者將此法身之本然如是真實化,那麼主體、客體和行動都會離於一切造作。這非概念的回向極殊勝。在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Abhisamaya A1amkara)中說:
「此殊勝方法——
非概念化的分享功德,
不存期望——
是極殊勝行。」
轉化沖突的煩惱爲成佛之道
當停留在念的禅修中時,行者應了解善、惡的非二元對立,善惡的對立系煩惱和妄想沖突所生之果。假如行者無法了解非二元的經驗,那麼放棄概念化,以及執著於無念的體驗將無法引領至成佛——即使修上數劫。恰如波浪在海洋中生起,無數的念頭和沖突的煩惱也如是生起,但無數的念頭和沖突的煩惱任何一個,都和未生之如如本性(dharmata)無法分開。
認取沖突的念頭和煩惱即法身。生與未生之非二元雙運即報身。念頭的創造性即化身。念頭無顔色、形狀或心的創造性即體性身(Svabhavakakaya)。無論強烈或沈靜的念頭,或沖突的煩惱生起,不要輕忽它們,而以深切的覺知去觀照著它們,不要隨著念頭而要轉化它們到修行中。在《月光經》(Chandra Prakasha Sutra)中說:
「無論自何因緣生,即未生,
因彼並無真實生。
凡依因緣者即是空性。
凡實現空性者即具覺悟。」
禅修法身之了悟者,終可認識自心實自無始即未生。行者應植種菩提發心,直至如虛空無邊之衆生盡,特別是對那些有強烈執著和嫌惡的衆生,悉能離苦得樂,速登佛位。以此清淨發心,行者將生起如本尊般,並表達對上師的全部虔信。一切念頭和沖突煩惱的轉化是不同佛部之身、語、意的無盡事業本質。《喜金剛密續》中說:
「輪回和涅槃,
皆非實存——
凡能了解輪回本質者,
即已臻涅槃。」
行者應帶領沖突的煩惱和念頭入於相對菩提心中。當行者了解相對菩提心即四身之本質,而四身是離於生、滅和住,那麼無論生起什麼都是佛四身之活動。無論什麼念頭來到,行者不應專看其負面。無論什麼因緣生起——人、地、事、煩惱等——行者均應轉化這些因緣,並了知他們的非二元對立性。
轉病苦入成佛之道
一切沖突的煩惱及障礙皆由外而顯。心與氣系隨於執著、好惡和無明的脈中,由此而現出各種男性、女性及龍等不同的魔。究竟上,沒有什麼會帶來傷害,且這些似乎會帶來傷害者,本質上均曾爲我們無數生中的母親。那些自惡業而生傷害之衆生是痛苦的,就像是無法控製自己行爲的瘋子般。而這些傷害行爲的結果,是他們痛苦的再生下叁道中,毫無依怙或可資協助之人,且無盡徘回於輪回流轉中。
行者不應和這些衆生敵對,反而應允准他們取走一切想要的——你的身體、肉、血、骨、器官、腸、語、智識、聰明才智或自己禅修的成果。行者應放下這些的全部或任何一個而無期待。藉菩提心的植種耕耘,行者應願一切衆生,特別是那些引起傷害的,願他們得安和與快樂;得離苦,得成佛果。以此成佛的態度,行者生起本尊觀,並完全的覺知上師於心中。傷害的顯現只是心或法身的投射,其實自無始以來即未生,沒有任何人造成傷害;沒有被傷害的人;一切都不存在。此真如之心離於一切造作、修飾而如虛空之中央,在此非概念化的境界中,行者將帶來清晰的接受和拒絕被外的非二元性了悟。
「釋迦國王了解,
一切互相依存之法並不實存,
他的智慧如虛空——
即使一大群魔鬼妄想亦無所懼。」
一個人可能會誤認繩子爲蛇。但在他了解那是繩子後,他再也不會看成蛇。同樣的,即使你可能真的見過男的、女的和龍之魔——但他們只是法身心的投影罷了。因此,行者勿把魔鬼看成某某要去拒絕之物,並且去藉著與世隔絕之處的禅修,行者可轉化魔鬼的概念,而成非接受、拒絕二元的自性。
同樣地,一個瑜珈士亦知疾病和痛苦系自惡業中生起,它障礙了心的根本純淨覺知,而引起自他妄念、執著喜歡、正面的對象,以及嫌惡負面的對象物,並細微地分別一切他人;瑜珈士了知這一切且離於其苦。細微的染塵中生起了不清明之心。
叁毒——無明、執著和嫌惡,存在於身體的上中下或左右中間之部分。因執著我們有了血與膽汁,因嫌惡而有氣與鼻黏膜炎;因無明而遲鈍無氣力。如果我們去一個內科醫師那兒,他會告訴我們這些徴候系因疾病所引起而開些藥給我們;如果我們到一個算命的人那兒,他會告訴我們這些是鬼所造成,並且要驅邪才行。這就像在房裏開、關窗想要去除煙,而不在火爐中簡單的控製火就好;或像是猛打影子而非抛開造成影子之物。
