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食原則
一、肉食不如素食
二、熟食不如生食
叁、預防勝于治療
四、真正饑餓時才吃
進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要透過對自己生理狀況的認知,確實肚子餓才吃。不是客觀因素、心理因素、父母因素或家庭因素催促我們進食。
五、食用先後次序
先吃最易消化的食物
我們要先把口腔轉成堿性,好儲備對澱粉類的消化。
先攝取芽菜、蔬菜,這樣既容易消化,又能夠把口腔立即轉成堿性。之後再吃飯或吃面,細嚼慢咽,透過澱粉酶把澱粉分解成雙糖,進人我們的胃。這個原則要把握好。
★不喝開水不配大量的湯
不要在餐桌上放開水,或煮一鍋湯給家人吃。
因爲消化液有固定的量,一開始就喝一碗湯,把所有的消化液都稀釋掉了,怎麼消化。所以飯前不喝大量的湯。
有些人不喝湯會口渴,那是因爲攝取的食物裏加了太多的添加劑或味精,如果是以自然的方法調配,絕對不會攝取太多的湯或太多的水,那就很容易消化了。我們頂多在用餐完畢拿燙菜的菜湯喝一兩匙就好。
六、特殊禁忌
★ 禁煙禁酒
爲了防止心髒病、避免癌症,禁煙禁酒是必須的。
抽煙破壞了大衆的健康。一個人不吸煙,同時勸人家不抽煙,就是在做好事,是在爲大衆的健康著想。
★遠離輻射
什麼是輻射?廣義來說,就是有很多不正常的波,比如微波爐所放出來的波,大型電腦放出的波;凡是磁場很大的都會幹擾人。
我從來不看電視,一看電視就會睡著,表示電視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能量幹擾。習慣看電視的人要盡量減少次數及時間,這樣精神會好很多,因爲它本身會幹擾我們。
大家最好要有預防的觀念,希望能多吃味噌,由于味噌是豆類發酵的,能夠幫助我們去除輻射物質。另外還有很重要的東西:海中的植物 ― 海帶、紫菜,大家應該多多攝取。
★改造環境
在小環境與大環境之間,怎麼樣才能夠得到協調?有時候大環境的力量太大,我們動搖不了,因此我們要透過運動,不管是靜態的或是動態的,培養自己的體能,將我們整體力量提升,面對惡劣環境時才能撐得住。
再進一步,要發揮我們對人、事、物的關懷,這也是很重要的。
★ 避免激素與藥物
不管中藥、西藥、補藥、草藥,全部都是毒藥,大家要好好謹記在心。
藥物本身的重金屬含量,會破壞我們的肝,破壞我們的腎。我們用不著攝取這些,以食物調適我們自己的健康,才是最保險的。
了解了這些之後,你看看這是不是我們健康的良方,自己可以走出去,自己可以實踐,自己可以達成,而且還可以協助很多人,後續的力量更不可限量。
二十一世紀的醫學應該是如此,而不是有病治病,開發更多的藥物,送給病人更多的毒藥。
未來應該是要整合過去,整合現在,整合東方、西方,凝聚身體、心理、靈性各方面的醫生,成爲一個健康的醫療保護者、鞏固者。
邁向健康大未來
二十一世紀的營養觀有個特點,不再是卡路裏的計算,不再以熱量來評估營養夠不夠,而是個體如何有效運用食物,也就是從量化進人入質化,再到淨化。
5 個健康優質的叮咛
讓我們的身體不要日漸酸性化。
不可吃夜宵。
減少鹽分、人工添加劑。
避免腌、烤、炸、熏的烹調法。
避免碳酸飲料。
★ 身體就是醫生;健康是一條可以自覺、自察、自測、自療的大道。
健康是我們的選擇
健康的維護除了不斷增添醫療設備外,應從教育,杜絕不當飲食習慣,樹立正確觀念及改善生活環境,這些根本的地方著手。
5 個健康優質的叮咛
全谷類提供饑俄時的滿足感,味覺上的豐富感,以及能量和精力,它並能增強我們的記憶,使思考審慎周密。
有缺鐵性貧血的人,要多吃綠色蔬菜。
多吃蔬菜可以回春,能夠再生。
通常水果都是生吃,而且要吃成熟的。
海帶、紫菜、深海綠藻都含有高單位的礦物質,對我們身體的偏差有很好的改善。
★ 飲食改革,勢在必行。
健康開步走
新健康觀離不開愛惜的觀點。二十世紀是消費的、浪費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愛惜的、惜福的世紀,一切東西要再生、要珍惜。
痊愈癌症的治療計劃
生食飲食觀的建立
內外毒素清除法的實踐
支持力量(親人、朋友)的重要
體能運動,走向大自然
創造性的思想及靜坐
臨終前的准備及面對
★從飲食、生活、生命來省察。便可化解癌症這個人類的頭號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