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竟的觀點。前不久給大家簡單介紹過,現在主要是以量子力學抉擇微觀世界。以前在牛頓時代,人們認爲原子和分子有實質性的本體,後來科學家發現它們仍然可分,于是就有了原子核、電子、中子、質子、核子、誇克、亞誇克的産生。對是否存在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的問題,當前物理學家分爲兩派,一派認爲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誇克以下有亞誇克,亞誇克以下有亞亞誇克……;一派則認爲,對物質微粒的分割必有一個極限,到了這個極限,就沒有更小的粒子了。
聽說人們最近又在研究“場”,它包括電子場、磁場、量子場等幾種。比如通電體周圍普遍有一種能量,這叫電子場;吸鐵石等周圍存在著能吸引其他東西的能量,這叫磁場;任何色法都有一種不共的能量,它是粗大物質的構成基礎,這叫做量子場。量子場可以組成各種微小粒子,這些微粒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形體,至今發現的粒子大概有兩百多種,每種粒子無法單獨構成物質,但都具有一種特殊的能量。當然,這種能量只是推測,並非現量所見。
所謂的“場”,盡管眼睛看不到,手也摸不著,但物理學家認爲,它存在于真空當中。真空是一切都不存在的空蕩蕩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沒有任何色法,但沒有色法不等于什麼都沒有,它還是存在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就是“場”,或者叫做“零點能”。然後零點能與真空二者互相起作用,産生形形色色的物質世界。
我估計,他們所謂的“真空”,相當于佛教中的空性,而“場”相當于空性中的顯現,現與空之間的關系,由于物理學家沒有學過中觀,所以無法解釋清楚。不過,他們對物質的研究還是非常透徹的,愛因斯坦曾說過:“物質是由于人類的錯覺。”又說:“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場。”西方哲學家也有這方面的探索,如法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兼物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奠基人之一的笛卡兒就認爲:“我怎麼知道我不是在做夢?我又憑什麼將夢境和現實區分開呢?世間上包羅萬象、形形色色的東西,雖然一個也不成立,但卻能在眼前無欺顯現,因此,完全可能有一個魔鬼,一直在欺騙我,讓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真的、什麼時候是假的。”
其實,空性中顯現萬法這個道理,不要說我們佛教,道教當中也有。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萬物。”由此可見,天下萬物生于“有”,而“有”生于“無”。這一點,佛教中闡述得尤爲殊勝,《入中論》雲:“如是一切法雖空,從空性中亦得生,二谛俱無自性故,彼等非斷亦非常。”以前有一個法師(如今在美國),二十多年前我們辯論時,他最喜歡用的就是這個教證,說一切法雖然是空性的,不像物理學家認爲場存在、粒子存在,但空性中可以産生妙有。這樣的教言若能真正通達,便會明白世俗谛和勝義谛本體都不存在,如此既不會墮于常邊,也不會墮于斷邊。
然而,現在很多科學家都害怕一說萬法不存在,就什麼都沒有了,一旦地板沒有了,那自己就掉下去了。這種觀察的智慧是很敏銳,畢竟在沒有竅訣、沒有上師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智慧進行觀察,達到這種境界已經非常不錯了。佛教有部宗和經部宗也認爲,不能什麼都空了,無分微塵必須存在,這相當于物理學中承許亞誇克或場存在一樣。
可是若以正理來抉擇,無分微塵也不存在。比如在無分微塵的東南西北上下六方,放六個微塵,假如六個微塵都能與它接觸,那說明它有方分,而不是無分微塵;如果它沒有方分,東方的微塵就會融入西方的微塵,這樣一來,所有的微塵都將融入一體,那須彌山也變成一個微塵了。《唯識二十頌》雲:“六塵同時觸,微塵成六分;六塵若一位,山王成塵許。”(這種唯識宗的推理方法比較簡單,用不著中觀宗的離一多因、金剛屑因等,剛入佛門的人也會推。)
對這些抉擇萬法爲空的方法,愛因斯坦等西方科學家、布朗等著名哲學家非常贊歎,于是他們將目光紛紛投諸于東方文化,尤其是中觀和禅宗的佛教思想。我們若能通達諸法本體皆空,空性中又可顯現一切,這是最稀有的道理,聖天論師說過:“世間諸所有,無不皆稀有。”這就是所謂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存在中可以顯現,顯現的本體根本不存在。現在很多人口頭上都會念,但它的意義又有多少人了達呢?
