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食物的酸堿性
食物酸堿性的測定,並不是用舌頭、味覺來品嘗判定是酸是澀,也不是以石蕊試紙看它顔色的改變來判定的。
食物的酸堿性,決定于食物中所含的礦物質種類,及含量多寡比例而定。
營養醫學上,判定食物的酸堿性,是將食物經過燃燒,燒成灰質,再取出以水溶解,測定它的酸堿度。食物經由胃的消化、吸收,是一連串燃燒的過程,而體內燃燒與空氣中燃燒,幾乎是相似狀態,所以用這個方法模擬檢定出食物的酸堿性。
必要礦物質中,與食物酸堿性有密切關系的共有八種:鉀、鈉、鈣、鎂、鐵、磷、氯、硫。前五種進入人體之後,呈現堿性;後叁種,進入人體後,呈現酸性。
爲什麼醋及酸味果汁,舌頭嘗了會感到酸味,試紙測定也呈酸性,但到了體內反而不是酸性的呢
食用醋及酸味的水果,含有有機酸的成分,如醋酸、蘋果酸、檸檬酸等,進入體內吸收後,胰液、膽汁、腸液就以碳酸中和,再被肝髒吸收,很快燃燒成二氧化碳(C02),對人體幾乎沒有影響。所以它的味道雖然酸,卻不列入酸性食物。
而檸檬、橘子、醋等食物,它的有機酸被分解後,留下許多礦物質如鉀、鈉、鈣、鎂等,反而顯出堿性反應。
分析食物的酸堿性後,可以得到以下幾項特點:
1.大部分動物性食物,屬酸性食物。
2.大多數谷類、部分堅果類,屬于酸性食物,它們爲人類的能量來源。
3.堿性食物包括多數蔬菜類、水果類、海藻類。換言之,低熱量的植物性食物,幾乎都是堿性食品。
4.除了認識哪一種食物是酸性,哪一種食物是堿性以外,對于食物酸堿性的程度(或稱強弱度),也應有所認識。例如吃了許多高酸度的食物,身體會偏酸,應以其他高堿性食物調和。
日本西崎弘太郎博士,在食物酸堿性鑒定上,有很深的研究,請參考下表--食品酸堿度表。
★酸堿食物的取舍
我們自我檢查,如果平日有消化不良或健康狀況不佳的情況,應該避免以下的酸性食物:
1.肉類、魚類、蛋類,傷害人體最爲嚴重。
2.所有澱粉類和谷類,尤其是經過精製加工後的澱粉類(如白米、白面包、白面條、餅幹、沖泡式的精磨谷類餐包等)。
3.所有甜食,尤其是白糖、精糖、精鹽所製成的果醬、果凍、糖漿、糖果、冰淇淋、飲料(飲料極度酸性,且很快侵蝕牙齒)、巧克力、罐頭水果等。
爲什麼精致加工食品,屬于酸性食物?因爲在加工、精製(processing,refined)過程中附屬在其上的堿性礦物質、營養素都消失掉了。僅剩下單一糖分,進入消化系統造成反應快速燃燒,並形成酸性物質。所以"吃白方糖很荒唐",舍棄原本具完整性營養的堿性食物,只爲了色澤白淨、顆粒細致,反而加速內在酸堿環境失衡,是步入酸質化體質與其他慢性病的主因,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錯誤飲食習慣。
4.調味料,泡菜。
5.蔥、蒜、蕈類。
6.部分豆類及堅果類,尤其是花生、豌豆、扁豆。
7.所有油類及奶油,油膩及油炸、油煎食物。
8.谷類可借適當的烹調及處理,減少它的酸性程度。譬如面包,倘若經過烤箱,稍微烘烤,其中的澱粉會轉變成果糖。當它們轉成這種型態時,就好像水果中的糖分,成爲極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許多全谷類(糙米、糙米粉、黑面包、小麥胚芽等),與加工精製的谷類比較,酸度明顯降低,因此大家應盡可能改用全谷類,取代白米與白面。
★食物中應當增加的堿性食物
1.蔬菜類:幾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綠色的蔬菜,都可以煮成菜湯。芽菜則是體內最好的清潔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2.牛奶必須是剔除了奶油的酸奶。
3.糖蜜、純釀蜂蜜。
4.大多數的堅果類,如南瓜子、葵花子、杏仁、腰果、芝麻、核桃。
