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本尊太多、咒語太複雜,不正統,是歪門邪道,只要有人肯聽,他都不懼于指責。
有一天,尼連禅河暴漲,急流沖走了這個比丘。他在水裏奮力掙紮,突然一個意外的念頭閃現──大乘衆菩薩本尊中有一尊叫度母,以救度沈溺衆生而馳名。在洪流中他像一根木頭被沖來沖去,絕望之中,他忍不住開始哭喊:“度母啊,救救我吧!”
他漸漸感到快不行了,那濕透的僧袍不但不能幫他浮起來,反而成了他的累贅。突然,一尊檀香木雕刻的巨大度母像飄到他身邊。他依稀記得以前在菩提迦耶主廟的庭院外圍走廊上看到過這尊度母像,他還經常公開地罵它。
度母像開口對他說:“比丘啊!你一直不斷地在散布謠言誹謗我的名聲,同時還造謠中傷其他的本尊,現在你卻像念咒語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呼喚我的名字,這是佛弟子應有的行爲嗎?”然後佛像閉口,開始飄離這快溺水的比丘。
從那件曾令他深感驕傲而今卻笨拙、濕透的僧袍中滑脫出去,他奮力追逐聖救度母。經過許多小時後,他終于被沖上岸,當人們發現時,他赤裸昏迷在岸邊泥沙之中,手中還抱著那尊度母像。不消說,從此以後,他成爲度母最熱切的弟子,天天祈禱度母,發誓不再毀謗且勵力弘揚大乘佛法,並助衆生從苦海中解脫。
可見,對大乘不可隨意輕視、誹謗。漢地有些佛教徒,動辄就毀謗大乘佛法、密宗,說這個不合理、那個不合理,這種行爲非常可怕。希望大家以後不要誹謗任何人,有必要的時候,你可以跟別人辯論,說一些正當的過失,但不要開口閉口就是“邪師”、“惡知識”,整天把講經說法的法師當作攻擊對象。盡管個別法師的說法顯現上有些不合理,比如“我們要經常打掃房間,噴藥殺蟲”、“蟑螂可以殺,它是人們的公敵”……這完全違背佛教的教義,但也不敢說他就是邪師,駁斥這些觀點一定要謹慎。
當然,即使你毀謗大乘佛法,依靠大乘菩薩的發願,最終也可獲得解脫,文殊菩薩十大願中就說:“若有衆生毀謗于我,嗔恚于我,刑害殺我……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盡管如此,但最好還是不要誹謗任何上師、任何法本。畢竟善知識的顯現不可思議,有些顯現爲婆羅門,有些甚至顯現爲妓女、屠夫。假如這個人確實對佛法有害,那不得不點名駁斥,但駁斥的時候,一定要具足正知正念,否則隨隨便便謾罵別人,最終就會像那個小乘比丘一樣,原來是天天毀謗度母,後來變成天天祈禱度母。
其實,祈禱度母真的非常好。我小時候放牦牛時,每天都背誦《二十一度母贊》,我有一尊小小的度母像,終生戴在身上,對遣除違緣起到很大的作用。包括我在讀書時,當時宗教沒有開放,老師或同學發現你在學佛的話,簡直大逆不道,肯定會被開除,但由于度母的加持,我在學校裏念佛學佛一直沒有間斷。如果你們不能念二十一度母的儀軌,那可以念度母心咒——“嗡達列都達列都列梭哈”,如此可遣除一生中修行的違緣。
末法時代,有些人很想當一個成功的修行人,但有時候心裏起各種煩惱,有時候外面出現各種違緣,所以依靠一些本尊很重要。我們藏傳佛教確實如那個比丘所言,本尊也多,咒語也多,但這是很好的,畢竟衆生的根基各不相同,千篇一律用一個佛號來解決,還是有一定的困難。
除了佛教以外,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地也崇尚許多本尊,但他們算是一種外道。以前法王去印度時,印度有一個城市,家家戶戶都有很多塑像,尤其是檀香木的本尊像,外道的、內道的,什麼樣都有,有時候你也分不清楚。他們供奉的神特別多,地神、土神、火神、天神、樹神、海神、湖神,聽說隨著新事物的發展,還出現了摩托車神、轎車神……當然,這也沒什麼不可以的,地有地神、身有身神、樹有樹神的話,摩托車也可以有摩托車神。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信奉大乘本尊,行持善法,這是非常快樂的事!
卯二、破非教之理由:
小诤大乘故。外道于阿含,
自他于他教,有诤悉應舍。
小乘宗認爲:“小乘經典完全符合叁藏教義,無有是否佛說之诤。而大乘卻有如是爭論,有爭論的話,大乘經典肯定不是佛說。”
中觀宗回答:如果說有爭論就不能成立爲佛語,那麼外道對小乘《阿含經》等也不承認,經常與內道有一些爭辯。比如在無常方面,佛教承認叁法印,認爲萬法無常,而外道認爲世間是常有的,是大自在天或上帝所造,在無我、空性等方面,也有各種辯論。而且小乘聲聞十八部之間,在見、修、行、果方面有許多分歧,也有相互否認對方的爭議。假如有诤即非佛語,你們豈不是也不能成立爲佛語嗎?
