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魏晉南北朝時期爲什麼會成爲中國佛教的譯經盛世?

  魏晉南北朝時期爲什麼會成爲中國佛教的譯經盛世?

  在魏晉之後,社會政治動蕩不安,傳統的儒學名教也支離破碎,當時的名僧名士都消極避世,並改爲追隨老莊的無爲思想。在這個時期中,道安大師和他的弟子慧遠等博學多識的儒學大師,開始把莊子的無爲思想與佛教的般若性空學說作了系統的融合,然後佛教又開始了迅速傳播。

  在叁國時期,魏地的佛教主要以般若學和譯經爲主,朱士行曾經在洛陽開講《道行般若經》,昙柯迦羅翻譯了《僧祇戒心》、昙無谛翻譯了《昙無德羯磨》。在吳地,佛教的另位一位重要傳播者是康僧會具,他的代表性譯著是《六度集經》。

  在西晉時期,佛教活動的主要內容仍然是翻譯佛經,代表人物是竺法護,其翻譯的代表著作是《光贊般若》、《維摩》、《寶積》、《涅槃》、《法華》等經典。

  在南朝時期,對佛經的翻譯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這個時期,不管是翻譯佛經的卷數還是翻譯佛經的範圍,都是很可觀的,例如僧佑的代表作《釋迦譜》、《出叁藏記集》,寶唱的代表作《名僧傳》、《比丘尼傳》,慧皎的代表作《梁高僧傳》等,都是重要的漢譯佛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