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四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色既然不來不住不往,聲、香、味等法也應如此,還有色蘊、想蘊、識蘊等五蘊所攝之法,也應該是不來不住不往。因此,從真實義中觀察,萬法的確不存在,顯現上似乎與幻物有別,實際上這是一種顛倒分別,二者的本體根本沒有差別。

  我們藏地有一部經叫《幻師請問經》,漢傳佛教中叫做《佛說幻士仁賢經》,收錄在《大正藏》的“寶積部”中。這部經典不是很長,竺法護翻譯過,裏面記載了一個故事,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故事內容是:有位幻士叫仁賢,他通曉各種奧妙的幻術,在印度當地非常有名,受到許許多多人的供養。他聽說釋迦牟尼佛特別厲害,于是准備對佛作一個幻化的供養,如果佛陀被迷惑了,說明他也不過如此,今後大家就會全部供養自己。去邀請佛陀時,剛開始他不敢去,擔心自己的陰謀被戳穿。但後來想來想去,覺得佛陀如果知道了,就不會答應,如果不知道,必定接受無疑。于是他去佛陀那裏請求,佛陀當時默許了。他十分得意,認爲佛陀什麼都不知道,自己肯定會成功。

  他回去之後,就在王舍城最不幹淨的地方,變出一座莊嚴無比的經堂,裏裏外外用寶珠、寶石、佛幢、獅子座等嚴飾,極其美妙清淨。他變完之後,四大天王、帝釋天前來隨喜,並以神通幻化力彌補他的不足,對經堂進行更完善的裝飾。他見此情景,不禁懷疑:“佛陀真的有點了不起,這麼多的天尊都來幫忙裝飾,我要是騙他,會不會出什麼事情?——算了,幹脆明天不供養了!”就准備把幻化的經堂收回。結果因爲緣佛的功德特別大,以前他幻化的東西可以隨心所欲地收回,但這次怎麼樣也收不回來了。

  第二天,佛陀和大小乘眷屬都來了,須菩提、目犍連、舍利子等經常在經典中遇到的幾位聖者都在。當時仁賢在佛陀前作了忏悔,然後開始供養。佛陀爲了調化他,幻化出一個長者問他在做什麼,他回答:“我在供養世尊。”長者說:“你不要這樣說,世尊現正在阿阇世王的宮殿裏應供。”當時承佛的威神力,仁賢確實見到佛及眷屬在王宮應供。過一會兒,佛又幻化出一個長者,問他在做什麼,他說:“我在供養世尊。”長者說:“你不要這樣說,世尊現正在爲四部衆講經說法。”承佛的威神力,仁賢又見到佛正在爲四部衆講說經道。後來,帝釋問他在做什麼,他說:“我在供養世尊。”帝釋說:“你不要這樣說,世尊正在忉利天爲諸天人講法。”承佛的威神力,仁賢又見到佛在忉利天爲天人說法。他對佛陀不可思議的功德生起極大信心,當即獲得佛意叁昧。

  之後,他在佛前提了一些問題,佛陀一一作了解答。目犍連請求佛陀慈悲加持,令此幻化經堂七日住立不滅,佛陀也作了如是加持。到最後,仁賢得到佛陀的授記,將來成佛名嚴淨王如來,世界名曰大淨,劫曰幻化。他向佛陀請求出家,佛陀讓彌勒菩薩給他剃度,爲何不親自給他剃度也不知道。

  這樣類似的公案非常多。其實,幻化事物與真實事物一模一樣,從生起分別念的角度而言,我們眼前所見的房子,與幻化的房子無有差別。有些人看電視時,裏面有些人受苦了,他就開始哭泣,這說明把幻化當真了。電視中根本沒有這種痛苦,那些人的苦難也全是假的,可有些人看了以後,認爲真有一個人在受苦,因迷惑而産生執著,但這種執著的本體也現而無自性,所以智者通達萬法無來無去,一切顯現皆是幻化。

  緣合見諸物,無因則不見,

  虛僞如影像,彼中豈有真?

  因緣聚合時,一切萬法可以現見;因緣不聚合時,則見不到任何一法,故諸法在名言中雖有顯現,但實際上是虛假的,就如同影像一樣,怎會有真實性可言呢?