大家要知道,佛教中的一些辯論,如果不是爲了斷除貪嗔,而是因爲好奇而爭論,這是不合理的;倘若是爲了揭示真理、消除懷疑,這種辯論值得提倡。有诤即非佛語,這種說法並不正確。現在有些人在學佛的過程中,別人稍微提出一點疑問、辯論,就把人家打入外道的行列,覺得他對佛教沒有信心,其實這是沒有認真思維的過患。
在我們佛學院或印度高級佛學院,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辯論,這種現象十分正常。但在辯論的時候,上師如意寶曾再叁提醒,千萬千萬不要說“某某大德講錯了”、“某某高僧很愚癡”,以這樣的口氣來誹謗智者。前段時間,網上有個居士說,無垢光尊者如何如何不懂阿賴耶,我聽到之後非常不高興,于是跟那個居士聯系、交談,他後來說自己可能不是那個本意。像無垢光尊者等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大家應該恭敬有加,在辯論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有絲毫的誹謗或者不恭敬。因爲在他們面前,我們只是區區小人,非常不值得一提,他們的智慧完全通達萬法真理,而我們相當于幼兒園的稚童,憑我們的智慧對這些祖師進行辯駁,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當然,不管是大乘、小乘哪個宗派,辯論是還有必要,月稱論師雲:“論中觀察非好诤,爲解脫故顯真理,若有解釋真實義,他宗破壞亦無咎。”龍猛菩薩在中觀論典中揭示的觀察法性之理,並不是喜歡爭論,而是爲令有緣者獲得解脫,從而闡明一些真理。因爲很多真理隱藏在我們心裏或者法本中,不通過辯論就無法了知,如果能解釋明了最究竟的實相,縱然遮破別人的觀點,我們也不會有過失。在這種情況下,辯論是合理的,除此以外,語無倫次地誹謗高僧大德、經典論典,其結果將會非常可怕。
現在打開一些網站、書本,常常會看到有些人說話對佛教不負責,對自己也不負責,隨隨便便講別人過失,一點教證理證都沒有,甚至有些教理是斷章取義,這種辯論在我們藏傳佛教是沒有的。個別法師和居士沒有經過長期聞思,自己也摸不著佛教的真理到底在何處,一開口就像老太太吵架一樣,說來說去、破口罵人,真的非常可憐。大家不要依靠佛法來造惡業,最終墮入地獄。空性法理是涅槃不二法門,依靠它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聖天論師說:“空無我妙理,諸佛真境界,能壞衆惡見,涅槃不二門。”無我空性的法門,如同如意寶一樣,十方諸佛皆依之而證得聖果,可是有些人根本不知道這一點,隨隨便便就信口開河,這是不合理的。
因此,佛教徒一定要學習因明和中觀。現在有些人只喜歡簡單的因果法門,甚深的空性中觀理,一點也不懂,對空性的推理完全是陌生的,看到一個生詞就依文解義,然後開始大肆毀謗。其實,因明中的辯論,並不是人人都能通達的,佛教也不是隨便就能破得了的。多年以來,我們絞盡腦汁學習佛法,確實感到佛陀的智慧無與倫比,任何一個名人也無法否認。這一點,並不是我們自贊毀他,世界上了不起的科學家、文學家,也是異口同聲地贊不絕口,不像某些孤陋寡聞的人,始終認爲科學很了不起,覺得佛教是消極的教條主義。
國父孫中山說過:“佛教是哲學之母。”20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的羅素,在考察了各種宗教後說:“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現在口口聲聲誹謗佛教的人,不要說是獲得諾貝爾獎,就連小學“叁好學生”,可能也沒有得過,這種人真的沒有權利誹謗佛教。)自然科學家尤智表說:“佛教是非常殊勝的一個科學。”著名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在看了《瑜伽師地論》和《賢愚經》之後,對佛的智慧感歎不已,他說:“釋迦牟尼真是偉大的聖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于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啓示了。”(其實,魯迅先生對佛教了解得不多,他只看了講小乘因果公案的《賢愚經》等幾部教典,就贊歎不已,如果得受《大藏經》的傳承,再學五部大論的話,更會佩服得五體投地。開玩笑!)
現在有些世間人,讀一個大學、得一點世間文憑,就對佛教蔑視不已,這種行爲極其幼稚。佛教並非像西方有些宗教一樣,依靠教會的勢力或沒有道理的愚癡之舉來壓迫世人,佛陀的道理是通過辯論來驗證的,如果不能以理服人,不能解除世人的疑惑,那就是佛教的過失。但自古以來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這種現象從來也沒有。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工作者,意識到佛教理論相當深奧,他們經常通過各種方式與有創新意識、具遠見智慧的高僧大德交談,以發現宇宙人生的真理。尤其是前後世、業因果的許多奧妙,他們在實驗室中根本無法發現,但依靠不可思議的佛教教義,逐漸也能水落石出。
你們以前可能也受過唯物論、無神論的教育,然而不加辨別地人雲亦雲,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如果你通達了佛教真理,就有一種取舍能力,不會像牆頭蘆葦一樣隨他轉,遇到任何外境也不會動搖。所以,對佛教的信心、不退轉的見解至關重要,假如每天腦子裏有亂七八糟的信息不斷進來,自己的理智被紛繁複雜的外境奪走,剩下的全是邪知邪見,那活在人間也沒有實在意義。因此,大家應該把佛教純潔、殊勝的智慧印入腦海,胡思亂想、雜亂的知識盡量排除,重新過一個清淨、安甯、快樂的生活!
《《入行論講記》第九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二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