知道這種現空無二的竅訣後,我們應該明白一切萬法均爲空性,連微塵許也不存在。現代微觀物理學中,許多人擔心最小微塵若不存在,面前杯子中的水就沒有了,構造龐大的世界就失去所依了。這種想法,其實小乘行人也有,麥彭仁波切在《中觀莊嚴論》中說,有部宗和經部宗認爲如果萬法都空了,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由何而顯現呢?二者的擔憂完全相同。但以中觀和唯識的道理來觀察,這種擔心純屬多此一舉,因爲萬法是在緣起中顯現的——“緣起”在勝義中怎麼觀察,世俗中怎麼了解?這些問題以前講《中觀根本慧論》時詳細闡述過,也許你們記得清清楚楚,也許已經蕩然無存,但不管怎麼樣,我不可能天天重複。
壬叁、攝義:
是故聰智者,誰貪如夢身?
如是身若無,豈有男女相?
綜上所述,身體在整體上不存在,在支分上也不存在,除了一個名稱概念外,根本沒有真正的實體,既然如此,依靠聞思修行對中觀有所了解的智者,誰會貪執現而無實如夢境般的身體呢?(真正的修行人,對身體一點都不在乎,依靠身體日日夜夜苦行。而不明白道理的人,無論如何都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對身體的執著非常可怕。)倘若身體不存在,身體的差別男相與女相又如何建立呢?
此處所謂的智者,並不是世間懂電腦、精通工藝的人,也不是研究生畢業、博士生導師,而是了知自他身體虛幻不實、如夢如幻的修行者。《四百論》雲:“若誰見衆生,如機關幻人,彼等極明顯,能趣入勝位。”如果誰人能現見衆生如同機關幻人一般不實,那他很明顯已趨入了解脫道。
見到身體虛幻不實,這是一種境界。我在修行過程中,確實感覺很慚愧,自己聞思修行了這麼多年,有時候生一個小病就特別執著,別人說我的缺陷、我難看、我不好,馬上産生抵觸情緒,這說明我對身體的貪執一點都沒有減少。其實在實相當中,身體的自性根本不存在,既然不存在,男相、女相的差別也不可能有,《父子合集經》雲:“自性空故,無有男相亦無女相。”
禅宗也有一則無男女相的公案:從前有位龍潭崇信法師,他有次遇到一個女尼,女尼對自己的女身很反感,就問法師:“我可不可以變成一個比丘?”禅師沒有直接回答,他說:“你當女身多長時間了?”女尼一怔,說:“您不要亂了話頭,我問的是:我有沒有變成比丘的一天?”禅師問:“那你現在是什麼?”“我現在是比丘尼啊!難道您不知道嗎?”“誰知道你。”實相中並無男女之別,女相是了不可得的,舍利弗曾勸一位天女要轉女成男,天女告訴他:“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可見,勝義中遠離一切諸相,無有任何分別執著。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抉擇,最終我們可達到一種境界。以前無垢光尊者講《七寶藏》時,有時候一直分析,不經意就會進入一種境界;法王如意寶講中觀時,不知不覺也會安住在大圓滿境界中。如果你的大乘善根比較深厚,詳詳細細觀察下來,應該也會得到不可思議的收獲。所以大家不要聽完課後,就把法本扔在很遠的地方,從來也不悉心思維。如果是這樣,那你只能得一個聞法的功德,自己的相續離真正的法義還有一定距離。
當然,要想法義融入自己的相續,千萬不能離開勤奮。我自己剛來學院時,那時還算比較精進,十多年來都沒有松腰帶,但現在身體不行了,跟以前比起來,真的特別慚愧。剛開始的十幾年,我晚上只是睡一點覺,其他時間都用于修行和聞思,對自身的貪執也很少,修行境界應該算是很不錯,雖然現在也沒有特別明顯的退轉,但有些行爲好像不如以前了。有些道友也是如此,剛出家的一兩個月,馬上把床拆掉,每晚坐在一個小箱子裏,夜不倒單,但沒過兩叁天就倒下去了,無法一直堅持苦行。
其實,長期苦行還是很重要的。若能長期這樣努力,到了一定的時候,入定時離一切戲論,出定時萬法如夢如幻,對相的執著會完全推翻。《金剛經》也說:“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世間上一切相全部是假象,非假象就是佛陀的相。這樣的境界,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只不過很多人努力不夠、勤奮不夠,再加上信心可能有點問題,因緣不聚合,法就會與相續脫離。因此,值遇殊勝教言而沒有融入相續,原因就是自己沒有實修。
了脫生死的大乘空性法門,任何一個高等學校都不會有,現在我們依靠上師叁寶的加持和種種因緣聚合,能夠聞受這樣的空性法門,摧毀無始以來叁有的種子,應該說是非常有福分的,大家務必要長期精勤努力!
《《入行論講記》第九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二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