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所以他老人家翻譯的經典你看,我們傳誦到現在,依然會傳誦下去,已經一千多年下來了,還有幾千年會傳下去,那對我們人類影響多大。所以這種不可,不能把他這種特別現象,然後我們用一般的眼光去看,是不行的。這個就是說在佛教裏不是說西藏才有,在佛教界本身自古就有的。但是這都不是普遍現象,這是很少很少的現象,一個時代或許就出那麼幾位,他可以攝受空行,然後以特殊的狀態度人。
魚龍混雜需明辯
所以現在反而有一種,有一些女的她學佛之後她特別希望要嫁給那些活佛。西方社會也有,現在人的這種概念也是確實解放得很厲害,有很多她也會渴望嫁給那些活佛。所以呢也會造成一種鑽空子,在社會上這種現象也有,也有那些藏地的不咋的人,他出來冒充自己是活佛,是堪布,然後騙財騙色,也有這種現象。他們在寺廟裏面也沒有什麼社會背景,那他們做事不用負什麼責任的。
真是大活佛,在當地很有影響很有威望的,他做事很小心的,很注意的,不會去輕易幹嘛的,因爲他有社會地位的。而有社會地位的本身就很少,那我們現在社會上有這樣一種誤解,他就有機可乘,現在這個社會上這種種種亂象都是有的。那社會上面冒充出家人就更多了,這個在中國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冒充出家人。現在那個道堅法師上次一篇文章說,現在我們中國正式的出家人是二十幾萬,其實這個數字是很少的。像柬埔寨才六、七百萬人,有將近六十萬出家人。你看六、七百萬人,有六十萬出家人,有十分之一是出家人。泰國啊、緬甸啊出家人數量都很多很多的。像我們十幾億人口,才二十萬出家人,這個數字就是說明我們社會是很成問題的,比例嚴重失調。
我們比個例子說,如果這個社會有十幾億人,十幾億人如果一半是男的一般是女的,你會認爲這社會是正常的,對不對?如果是十分之一是男的,十分之九是女的,你想想看這社會肯定問題很大嘛。那反過來說,那作爲精神的象征,我們弘揚文化的人,只占百分之零點幾,這是很成問題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危機。在這個危機後面那怎麼樣,我們佛教本身還有一大危機在,一些民間的那些人發現裝扮出家人到街頭去騙別人很容易,很有市場,就有一些人就走這樣的路,走這樣的路的人有多少呢?基本上將近六十萬,有六十萬這樣的假出家。那除了這樣的人這個是屬于民間的。還有像官方的、集團的,他們造寺廟,搞旅遊,打著佛教的招牌,在破壞著佛教。所以社會上很多對佛教的印像不好,也是這樣形成的。
那種在大街小巷裝扮出家人是屬于遊兵散俑,還有更多是集團的,所以我們真正出家人的位置就更少了,我們出去,別人會懷疑,你們是不是化緣的,你們是不是假和尚。首先別人會戒備你,不聽你的話。
遵守秩序好修行
(衆:我還有個問題,剛剛談到那個,就說我們不論是男衆或女衆,我們都稱爲師兄,按道理女衆和男衆應該是平等的,沒有分別心,但是我來了這個道場,我發現就是說我們女衆見到任何男衆師父都要低頭、卑微,爲什麼會這樣呢?)這是一種禮節吧。(但是我感覺好像男衆見到我們並沒有這樣子),對啊,是這樣的,這個就是需要你們做的一種禮節。(西藏那裏也是,比如說你要去西藏,很多男衆是有地方睡的,女衆睡的破茅房之類的,根本沒有爲女衆准備,佛教的宣傳說是沒有分別心,爲什麼把女衆看的那麼卑微,就說女衆想要成爲大活佛大成就者,爲什麼根本不給機會呢?)這個需要自己去爭取的,比如說你從這種禮節當中,知道我們自己有自身的很多障礙,你有了這樣子的認識之後,那你才可能突破你自身的障礙,而成爲一個成就者。
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意識的話,你就是其實不是說男女不平等,不是從尊嚴上說,而是從客觀上說,這個就是說女性的身體跟男的比起來的話,她有自身很多缺陷的,思維方法也是有很多不一樣的,不同的。特別是對追求真理這方面的話,他兩個是有差異的。你承不承認男女是有差異的?不管是從生理還是心理上,是有差異的,你承不承認?(我承認女子見短癡于情,在那個《父母恩重難報經》我覺得說的很對,所以生兒育女),對,你覺不覺得有差異?如果有差異,需不需要自身來認識到這個差異?要不要去彌補?比如說自身有某些方面的缺陷,你需不需要自己提醒自己,我要來超越這個缺陷,需不需要?如果沒有這種意識,那就不可能有後面圓滿的結果。
每個人都有佛性,包括我們男的有佛性,女的也有佛性,但是我們在達到自己佛性圓滿上是有一段路需要走的,對不對?在這個走這個路的時候,男女有自己自身的差別性,差異性。這需要我們自己知道,我們比個例子講,在家庭裏也是的,你兩夫妻過日子,男的跟你一起走路,出去買東西,那重的東西肯定男的會拿,對不對?男的幫你拿重東西,甚至男的幫你開車門。但反過來說你女的應該做什麼呢?女的是不是應該要表現更體貼更溫柔一點的?那這一樣的嘛。你不是說所有的都男的做,我女的可以什麼都不做,沒有這樣的。男的有男的優點,但是女的要體現出你女的優點,對不對?
