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此,每一個希求解脫者,對空性不應有任何懷疑,如果你心存懷疑的話,則無異于自掘墳墓,自己阻斷自己的解脫道路。
空性雖然是萬法真理,然而在修習的時候,必須依止正確的方法,若不能做到如理修習,《中觀根本慧論》裏說過:“不能正觀空,鈍根則自害,如不善咒術,不善捉毒蛇。”若把空性當成實有的東西,或者認爲一切都沒有了,包括名言中的善惡業報也不存在,這種見解十分可怕。因此,認識空性一定要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做什麼都會失敗的。只有依靠善知識的教誨,通過對空性不斷認識串習,到了一定的時候,才能體會到這甘露妙法的殊勝。
在座的很多道友,一直在學《中觀根本慧論》、《中觀四百論》、《入中論》等論典,對空性法門不僅有所認識,而且覺得唯有依之修持,方能徹底了達佛法。所以,空性法門極符合真理,如果不符合的話,不可能有其生存空間。我們有幸聽聞空性法理,不應像小乘一樣害怕,而應如聖天論師所雲:“若知佛所說,真空無我理,有亦無所欣,無亦無所怖。”對現有諸法無所欣喜,因爲在名言中如幻如夢;對無我法也無所怖畏,畢竟空中可以顯現妙有,顯現一切業果規律,如龍猛菩薩雲:“知此諸法空性理,一切業果依緣起,稀有又此極稀有,稀奇又此極稀奇。”
假如你對空性法門成見很重,生起非理懷疑,這樣會很可憐。但如果能生起合理懷疑,覺得“空性也許是存在的”,就可以斷除叁有的根本,如《四百論》雲:“若誰略生疑,亦能壞叁有。”當然,不僅對空性法門應如此,對所有的大法,包括藏傳佛教的密宗,也一定要有信心,不能妄生邪見。
現在末法時代,有些人真的智慧不夠,只看了一兩本密宗書,就興師問罪要去遮止密宗,這種行爲非常可笑。現在譯成漢文的密宗書,連1%都不到,你看了一兩本就下結論,是沒有這個資格的。如果你真想破密宗,最起碼要用5年以上的時間,先到藏地一些密宗學院中去聞思,研究一下密宗到底說的是什麼,然後再決定從哪個角度下手。
當然,倘若你能破得了密宗,那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大半都被推翻了。我以前寫《密宗斷惑論》時也涉及過這些內容,佛陀所說的教法,有咒語和密法兩方面:咒語,大多分散于《楞嚴經》、《華嚴經》、《般若經》、《心經》等大乘經典中。密法,有一部分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傳講的,如給香巴拉國王月賢宣說《時輪金剛》,給邬金國王恩紮布德宣說《密集金剛》爲主的法要。後來印度傳承上師也造有一些密宗論典,如龍猛菩薩的《五次第論》、聖天論師的《密行明燈論》、月稱論師的《密集金剛大疏明燈論》等,如此一代一代地傳下來。
有些學者研究表明:藏傳佛教《大藏經》中,“甘珠爾”(佛說部)共108函,其中密法有398種,占51%;“丹珠爾”(注疏部)218函,密法有1747種,占74.8%。這些密宗的經典論典,都是從印度傳下來的,並非隨意捏造。如果你只看一兩本書,就開始遮破密宗,那是非常荒唐的。打個簡單比方,你從來沒有學過物理,對經典物理學牛頓的“絕對論”、現代物理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的概念一竅不通,卻妄想一一破掉它,試問你有沒有這個資格?
同樣,你連密宗基本的邏輯推理都不了解,就肆無忌憚地駁斥一通,實在是不合理。當然,對惡狗狂叫般的個別愚者,我們也沒必要搭理他。有些人不叫的時候,別人不知道是青蛙,一叫出來,大家才明白“哦,原來有個青蛙在井裏”,這時候自己的醜陋面目、愚癡形象,在衆人面前暴露無遺。
所以,不管對密宗也好、對空性也好,大家不要隨便去毀謗。甚至對有些高僧大德,你不是特別了解的話,也不要開口閉口就“這個上師是非法的,那個上師是假的……”修行人應該觀清淨心,如果那人對佛法危害非常大,對衆生的慧命有直接威脅,我們發了菩提心的人也不得不說。但在說的時候,作爲凡夫人,辨別補特伽羅還是很困難的,佛陀也說過:“像我和我這樣的人,才能了知補特伽羅的相續,一般人則難以徹知。”有時候我到一些居士團體中,有些居士特別喜歡說過失,整天講“這個法不對,那個法不對,某某上師不對……”,我聽了以後特別害怕,只有默默地念“嗡班匝爾薩埵吽”。因此,大家不要喜歡談論是非,而應該好好地修空性法門。
癸叁、攝共同之義:
執實能生苦,于彼應生懼,
悟空能息苦,雲何畏空性?
對人的執著、財物的執著、感情的執著,不管是什麼樣的執著,都能産生極大的痛苦。薩 哈巴說過:“貪執縱有芝麻許,竟引苦難無邊際。”縱然相續中只有芝麻大的貪執,也能引生無量無際的痛苦。痛苦,是誰都不願接受的,害怕它是合情合理,但空性能息滅一切痛苦,爲什麼對它也害怕呢?
