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爲什麼在清朝開始衰落?
到了清朝,封建的中央集權統治達到高潮,清朝的各個皇帝都致力于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對佛教進行了嚴格的管理,不僅限製了佛教僧尼的人數,還明確禁止私建寺院。雖然這些禁令並沒有被嚴格執行,但是清朝時期的佛教一直都沒有能夠發展起來,這個時期不僅缺乏有影響力的高僧,而且佛教理論也基本上停止了發展。
到了清朝後期,由于基督教和西方文明傳入中國,佛教此時已經無力回應,佛教信徒大量流失。後來,洪秀全又發起了太平天國運動並且創立了拜上帝教,號召百姓信仰上帝教。隨著太平天國運動影響的擴大,信仰上帝教的人越來越多,凡是太平天國運動所到之處,佛教的寺廟、經像等均遭到了焚毀,幾乎喪失殆盡。緊接著,在洋務運動中,張之洞上書“廟産興學”,此時佛教的命運已經岌岌可危,佛教也逐漸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