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形成的叁個步驟
疾病的形成,絕非無中生有,任何疾病的産生都有叁個階段。
最初是不平衡的時期,其次是毒素的累積及不正常的分泌,最後則是真實疾病的形成。
★第一步:不平衡
幾乎所有疾病的根源都是來自于"不平衡",因此自我的檢視極爲重要。如果我們還年輕,身體的一點不平衡現象,反倒可以很快平複,又歸于健康。
如果失衡現象較爲嚴重,則這些不平衡會持續出現,反複發生,好像身體的警報、自我保衛裝置。
如果此刻我們依舊忽略,未加以覺察,或只是症狀治療,用一些止痛藥、消炎藥、腸胃藥,這些無疑是消極地關閉了身體的警報系統。就像發生火災,警鈴已響,而我們卻不去救火,只是把警鈴關掉,只求不想聽到警鈴聲,但經過一段時間,一定會釀成大災變。
因此,我們認識並熟識"不平衡指標",便是掌握自我身體,自我預防及自我調理。
什麼是不平衡的指標?
1.中度疲倦感。
2.精神緊張,健忘,頭腦不清楚,無法自我放松。
3.頭痛,肌肉緊張,局部麻木,抽痛,攣縮。
4.食量突然增加,腸胃消化不良,特別喜歡甜食、高鈉食物。
5.全身或局部發癢。
6.有時咳嗽或打噴嚏。
7.自己感受到潮熱、潮紅或畏寒。
8.易出意外狀況,不安感、挫折感,心情郁悶。
9.體重不正常增加。
第一個階段不平衡現象的警訊,顯示身體脂肪、甜食、鹽分攝取太多,纖維質攝取不足,因此只要在飲食上妥善調整,就可以恢複平衡,得到健康。
如果聽任這些不平衡現象,依舊攝取不當飲食,身體必然要格外賣力去清除過多的毒素、壓力與廢物,然後經由小便排尿、黏膜分泌黏液、咳嗽、陰道分泌物、做夢等等管道排泄疏解,以達到它的平衡。
這些負責排泄的器官,如果負擔過度,功能會開始減弱,例如腸道不通、便秘、腹瀉、血管硬化狹窄、汗腺阻塞發癢、起疹、情緒不安穩、易動怒及失眠,進而全體免疫系統失調,進入第二個階段。
★第二步:廢物堆積及不正常分泌
走到這個階段,表示第一個階段的不平衡警告被忽略了。
第一階段的不平衡現象就像跷跷板,一邊老是低,一邊老是高,後來愈偏愈多,低的愈來愈低,高的愈來愈高。也就是說身體裏來自壓力、情緒或食物殘留下來的毒物排泄不出去,身體很拼命地排除,造成分泌物增加。
流鼻水、感冒、汗臭、狐臭、嘔酸、白帶多,或早上起來一直打哈欠、打噴嚏,遇到特別的事情就哮喘,皮膚癢得不得了,過敏等,這些都是應該要排除掉的東西排不出去,排泄的管道有障礙。
進入第二個階段有的人會口幹舌燥、氣喘,有鼻窦炎的會打噴嚏,或有些人皮膚過敏起紅疹、女性的經期不調,以及有些人會常常關節痛、腫脹等。到了這個時候,毒素已經愈來愈多,等到可以發出來時,就會從皮膚或任何一個孔竅--眼睛、鼻子、嘴巴或借著糞便排出的方式跑出來。
大家會不會一天到晚容易感冒
其實感冒並不是病菌來招惹我們,想想爲什麼別人不感冒,獨獨你一個人感冒
這是因爲我們身體裏頭累積了太多廢物,受不住了,想趕快找出口,一找到機會就往外沖,因此我們也就一天到晚打噴嚏、咳嗽,排出很多的分泌物。
只可惜我們治療的方法顛倒了,一有咳嗽或分泌物就趕快買止咳藥壓住。我主張應該因勢利導,才能把這些廢物清除掉。
所以,感冒代表身體有這種"自己想要清除它自己內在毒素"的能力,感冒並不是細菌來找我們麻煩,不要老是要求醫生開抗生素、止咳藥、止流鼻水的藥,那是害自己。
感冒是一種警示,表示分泌物太多。一個健康的人,當他很平衡時,就沒有這些過多的煩惱,即使有,他很快就將它們清除掉。會感冒的人容易罹患疾病,避免罹患疾病的方法只有兩條:減少毒素堆積和增加排泄;減少毒素堆積就是預防,增加排泄就是排毒。
從第二個階段要恢複健康,最簡易且有效的方法,莫若簡化、淨化飲食。就是說主要以均衡飲食、高纖維、低油脂、不含人工添加劑、低鹽食物等,再配合內在清除法(innercleansing),恢複健康。
我有一個朋友,他有叁十五年至四十年的狐臭。我告訴他:"狐臭代表肝的去毒能力出了問題。"他說:"我到醫院檢查都很正常,你怎麼說我的肝去毒能力有問題
"我教他應該怎麼淨化他的飲食,他很高興,實行不到叁個月,他身上近四十年的狐臭治愈了。
