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十疑論》淺講 目錄

  

香光居文選

《淨土十疑論》淺講

  

智者大師 造論

  

林克智 編述

  

2011/04/21

  

農曆辛卯年叁月十九日

  

2013/05/08叁稿

  居于阿彌陀佛香光莊嚴之所:

  六字洪名常讀誦,

  一尊佛像誓皈依。

  

  目錄

  《淨土十疑論》淺講

  楊傑 淨土十疑論序

  第一疑 舍離衆生疑

  【譯】

  【講】

  第二疑 舍此求彼疑

  【譯】

  【講】

  第叁疑 偏念一佛疑

  【譯】

  【講】

  第四疑 偏求一土疑

  【譯】

  【講】

  第五疑 具縛得生疑

  【譯】

  【講】

  第六疑 生彼不退疑

  【譯】

  【講】

  第七疑 易生兜率疑

  【譯】

  【講】

  第八疑 十念得生疑

  【譯】

  【講】

  第九疑 路遠難到、女人及根缺不生疑

  【譯】

  【講】

  第十疑 如何修行疑

  【譯】

  【講】

  陳瓘 後序

  【講】

  後記  

  

  

  《淨土十疑論》淺講

  

隋 智者大師 造論

  菩薩戒優婆塞 覺智林克智 編述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土十疑論》是智者大師所造,主要是破除學佛的人對淨土的多種懷疑。在學習這篇論文之前,我先把這篇論文的標題作一個簡單的說明。先講“淨土”這兩個字。身爲一個有情衆生的生命體,他一定有個依止的環境,這個環境可分爲二種:就是穢土與淨土。這個淨穢是怎麼分的呢?也有二種情況:

  穢土是由我們衆生有漏的業力所招感的。因爲這個國土的形成,是由一種雜染的業力。這個業可能是罪業、也可能是善業,這是衆生依止有所得的自我、依止無明妄想所創造,所以叫做雜染。由于因地是雜染,所以這個果報體現前的時候,就會帶有十二因緣的一種雜染的力量,所以在穢土當中,很容易生起顛倒、生起煩惱。

  叁世諸佛的清淨願力,是一種無漏的力。在清淨法身所變現的整個國土,因爲它的形成是佛的法身功德所變現的,所以我們接觸那個地方的時候,就會産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因它有這個清淨的效果,所以就叫做淨土。十方有很多的淨土,如東方的藥師佛淨土、阿閦佛淨土,西方的阿彌陀淨土等等。我們現在所說的淨土,是專指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淨土。

  《淨土十疑論》是智者大師弘揚淨土之作,同修們如果破除了這些疑問,就會對西方淨土産生信心。雖然這部論很短,講快一些四、五次就能講解完畢,但是對一個修淨土法門的人來說,卻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因爲這是信心的根本。“信爲能入,智爲能度”。佛法需要的是有信才能入,你若是有懷疑就不能入,疑是相對于信來說的。爲了能使我們對淨土能産生強烈的信心,智者大師假設了十個疑問,這也就是大多數同修對淨土法門所産生的懷疑。破除這些懷疑,就能使我們對淨土産生信心,有信心的人就能信入,有智慧的人就能被度化。故《淨土十疑論》雖然很短,卻是非常重要。它能指導我們抉擇是非,使令我們斷疑生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