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是成功人生的階梯
蔡禮旭
我每次給孩子們上課,第一節課我就畫了一張圖問他們:“諸位小朋友,這是什麼東西?”我跟學生說這是冰山,是冰山的一角,冰山的一角只占冰山的百分之五。我問他們是否見過冰山?他們都說見過。我告訴他們,你們見到的冰山只是冰山的一角。全部的冰山百分之九十五在海底,還沒有開發。人的潛力就跟冰山一樣,大部分都被埋沒了。怎樣才能把這百分之九十五開發出來?老師今天送你們兩把開發潛能的鑰匙。第一把是“孝順”,第二把是“禮貌”。禮貌的本質就是恭敬心。我告訴他們,古代舜王就是因爲孝順,所以智慧很高。不但智慧很高,還因爲他的智慧和德行贏得全國人民的愛戴、推崇以及效法,所以他的潛力發揮得非常好。第二個是禮貌、恭敬。我跟小朋友說,老師因爲很有禮貌,所以認識盧叔叔,就能學到他的智慧和經驗,使自己的能力不斷地開發出來。
那一節課講完了,孩子們都有轉變。從那一天起,看到老師、其他家長時,孩子們都會鞠躬問好。因此,教人之善勿太高,從最淺近處教起!只要肯鞠躬,鞠到最後,就由外化到內了。很多人都說,有些人去行善都想要得到好的果報。想要有好的果報有什麼不好?只要他做出來的事,可以讓其他人得到好處,就是“見人善,即思齊”。他最初行善是有目的,後來看到很多可憐的人,他那顆本來善良的心就自然引發出來。假如我們只站在旁邊說,他是有求而行善。我們只是在看別人的過失,自己卻停在原地不動,那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批評人家!所以,當別人已經在行善,無論他有求、無求,我們都應該稱贊,隨喜功德。那行善的人就會受到極大的鼓舞,自然而然愈做愈歡喜。這就是我送給孩子們開智慧的兩把鑰匙。 何時可以開智慧?這兩把鑰匙沒有年齡的限製,八十歲也行。我在杭州演講時,有位長者七十歲,我講到第四天,在中場休息時,他過來跟我講了一句話。他說:“蔡老師,人生的第一課是孝道,我七十歲才開始上。”有開始就不晚。孔夫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只要明白道理,真正去做,這一生絕不空過。 我在上海演講時,第一天剛好把“入則孝”講完,有一位長者六十歲,帶著兒子一起來聽。第一天上完課,吃飯以前,他就到我們老師這邊,心情很激動。他說他終于知道他修身十多年,爲什麼還覺得修不上去?怎樣學都覺得這一顆心還是不夠真誠、恭敬,一直找不到原因。聽完“入則孝”之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第一層樓沒有蓋好,就蓋第叁層了。他從前搖搖晃晃就是沒有基礎,現在終于找到原因。理得而心安,從此以後,他所跨出的每一步才會紮實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