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九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就像瘋狂者一樣毫無方向,我們爲了救度他們,證悟佛果是有必要的。

  現在很多人喜歡打電子遊戲,我雖不會打,但還是了解一些。比如在遊戲程序中有個可憐的媽媽,你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必須要操作系統去救她,遣除她周圍老虎及惡狗的幹擾等。就像美國的《黑客帝國》一樣,遊戲的整個過程完全是一種幻象,但無數人被它深深吸引,沈溺在迷亂的幻境中無法解脫,而我們爲了幫助他們,應該獲得無比的能力,這一點在名言中觀待癡心是成立的。

  本品所講的這些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不管居士還是出家人,若對空性不了解,修行很容易誤入歧途。我以前就遇到過一些講《心經》、《金剛經》的法師和居士,他們認爲眼耳鼻舌等萬法沒有,就把誦經、念佛、做善事也全部放下,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如今值遇了上師如意寶爲主的傳承上師的教言,既要了解一切萬法皆空,對興衰得失不要特別執著,也不能舍棄積累世俗善法。勝義谛和世俗谛不分開的教言,大家一定要記住!

  子叁、遣除是所斷故修悲心不合理:

  爲息衆生苦,不應除果癡。

  我慢痛苦因,惑我得增長。

  謂慢不能除,修無我最勝。

  對方又說:“虛妄執著應該統統消掉,悲心也是一種虛妄執著,所以求佛果也好、生悲心也好,這些分別念都要斷除。”(現在很多人也以此爲由,舍棄對叁寶的信心,不願修學佛法。)

  破曰:從究竟實相而言,念佛、磕頭、放生等善舉是一種執著,最終需要放棄,但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之前,爲了息除如幻的痛苦,我們不能舍棄善的執著,應該盡量舍棄惡的執著。有些論典中還說,妄想分別執著都要消掉,是從最究竟的角度講的,但我們的智慧還沒有跟上時,這種愚癡不需要遣除,也不能遣除。

  叁界輪回中的衆生沈溺于業感所形成的苦海中,如果沒有人救度,永遠都將感受無量無邊的煎熬之苦,所以我們爲了天邊無際的衆生離苦得樂,應當希求無上圓滿正等覺的果位,這樣的發心不能放棄。雖然它是一種執著,屬于所知障,但在未得到佛果前,是對治輪回痛苦的一種善執,到十地末尾一切所知障全部斷除時,這種執著才需要完全放棄。

  然而現在有些人太過分了,口口聲聲說:“不論求佛果還是念阿彌陀佛,我們都應該放棄,因爲是執著的緣故。”這種說法特別可怕。在漫布邪見的世間中,希求佛果、對衆生起悲心、對叁寶生信心,這些執著並不是增上痛苦之因,對解脫也沒有絲毫障礙,不是該遣除的對象。所以有些人不要信口開河,聲稱一切執著都要舍棄,不要念佛、不要參禅、不要做善事……誰這樣說的話,麥彭仁波切講過,這個人是在散布魔語,他就是魔王波旬的宣傳部部長!(衆笑)

  要知道,求果的愚癡不能放棄,它就像過河的船筏一樣,到了彼岸它用不著了,但正在湍急的河流中,如果你就舍棄了,一定會被淹死的。因此,行持善法、希求解脫,對我們現在而言是必需的。這一點,大家務必要注意,否則一講到般若空性,有些法師和居士就認爲,什麼都不存在了,什麼都不要執著,其實這是一種自我安慰。有些人自己非常懶惰,不願意磕頭、供燈,就給自己找一個借口,實際上他根本空不了,倘若一切都空了,那他爲什麼還要吃飯、睡覺、做非法的事情呢?

  對方又提出一個問題:“希求菩提的執著若不能舍棄,對自我的執著也不能舍棄吧?因爲二者都是愚癡的緣故。”

  答曰:雖然我執也是愚癡,但與希求菩提的愚癡有很大差別。希求菩提是成佛的順緣,盡管也是一種執著,但不會障礙我們解脫,而將五蘊聚合執爲我的我慢(薩迦耶見),是輪回一切痛苦的來源,是行苦、變苦、苦苦的根本因,也是生起各種煩惱的罪魁禍首,因此一定要斷除。《入行論》在前面也說過:“此處所遮者,苦因執谛實。”我們所遮的是痛苦之因——執著谛實,它會使迷惑無明得以增長,令我們在輪回中永遠不得解脫。

  因此,雖然同是執著,但一個是解脫的障礙,一個是解脫的順緣,其功能和結果完全不同。當然,在抉擇究竟空性時,不管什麼樣的執著都要去除,但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之前,有些問題還是要分析清楚。聞思、研究過佛法的人,跟沒有聞思過的人截然不同。有些人一開口,就知道他對大乘的大經大論沒有學過,隨隨便便解釋法義,令很多人誤入歧途;而有些人對佛法經過深入細致的分析,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能爲無量衆生打開解脫之門,使其踏上光明之道。

