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之間如何取長補短,以彌補各自的缺陷?

  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之間如何取長補短,以彌補各自的缺陷?

  索達吉堪布答:

  藏傳佛教:向來對小乘、大乘、密乘叁乘的戒律格外重視,但由于地理環境等因素的限製,素食只爲少數行者所受持。相比之下,漢傳佛教的素食觀實在很殊勝,自古以來的素食傳統,不知饒益了多少衆生。若能學習這種慈悲爲懷的素食觀,則可減少現今藏傳佛教中的諸多過患。而與南傳佛教相比,藏地許多活佛、大德的住處過于奢華。我見過南傳僧人的寮房,屋裏除了法本和零星的生活用具以外,並無其他器物,整個房間自然透露著一種知足少欲的修行氣息,這些行爲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漢傳佛教:雖有許多古代大德的論典與教言流傳于世,也有許多寺院與佛學院,但像藏傳佛教這樣系統聞思修佛法的道場卻極爲罕見。佛法的見修至關重要,如果缺乏對見解和修行的次第引導,即使有修行之心,恐怕也難以找到入門之處。若能像藏傳佛教這樣樹立起聞思修的體系,出家人一生的修行就會很有把握。而與南傳佛教相比,除了個別律宗道場以外,很多地方的威儀似有欠缺。南傳佛教中的托缽乞食在漢傳佛教中實現,恐怕有些困難,但除此之外的諸多威儀,如果能夠借鑒,漢傳僧人的形象會更引發人們的信心。

  南傳佛教:一直以來秉持人無我的小乘見解,缺乏大乘空性見與菩提心的教授。若能像藏傳佛教這樣進行廣大的聞思,必可真正步入自利利他的菩提之路。而與漢傳佛教相比,其素食觀念也略顯不足。雖然“叁淨肉”並未違背小乘戒律,但與大乘悲憫有情的精神仍是相違。並且,盡管南傳中也有利濟社會的善舉,但與漢傳中廣大弘法與饒益社會人群的善行相比,顯得過于狹隘。

  如果叁大傳承的高僧大德能聚集一堂,共同協商並學習彼此的優勢,對整個佛教的發展應該有很大利益。有了溝通和理解後,即使不能百分之百地完善自他教派,至少也可消彌彼此的排斥與誹謗。

  叁大佛教的交流是一個曆史性問題,消除隔閡是整個佛教界和合與發展的基礎。除了彼此的見解以外,交流本身並不困難。如果是在過去,即使在散居村落之間開個小型會議也很困難,但當今時代各種條件都極爲便利,上百個國家的大型會議也是頻頻召開。因此,佛教界具有能力並真正對佛教前途深入思考的大德,舉行一次這樣的佛教交流,並非難以成辦之事。當然,何時能具足如是因緣,也是一個未知數。

  最後我想強調一點: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叁大體系,包括了整個世界的一切佛教,這是不爭的事實。只有叁大佛教互相團結與學習,才能真正促成佛教的發展。鑒于此,本人合掌祈請所有關心佛教的有智之士對此叁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