5.水果及鮮果汁:水果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因爲水果本身的組成非常單純,人們不需再耗費很多能量去消化。因此,在營養學上,常稱水果爲最佳的堿性食物,也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
6.舉例說明水果的優越性:
·檸檬:具有高度堿性。每天喝檸檬汁,可以治療各種不平衡症候。
·香蕉:含有大量的鉀,對神經有益。尤其因缺鉀導致情緒低落郁悶時,香蕉很有助益。
·番茄:高度堿性,是很好的酸性中和劑,可以改善酸性體質。
·橘子:具有高度的清潔性,含有大量維生素C。
★決定食物酸堿性的考量因素
1.成熟度與否
成熟的蔬果通常爲堿性;未成熟的水果,酸味重或澀味濃,爲酸性食物。閩南俚語說:"要買水果,最好是買在樹上紅的水果。"因爲水果的成熟度高代表它是一種堿性食物,我們應選用成熟後才采摘的水果。但通常爲了市場經濟,果農都是在果實未成熟就摘下,以免過熟,事實上我們經常是攝取這樣的酸性食物而不自知。
2.有機栽種或無機栽種
蔬果若生長在無機或噴灑化肥農藥的土壤中,土壤所含的礦物質原本就缺乏,所以生長的蔬果所含的堿性礦物質不足,偏爲酸性,不如有機蔬果爲健康的堿性食物。
3.發芽與否
所有含植物蛋白的堅果、豆類、核果、谷物均爲酸性食物,但有例外,例如豆類中的黃豆,堅果類的杏仁、巴西豆,種子類的芝麻,谷物類的荞麥、小米等。
含植物蛋白的種子等,若能經由泡水,催芽,發芽或到形成芽苗,則酸性漸減而堿性漸增,最後反而形成具足堿性的營養食物。
4.其他
食品添加劑,加工、精製食物及各種碳酸飲料,處方用藥,合成性維生素片,其他各類合成性藥物,均爲陰性酸性食物,呈現酸性反應。
以上這些東西本身絕對不具有堿性礦物質,或本身具有但在加工過程中消失殆盡。
所以攝取這些食物,身體反而必須從自體內再釋放出更多的堿性礦物質,以緩沖這些酸性反應,達成血中的酸堿平衡。此稱爲補充礦質(Remineraling),它的結果是使身體組織處于偏酸性中。
5.花生極具酸性
花生含有高度危險性,致命性殺蟲劑及致癌物黃麴黴毒素(aflatoxin),即使有機花生也可能含有黃麴黴毒素。最安全的花生是經太陽曝曬幹燥的有機花生,可以避免黃麴黴毒素生成。
6.牛奶酸堿性各有說辭
克勞弗特醫生(Dr.Crowfoot)等依尿液測定爲堿性反應。
莫特醫生(Dr.Morter)等依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必然形成酸性食物。
我們所說的酸堿平衡是有形的飲食平衡,不要忘記我們在精神食糧上面也有酸堿不平衡的時候。
笑口常開是一天,憂愁苦惱也是一天;憂愁苦惱是把苦吞進去,笑口常開是把快樂噴出來。說實在,這都不是很平衡。
平衡是心不波動,了了分明。大家一定要下手去用功實踐,才能夠體會什麼叫做健康,小小的一步你就會有所體驗。
堿性化的過程當中要保持情緒的穩定,避免産生"酸性的情緒",也就是中醫講的"喜、怒、哀、樂、愛、惡、欲"。
《印光大師文鈔》中記載:有一個媽媽産後喂母奶,她與先生經常有口舌之爭,吵架過後就給孩子喂奶,過了不久,孩子卻因病夭折了。
然而生了第二胎又是同樣的情形,她的先生還是常常和她吵架。
到了第叁胎時她遇到一個很好的醫師,經過兩次喪子的疼痛,他告訴她:"你情緒要控製好,因爲你情緒不好的時候奶裏面會有酸毒,這樣嗔恨的毒帶到奶裏,奶進入孩子的身體,孩子也會中毒。"
所以我們情緒不能穩定的時候,貪心、嗔心、癡心、慢心、疑心,還有對"我"的放不下,這些都可以造成我們無法計算的酸毒,那種酸性化的程度簡直是無邊無量。
我們了解了之後要讓自己過一種平衡、低壓力的生活方式,透過選擇清淨的、低壓力的食物,我們的生活就能夠配合食物産生喜悅,平和,不激動、不嗔恨。
食物會影響心情,心情會影響選擇,之後就會促進肝髒排毒、腎髒排尿、大腸排便,因此整個完整的排毒、愈合工作都可以在我們身體裏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