沒有吃藥,就只是好好地吃、排毒,再加上心靈修持,不殺害動物,不將臭熏熏的動物肉放入我們的肚子裏,把我們的五髒六腑當成停屍間。我告訴他:"動物吃葷,我們再吃它們,就等于把衆生的屍體放入我們的胃腸裏頭,所以發出來的臭味不得了。"
第二階段,是因爲身體裏面存有太多不平衡的東西,一時之間調整不過來,要趕緊排出去。就像我們有垃圾,不是要往外丟嗎
丟到哪裏
皮膚和關節就是最常見的地方,所以皮膚與關節肌肉的毛病,也是門診最常見的病例。我們是環保的尖兵,要把自己製造的垃圾消化掉,自己做環保。
將自己的垃圾好好處理就不會發生意外,就能夠自由自在,清淨安詳。其他如情緒上焦慮、恐懼、發怒、情緒不穩、雜亂、吵鬧,這些也不能往外倒,倒出去會變成各種病,那時候疾病就真的形成了。晚上睡覺不安甯,容易做夢,常常要靠安眠藥才睡得著,這都是身體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了,而可怕的第叁階段很快就會到來。
第二階段--廢物堆積及不正常分泌的指標
1.呼吸時有異味,身體有異味(體臭),口苦咽幹。
2.鼻窦充血腫脹,反複咳嗽、打噴嚏,經常感冒、氣喘。
3.皮膚呈現幹燥或多油膩,易起紅疹,過敏。
4.身體過熱,容易出汗,手足潮濕。
5.打嗝脹氣,便秘,腹瀉,嘔吐。
6.女性月經痛,陰道分泌物異常,反複不斷發炎。
7.反複頭痛,肌肉關節、脊柱僵硬疼痛,慢性背痛。
8.頻尿(尿色淺淡),乏尿(尿色深紅),刺痛,四肢腫脹。
9.嚴重焦慮,頹喪,恐懼,易怒,情緒不穩定,狂鬧。
10.肥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血糖偏高。
11.易出意外。
12.夜臥不安甯。
★第叁步:疾病形成
第叁個階段:固定的疾病已經形成,有著特定的名詞,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
通常關節開始只是脹、痛、硬、酸、麻、軟,還不至于腫、燙、熱、不能動、骨頭被破壞。前者稱爲"關節酸痛",後者就是"關節炎"。
所以要把握這個時間趕快回到健康的狀態。假設不慎已經走上疾病之路,通常大家會找醫生透過醫療來幫忙。但是,醫療往往是愈幫愈忙,除非醫生與你自己能夠體會疾病的變化。
在我們的醫療體系裏,我這種說法被視爲異類,因爲光講健康觀念,光講教育民衆,並不會替醫院賺錢。
希望大家不要走到疾病這條路上去,因爲走到這裏來,苦不堪言,對我們醫師來講也是費盡了心思,難過的是,有的還挽回不了,只能看著他走,看著他生病,看著他受苦。
這些就像癌症、尿毒症、肝硬化、糖尿病的並發症、心髒衰竭、呼吸衰竭,以及很多加護病房裏急迫的病。
急迫的病也不是一下子發生的,像心髒麻痹雖然是猝死,但是死亡絕對有原因,只是它來得很快,我們來不及救治罷了。
第叁階段--疾病形成常見情況
1.慢性消化不良,飲食不正常,進食困難,潰瘍。
2.關節炎,骨質疏松症,痛風,退化性關節炎。
3.偏頭痛,長期習慣性頭痛。
4.白內障,聽力障礙,記憶力喪失。
5.失眠,精神萎靡不振。
6.不孕症,性生活障礙。
7.糖尿病。
8.持續性感染,疱疹發作。
9.腎或膽結石,腎髒病。
10.躁郁症,歇斯底裏症,精神分裂症。
11.癌症(各種癌病變)。
12.心髒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高血壓)。
13.其他退化性疾病,免疫系統紊亂疾病,不明熱。
14.成藥影響肝髒及腎髒的病變。
倘若不幸進入了第叁階段,也不可輕言放棄,因爲更嚴格的飲食治療、內在清除療法、運動、適當藥物療法、心理及靈性層次的調整,均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臨床上,我們執行醫療時,倘若病患能夠虛心接受,堅定信心,持之以恒地配合正確的飲食療法,杜絕有害的食物,改變不當的烹調方式,就是再嚴重的疾病,也有很奇妙的轉機。進而再酌量加以適當的藥物療法,心理建設及靈性支持,從死亡邊緣挽回的病例,屢見不鮮。
健康的建立,在平時的自我覺察。疾病的治療,不可迷信藥物,必須是全面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