雖然我們擁有此四大所成之身,但我們想法中的身體並不實存。究竟上從一開始就沒有身體,所以也可能沒有如生病等身的特質。這透澈的想法系離於生、死或存有,它從開始便充滿空性。當你生病時,是念頭生病了。當生病和痛苦的概念出現,我們應完全地接受它,並且練習轉化身體成永恒的加持甘露,將它供養一切有情衆生,特別是那些傷害我們的。我們應爲一切衆生得能離苦、得究竟珍貴之正覺而長養菩提心。以此態度,行者生起本尊身——外相和空性的無二雙運,並於極虔信心中禅修上師法。當我們實現自心如法身,離一切造作、本初不生時,接著將我們從疾病中所經曆的一切痛苦,乃至延展到等量之惡業習氣都被清淨。當我們看到洗碗水從不同的汙垢逐漸變濁,我們知道鍋子被洗淨了。同樣地,當我們實現意想外的本覺如法身智慧時,接著就沒有接受或拒絕這疾病的痛苦的問題。偉大的婆羅門薩惹哈說:
「即使一劫之黑暗,
亦爲刹那光明所逐。
同樣,強烈的輪回習氣,
將被自心真實本性之了悟所逐。”
如此,無論任何疾病和病苦來臨,我們均不應依賴藥物和治療法,而應盡早修持以實現非二元對立,離於接受和拒絕。
轉化死亡經驗
爲了這五蘊的幻身,若我們已有修持並已轉化惡緣,在死亡時便能無所畏懼。當行者將四大的不同念頭具體化在非二元的境界中時,不論強烈或沈淨,便能在轉世間無有中陰身境界。空性體驗之習氣在中陰的非二元境界中被實現。這像是滿月落下而黎明升起間,並無任黑暗區間存在。當死亡來臨時,行者把自己的身體、財富和根本的一切功德給上師與叁寶,無一例外,並長養菩提心,願一切曾爲吾母之衆生皆得樂、離苦、速證珍貴佛果方止。以這種心態,行者生起本尊觀,也就是外相和空性之雙運。在自己頂上一吋左右處的頂輪(梵穴),觀想一個獅子寶座上有一朵多彩蓮花,日輪、月輪上坐著自己珍貴的根本上師,他是一切叁世諸佛之化現。行者的意識在紅色的吽字形狀之中。吽字在臍部位置經中脈上升,從頂門出而融入自己上師的心中,變得和自己上師的智慧身無分別。行者應在此自心與上師無二的境界中禅定一段時間。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曾說:
「如煉金術可轉鐵成金般——
同樣可藉由菩提心的力量。
將此穢身轉成無價的珍貴佛身,
請堅持此態度於心中。」
如此,四種染汙的遮幕被排除,而行者證得完全正覺的金剛持境界,金剛持即是與叁身無別之圓滿佛果。在《金剛亥母全斷密續》(Naljorma kuntu-Cho Tantra)中說:
「瑜跏士轉其神識——
藉由聖赫魯噶及其他手天花於弓者;
持有不同的勝利旗幟;
並奏種種樂聲——
藉著他們,
此瑜跏士將於所謂的死亡念頭生起時在佛土中被接受。」
如此,追隨著一位具德上師的指引,行者了悟了此心系本初未生者,能夠了悟法身自本初已淨。藉由行者自己的努力和修持,行者了解了離於愛取惡嫌之非二元性。以此方法,行者能達到最高之佛土並證得佛果。在《空行金剛歌》(Khadroma Dorje Gur)中說:
「哦!至高成就是佛陀,
行者得藉修心而違佛果。
在此珍貴之心外,
無佛亦無衆生。」
從這法身的身、語、意,事業像是顆滿願珠般,利益著一切有情衆生,直到輪回盡。這些身、語、意事業是超越概念而無限製的,像是個持續地轉動之輪的革命。在《榮耀之念授記密續》(Palggongpa Lungton Tantra)中說:
「超越概念,如虛空——
菩提心金剛持者,
如來爲一切有情衆生而來,
如滿願珠般。」
如此,若行者修持此圓滿道,於五種修法毫無阙漏,行者便能淨化一切不圓滿,生起一切智慧並達最高佛土。叁寶與佛陀教法之四密部菁華即是五支圓滿道,它涵括了一切技巧和教授。設若漏失其中任何一支,結果必將不含證果。再次強調此教法之重要性,行者不應追隨二手或叁手的不圓滿教法。一旦你發現一頭大象,便不需尋找腳印。請在與世隔絕處虔信的全力精進修此圓滿五支道。
此甘露教法心要精髓系由偉大的止貢巴尊貴的吉天頌恭——無等者所授,而由佛陀釋迦牟尼的比丘戒寶(bhikshu shila Ratna)所寫下。
《大手印教言——催動空行心弦 止貢噶舉大手印五支圓滿道 密續教授精髓修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