  這種觀察本體皆空的方法,叫做大緣起因,在中觀五大因中是最殊勝的,故又被稱之爲“因王”。依靠大緣起因來進行觀察,無論是因是果,沒有一個不能遮破的,統統能抉擇爲空性。一切諸法都是因緣生,但這樣的因緣生以分別念並不容易了知,月稱論師說:“由說諸法依緣生,非諸分別能觀察,是故以此緣起理,能破一切惡見網。”可見,緣起理不是凡夫人所能抉擇的,一旦通達了這個道理,什麼樣的惡見邪見都能破掉。

  我們今生有因緣學習中觀,對緣起理不敢說全部通達,基本上也能通達一部分。如果全部通達了,遇到任何困境都不會痛苦,表面上跟常人一樣吃飯睡覺,但這些都是在如夢如幻中行持,絕對不會有谛實的執著。通過大緣起因來觀察,諸法因緣聚合時生、因緣不具時不生,凡是因緣所生之法,都是虛妄不實的。佛經言:“由業變化幻,是六種衆生,以緣變化幻,如鏡影像等。”六道衆生和鏡中影像沒有差別,都要觀待因緣是否具足。這樣的道理,若沒有善知識的引導,單憑自力來了知是很困難的。

  在這個世界上,不依因緣而産生的法不存在,但通達緣起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很多人口口聲聲說:“龍猛菩薩講過:“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而生……”但這並不是真正照見了緣起理,若真能照見,佛經中說:“誰見緣起,彼見如來。”所以,我們對名言的緣起、勝義的緣起一定要了解,否則不可能認識大乘空性法門。吾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唯一特征就是緣起空性,誰通達了,誰就是智者、聖者,完全通達的就是佛陀。因此,諸位聖者贊歎佛陀時,常從緣起空性的角度贊歎,《回诤論》雲:“諸說空緣起,中道唯一義,無等第一語,敬禮如是佛。”意思是,緣起空性在所有學說中至高無上,這樣無等的語言,仙人、帝釋、天王都不能宣說,現在的哲學家、科學家也不能宣說,唯有釋迦牟尼佛可以宣說,故作者龍猛向佛陀恭敬頂禮。他在《中論》中也說:“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所有的說法中,佛陀講的緣起理是第一的。《出世贊》、《緣起贊》等很多論典中,也是將緣起空性和佛陀的功德結合起來贊歎。

  所以,要想通達佛的真實功德,首先要明白緣起理。這種道理任何人都無法推翻,不論兩百多年牛頓的“絕對論”,還是當今的“相對論”,怎麼樣也找不到一個實有的物體。其實,依靠因緣而産生的法,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因而在當今科學界中,“相對論”比較接近佛教的觀點。前不久也給大家講過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推翻了前代的經典物理學說。公元前四百多年,經典物理學家認爲世界由地水火風等微粒組成,有一種不可分割的實有微塵存在。但量子力學發現以後,完全推翻了他們兩千四百多年辛辛苦苦創立的觀點。不但物理學的觀點遭受沖擊,東方與西方爭論的焦點——唯心和唯物,也不得不重新定位,因爲通過量子力學的觀察,實質性的東西不存在。

  其實這樣的推翻,釋迦牟尼佛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到了,中觀經典中始終強調萬法的本體是空性,這個道理說得非常清楚。因此,西方科學家對佛教非常贊同,這種贊同並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他們經過漫長時日的潛心研究後,結果發現與佛陀宣說的完全一致。因緣所生的法,全部是空性,任何科學家都無法依自力通達,這僅僅是物質方面,而更甚深的心靈奧秘,他們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再精密的儀器,對光明如來藏、阿賴耶本體、依靠上師竅訣認識心性也束手無策。

  表面上看來,因緣聚合能生一切法,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實際上,要想通達萬法本體不生不滅、名言中顯現生滅、生滅跟幻化無有差別,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然而現在有些人,不但沒有認識空性,反而將幻化的東西執爲實有。前段時間我的有些同學跟我說,現在很多人在網上找對象、建立家庭,家裏的真人卻放棄了。聽說有一個人天天上網,他一看到妻子就特別緊張,馬上把電腦關掉。妻子趁他不在家時打開電腦,原來他在網上結了婚,對幻化的人産生真實的貪心,還跟她一起成家生子、工作應酬……我當時就開玩笑:“這樣也可以呀!壓力不太大,因爲虛幻世界不用養家糊口。”但他們說這個更累,同樣也要花很多很多錢財。這個世界真的很顛倒,本來我們通過幻化的比喻將實有的執著抉擇爲空性,可是現在的人卻對幻化的東西更爲執著,有時候看來特別可怕。

  總之,我們一定要依佛法的教言來修持,如此甚深的法應經常串習,不然,只是口頭說一說、耳邊聽一聽,恐怕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真的串習了,哪怕只領會一個教證,對終生也有非常大的利益。剛才那些贊歎佛陀的教證,上師如意寶也經常引用,還引用《中觀莊嚴論釋》前面頂禮佛陀的偈頌 ,以此來贊歎佛陀和贊歎緣起法。我們若通達了緣起理,就會覺得它是所有學說中唯一的精神醍醐,宣講起來很有意義,經常串習也很有意義。但如果從來不去思維,法師在上面講,你把它當作耳邊風,那可能什麼收獲也沒有。以前我們讀書的時候,老師在講臺上講得津津有味、手舞足蹈,可是我們在下面依靠玩具進入另一種境界,彼此的世界完全不同,也有很多這樣的小故事——好,今天不說虛幻的故事了,就講到這裏。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四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