  對方繼續發問:“所謂的我執,恐怕不能遣除吧,因爲它無始以來就以俱生的方式存在,與我的自性成爲一體。”

  答曰:若是希求解脫,這種我執必須遣掉。當然,你不想成佛就另當別論,現在很多人根本不想成佛,成天渾渾噩噩的,墮落也無所謂,在這種人面前,佛陀親自降臨也無計可施。但如果你具有善根、希求菩提,就一定要根除我執。執著自我是最可怕的障礙,假如你認爲自己修行不錯、境界很高,就要看我執減少了沒有?所謂的我執減少,世俗中是指利他心增強,勝義中指實有的執著完全消掉,若做不到這一點,你的修行猶如冰上建築,不一定很穩固結實。

  遣除我執,最好的竅訣莫過于修無我。爲什麼呢?因爲無我是諸法的真相,執著我是顛倒的分別念,它只是一種暫時的客塵,無法掩蓋本具的心性光明。《釋量論》中說:“心性即光明,諸垢是客塵。”爲使本來光明的心性現前,修無我是消除客塵的最殊勝方便,《釋量論》雲:“慈等癡無違。”《量理寶藏論》第九品中也說:“慈等與我不相違,因非能斷輪回根,無我與我相違故,現見無我彼即除。”可見,修無我與我執直接相違,修慈心、悲心就沒有這種力量。

  無我的修法,正如前面所說,通過對身體或蘊的剖析可以完全遣除我執。這個修行非常非常關鍵,希望大家不要停留在理論上,而應將之運用于實踐。最近聽說學院的很多道友,互相辯論得很精彩,但你們沒有修持的話,光是口頭上說“無我”,我執也不一定能減少。我們對五部大論研究多年後發現:每懂一個道理,就要在實際生活中修持,這是很重要的。哪怕你每天早上或晚上修半個小時,將所了解的無我道理反反複複在自身上觀察,最終你所體會到的,終生也忘不了,並且可完全運用于實踐。不然,即使你把“無我”時時挂在嘴上,當觀音心咒一樣來念,但遇到違緣時也應付不了,甚至在俱生我的基礎上還增加很多很多的我,什麼我的房子、我的身體、我的民族、我的國家、我的地球、我的太空、我的銀河系……我執一擴大,整個宇宙都是我的範圍。我執縮小的話,我的牙齒、我的舌頭、我舌頭上的微塵、我的眼睛等等,也會有無數的執著。因此,修持無我非常重要,有了空性的智慧,就像太陽出現時黑暗自然消除一樣,任何執著都會統統滅掉。

  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一切痛苦都與“我”有關,除了菩薩對衆生的悲憫之苦以外,凡夫人的痛苦都是因爲“我”。若想遠離痛苦、脫離輪回,僅有菩提心和出離心還不夠,宗喀巴大師說:“不具證悟實相慧,縱修出離菩提心,亦不斷除叁有根。”若不具足無我的智慧,即使你的菩提心和出離心再圓滿,也不能斷除輪回根本,仍會一直漂泊在輪回當中。

  在座的道友,不管你修密法還是顯宗、念佛還是參禅,只要修的是佛法,必定要承認無我智慧。有了它,無論修什麼法,均可攝于釋迦牟尼佛的殊勝教法中。因爲佛教與外道的根本區別是四法印,具足無我的話,就直接具足了空性,間接具足了痛苦和無常,《四百論》前四品破四顛倒的四種智慧,也都包括在無我之中,因此四法印中最關鍵的就是無我。

  大家遇到大乘佛法,一定要好好修持,不要把理論放在口頭上或書本上。我們每個人能活多久也不好說,有些人也許就快油盡燈滅了,在臨死之前,務必要趕快修持無我法門,這樣才會爲生生世世的解脫創造最好的開端和最好的緣起。

  然後,還要懂得前面總結的兩個問題:一、業因果完全存在,不要以空性名義來誹謗因果;二、縱然通達了空性,對衆生的悲心也不能忘。其實世俗中還有很多善法,比如信心、清淨心,但寂天菩薩沒有把它們納到這裏來,是因爲主要害怕有些人知道人無我後,對衆生不管、對因果不顧。爲了對治這些邪分別念,寂天菩薩專門提出這兩點來告訴大家:證悟空性以後,因果是合理的,對衆生修大悲心也是合理的,不要認爲這二者不存在。

  這些關鍵性問題,只要你們把《入行論》聽得非常圓滿,裏面的道理就能懂得,並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大乘佛教徒。當然,大乘佛法千經萬論、浩如煙海,你不一定有機會逐一聞思,但即便如此,只要從頭到尾好好學習這部論典,通達其內容的百分之八九十,也能打下比較穩固的基礎,大家一定要努力!

  

  

《《入行論講記》第九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