世間人和小乘行人,聽到空性就接受不了,但仔細想一想,空性能將叁界難忍的痛苦統統息滅,這應該是值得高興的,爲什麼還要怕它呢?我們怕的,應該是令自他産生痛苦的法,就像花語巧言的敵人,能給自己帶來各種危害,怕他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有人不但不會給你帶來痛苦,反而將你的一切痛苦去掉,天天幫助你、饒益你,那你爲何不親近他呢?(現在社會真的很顛倒,最好的朋友不去依止,卻喜歡跟最壞的人同流合汙。有些修行人也是如此,最好的空性妙法不願意求,興趣索然,而對沒有什麼利益、産生實執痛苦的一些相似法,往往趨之若鹜,歡喜若狂地去追求。)
實有的執著對自他都不利,若能遠離它的束縛,生活就會很快樂,即使親人離開了,心裏也不會太難受。昨前天有個道友的母親死了,我問他是不是很痛苦,他告訴我:“如果在以前,肯定會很痛苦,但現在依靠空性法門的加持,好像沒有什麼特別感覺。”這就是通過聞思看破世間的一種結果。
沒有聞思過空性的人,對親人、地位、感情、名色特別執著,一旦失去了,就活不下去了。爲什麼愚笨的人天天跳樓自殺?就是他把外面的事物看得特別重,沒有破除實有的執著。一旦能夠打破實執,到時候讓他跳,他也不想跳。真的,已證悟空性的話,喜歡的人離開了也無所謂,地位沒有了也無所謂,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可萦懷的,這一點只有從修行中獲得。
中觀法理真的很有益,可凡夫愚者往往對其不屑一顧,反其道而行之。《中觀四百論》雲:“生死順流法,愚夫常習行,未曾修逆流,是故生怖畏。”我們整天在順修生死,卻一直沒有逆修過,對世間的實有法,每個人都修得非常不錯,而解脫的空性法,很多人一聽到就害怕。其實你根本不用害怕,要想遣除痛苦的話,只有依靠空性才可以。
《八十四大成就者傳》中,有位吉嘎力巴尊者,他原來屬于平民階級,娶妻後享受著家庭的幸福快樂,對解脫道從來沒生起過任何想法,完全只有對世俗的追求。可是有一天,無常到來,他妻子死了。他帶著屍體來到屍陀場,心中卻一直割舍不下。
相當傷心之際,有一個瑜伽士經過這裏,問:“你在屍陀林裏做什麼?”他回答:“難道你看不到我的悲哀嗎?如同盲人失去了導盲者一般,我失去了我的妻子,我的幸福已結束了,世界上還有誰比我更不幸?”
瑜伽士告訴他:“有生即有死,生的結束即是死,聚的結束即是散。諸行無常,在輪回中無非只有痛苦,輪回即是苦,你何必悲傷?你應舍棄對已死妻子的執著,以無我爲妻,沈浸于非空非樂之中,依此來禅修。”
于是,他依之禅修了六年,對妻子的執著融入大樂與空性中,真正見到了清淨法性,得到了證悟。後來他的聲名遠播四方,度化了無量衆生,不舍肉身而前往清淨刹土。
其實我們只是不努力而已,如果真的努力,也能達到這種境界。倘若長期聽聞空性法門,對家人、生活、身體的強烈執著,就會慢慢磨掉,明白一切都如夢如幻。不要說證悟菩薩的境界,只要稍微了達空性,就沒有什麼好執著的,無論你生病,抑或失敗,都不會流下眼淚。現在有些人淚水特別多,好像汪洋大海一樣,不知不覺就“嘩啦嘩啦”下來了。這個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對空性的串習特別少,而相續中的實執又特別強。
實執不僅會給生活帶來痛苦,對修行也是極爲不利。如果你在觀本尊時,沒有通達空性,那很容易誤入歧途。有些沒有學過般若、沒有修過中觀的人,對所做的功德特別執著,這樣修行是不會成功的。《金剛經》中說過:“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我們平時的修行,一定要以空性來攝持。
當然,能否做到這一點,也跟自己的前世有關。假如你前世積累過資糧、觀修過空性,今生一接觸空性法門,就會生起無比的歡喜心;假如你前世資糧不是特別圓滿,聽到般若空性會很不高興,甚至像佛陀時代的個別聲聞一樣,口吐鮮血而亡。我們有個別的修行人,一聽到空性法,心裏就有一種恐懼感,或者特別討厭,這就是因爲你前世沒有串習過空性。現在遇到以後,無論你是什麼樣的心態,都一定要專心修學,若能如此,才可以保證下一輩子有福報接受空性法門。
般若空性,本身有兩種力量,誠如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所言:“般若之威德,能動二種人,無智者恐怖,有智者歡喜。”世間愚者聞後會生大恐怖,就像學唯物論的有些人,聽到《金剛經》的教義,特別害怕——“啊!眼耳鼻舌身全部空了?這絕對不可能!”其實如果你深入細致地研究,眼耳鼻舌身肯定沒有,以前我們學《中論》時就講得很清楚,這沒有什麼可怕的。反之,有智慧的人聽到空性法門,會特別歡喜。我們這裏有個別出家人和居士,每次聽到空性法門,臉上就笑眯眯的,我見到後也生歡喜心,覺得大家的信心這麼大,自己講起來很開心。如果你們每個人都愁眉苦臉的,那我心裏會特別傷心。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你看,現在每個人都裝作很有空性善根的樣子。(衆笑)
《《入行論講記》第九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五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