在修行上,男的可以拉你一把,甚至可以幫助你超越缺點,那你要體現出對他的尊敬,對他的感恩,對不對?這個道理聽得懂嗎?(衆:我聽得懂,因爲我在美國的道場,我們沒有男女的差別,今早在我們寺院就說打鼓啊,今天早上該輪到我了,有個師兄說男衆先走,你們等著,所以我聽完以後,就覺得不服氣,當然我會更努力)對啊,你更努力就對了嘛。(衆:但是我就是想不通女的爲什麼就要比男的卑微的)不是說卑微,這叫秩序,這是一種秩序,社會是需要秩序的,對不對?我們做飛機也是的,商務倉的先走,你有什麼好抗議的,你抗議你去補票好了,補商務倉的好了,這是秩序。就是這樣的,老年人先走,婦幼先走,這不是遇到危險的時候。遇到危險的時候大殿失火了,那肯定會讓你們女的先跑,那平常的情況,那總是要有秩序吧,不可能雜亂無章的,對不對?穿著海青的在前面,沒穿海青的在後面,這是一種秩序嘛,這是一種美嘛,這需要我們相互的去配合的,才能形成這種美,對不對?
所以你起的這種念頭那就不屬于佛念,這屬于魔念,知道嗎?這叫分別念。我們修行恰恰就是要征服這個念頭,服從于一種秩序,遵從這個秩序,然後在這樣的秩序下,我們都會生活得很安定,生活很安定,大家都可以好好地修行,對不對?如果大家沒有個秩序,那你爭我奪,那你說我排到了,那有人可能會想,那我下次我排得前面一點,對不對?人就會有這種欲望的。那有了這個規矩了,大家遵循這個規矩嘛,這規矩對我們並沒有侮辱性的,沒有什麼對你人格上的輕視的,沒有的。這只不過是一個秩序,我們遵守這個秩序而已嘛。
比如說你們後進廟門的,對先進來的這些師兄表示尊敬,也是這個道理,就像家裏的弟弟妹妹對哥哥姐姐表示尊敬一樣的,對不對?不管怎麼樣,你生活當中哥哥姐姐總是會幫助你一點,拉你一把,作爲弟弟妹妹來說,對哥哥姐姐表示尊敬,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不能跟爸爸媽媽提出來說,我們都是你生的,你們不公正的。爸爸媽媽不會偏心。但是還是有秩序嘛,有長幼秩序,是不是這個道理?小朋友是不是?進學校也是的嘛,學弟學妹對學長也要恭敬,對不對?這就是這個道理。
(衆:包括排座位,大家都是師兄嘛,不論你是女衆男衆都是師兄,沒有叫師姐什麼的,當然師父們在前面,就是說長幼我理解,今天話題是男女,我還是想不通)這個裏面也是有,但是男女也是有,也是一種,既然是同性別裏面還有師兄,還有前後的,也是有的。就是你出家了,出家也是要分的,受戒早的在前,受戒晚的在後。也是有秩序的,任何的一個社會,哪怕不是人類社會,你就看豬狗,其實它還是有秩序的。
你看動物世界裏好了,大象的群體啊,馬的群體啊,牛的群體啊,羊的群體啊,也是有秩序的,這個是它們自然現象,它肯定要有秩序,沒有這秩序這個群體就亂掉了,這是合理的秩序。在我們寺廟裏沒有男衆歧視女衆,沒有這樣子的,但是你女衆自己需要做到的,你需要對男衆表示出恭敬的姿態,這都是要這樣的。不僅是女衆,我們男衆也是這樣的,沙彌對比丘啊,比丘對大比丘。那你要說了佛教是平等的,你那個平等的概念,只是是你對平等二個字理解,自己理解有問題,這個理解的不對。平等就是說自己每個人要有自己的定格:做好自己。不是說絕對的,沒有這種絕對的。
就好像你坐車的時候給你保險帶一樣,保險帶就是愛護你嘛,這不是束縛你,雖然你覺得會有束縛,第一感觀綁起來是束縛,但是這個製定它是爲了愛護你,保護你的安全。一樣的東西,就像我們家家戶戶你看到大街上去看,家家裝防盜門防盜窗,這又不美觀,經濟上有不好,對不對?各方面都不好。但爲什麼要裝?裝了你會安全了,對不對?那你反過來說爲什麼我們清規戒律那麼多?因爲清規戒律那麼多是爲了你安全,大家都安全,不單你個人安全,這個群體就安全,就很清靜的一個群體。
反過來說我們這個群體你看,你有沒有覺得我們慧日寺其實人很多的,四十多個出家人,每天吃飯要一百多個人,但你有沒有覺得我們這個寺廟很清淨?那大家就各司其職嘛,那就不亂嘛,對不對?如果你個人沒有自己的定位,不找到自己的定位,那就亂掉了,那一百多人還了得啊,就這麼個空間,你會覺得亂哄哄的。包括我們現在也是,大家都會覺得師父在講話的時候,你們都會在聽,不會你一言我一語,那就亂掉了嘛。那講話的氛圍就沒有了嘛,大家都靜靜地聽著。然後你們也可以提問,也可以交流,那就很有秩序。
我們自然地在遵守著這種秩序,而且遵守的這裏面,也是一種修養,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我們長期的很默契的一…
《學佛開拓心靈寶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