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九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一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滅了病苦,而在他去世後,雖然曆經了千百年的漫漫歲月,但此塔仍能滅除諸毒病,衆人也依之而解除了苦痛。

  據說,這座大鵬塔在尼泊爾境內。法王如意寶1990年去印度時,我看過一個尼泊爾的曆史,上面說有這座塔。打聽當地人,他們都說有這個塔,但到底是原來的塔,還是在遺址上再起的新塔?大家都不知道。很多人說凡是有病的人到那裏去朝拜,都非常靈。當時上師如意寶的妹妹阿裏美珠,她的膝關節因風濕病比較痛,法王引用了《入行論》這一段,說應該到那裏去朝拜。當我們四處聯系准備去時,才知道那裏交通不方便,塔在很高的山頂上,由于時間比較急,最終也沒有去得成。

  後來我問了很多人,包括在尼泊爾居住的有些道友,去過那裏沒有?它在哪個地方?但他們都沒有去。我們去的時候,尼泊爾很多人說有這個塔,但現在到底有沒有?我也不是特別清楚。總而言之,確實有這個說法,大鵬塔沒有分別念,造塔者也早已辭世,不可能有利他的想法,但是因緣聚合後,大鵬塔利益衆人的能力仍然不息,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

  一些妙藥、咒語,其實也有這個能力,雖然沒有分別念,但依靠它們的力量,能夠遣除身心痛苦。同樣,佛陀、菩薩、上師沒有分別念照樣能利益衆生。有些人供養上師時,一直在旁邊叮咛:“上師啊,您一定要知道,這錢是我供養的,千萬不要搞錯!搞錯了的話,您到時不給我加持了。”他供養的錢也全部攤開,好像打牌一樣擱著,害怕合在一起上師不知道。其實上師不一定有這個分別念:“哦,這是500塊錢,我要給你500塊錢的加持,而不是5毛錢的加持!”

  但現在很多人不明白,覺得佛陀如果沒有分別念,就像無心物一樣,那在佛前乞求“我身體不好,請賜給我健康,遣除病障”,根本得不到加持。這種想法是不合理的。佛陀因地時已發下宏大誓願,只要我們祈求就會滿願,剛才的比喻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隨修菩提行,圓成正覺塔,

  菩薩雖入滅,能成衆利益。

  同樣,修持六度萬行的大乘菩薩,爲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行持布施、持戒等大乘法,那個時候是有分別念,就像《入行論·回向品》所言,沒有衣服的衆生,我願變成衣服來幫助他;沒有飲食的衆生,我願化作飲食來幫助他……但菩薩趣入不住涅槃之後,能取所取全部消失,煩惱障與所知障全部滅盡,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全部現前,成爲了衆生怙主的正覺塔。此時他雖沒有分別心,但仍能成辦一切他利,在其面前祈禱的話,什麼樣的祈禱,滿什麼樣的願,賜給什麼樣的悉地。

  《入中論》中有一個比喻說:譬如陶師在做瓶子之前,首先要極力勤作地搖轉機輪,力足之時,就不需搖動而機輪自然旋轉。同理,“如是佛陀法性身,現前雖無功用力,由衆生善與願力,事業恒轉不思議”。佛陀的法性身現前時,雖然沒有菩薩地或凡夫地時的發心,但衆生的善願與菩薩的大願一旦結合,佛陀利生事業永不間斷、恒轉不息,不可思議地饒益有情。《現觀莊嚴論》中也講了佛陀事業的叁個特點——常有、周遍、任運自成。

  因此,在佛前祈禱的利益不可思議,祈禱的結果雖不一定立竿見影,但決定會有殊勝的力量來觸動你的發心,並且不斷鞏固增上。這一點,大家務必要有信心。懂得佛理、聞思過佛法的人,完全能明白佛陀與衆生之間的奧妙因緣。如果不懂這一點,認爲佛像只不過是紙上畫的、寺院裏的塑像只不過是建築物而已,以這樣的心態來求悉地,必定徒勞無獲。密宗有一種說法是:“若把上師看作一般人,那你的悉地只有在狗面前獲得。”以諷刺的語氣說明了觀清淨心的重要性。

  其實這就像電腦、物理、化學等知識,只有專業人才懂,非專業人再怎麼會說,也不可能懂它的功能和原理。同樣,我們佛教的專業人士,完全明白衆生與佛之間的緣起力,外人對此恐怕不懂,但不懂也千萬不要輕易去誹謗。

  癸叁、雖無心然能生福:

  供養無心物,雲何能得果?

  供奉今昔佛,經說福等故。

  小乘行人說:“佛陀若無接受供養的心,供佛怎麼會有福德呢?如果有供養、有收取之心,佛陀才可能回報你的供養,然而按汝宗所許,佛陀的一切執著分別消于法界,去供養怎麼會獲得福德呢?沒有心的佛陀,就相當于無心物,我們用多少金銀財寶去供養石頭、瓶子或一座山,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佛陀豈不也是如此?”

  中觀宗答道:那不一定。如果無心就得不到利益,供養舍利就不應該有功德了,但佛陀在《繞塔功德經》中雲:“若人清淨心,供養住世佛,滅後之遺塔,功德無差別。”以清淨心供養住世佛,或者以清淨心供養佛涅槃後的舍利塔,這兩個功德完全等同。《層花經》中也說:“今日供養我,未來供舍利,功德果報等。”

  所以,沒有心並不一定得不到功德,對境若是佛舍利、佛像,供養的功德不可思議。《波斯匿王請問經》中說:“不論對佛塔或佛像,作頂禮以額頭觸碰,是人將成爲寶器,受到諸天神與衆人尊敬。”

  我們這裏有幾個道友,前段時間放假回去,別人供養一點路費、生活費,怎麼都不敢接受:“這是人民幣啊,不行不行!上師,別人供養我錢啦,我可不可以供養您?我好害怕哦!”馬上拿去放生,自己不敢吃。但如果你對佛法有信心,在沒有接受供養之前,先用頭碰一碰佛塔或佛像,應該是可以接受的。這也是個竅訣。(衆笑)

  好多人剛出家時,對因果非常謹慎,但出家多年後,若還能保持這種心態,那我會非常隨喜。我以前的時候,別人供養十塊錢,我都不敢接受,供養一塊錢,我就很害怕,給他念了很多咒語。但現在,肆無忌憚地摧毀因果,這個倒也沒有,但心態還是改變了很多。我們重視因果非常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太極端了,你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卻一點供養也不接受,那吃什麼、穿什麼啊?

  不管怎麼樣,對佛塔佛像接觸、供養、頂禮的話,這個功德非常大,自己的身體也成了寶器。以前我講過“依靠一泥像,叁人得成佛”,依靠一尊小佛像,叁個人都獲得了成就解脫。尤其是遇到裝有舍利的佛塔,如五臺山大白塔、彭縣龍興舍利塔等時,應想到供養它的功德與供養住世佛的功德等同,在其面前祈禱發願很重要。

  即便不是舍利塔,只要形狀是佛塔,見到後也應該馬上摘帽。在藏地,人們看見佛像、佛塔或出家人時非常恭敬,馬上把帽子摘下來。但我看到極個別的寺院中,有些人戴著帽子頂禮,帽子也特別大,這樣不是很好。也許漢地很多地方不太懂,但以後還是應該改過來,以恭敬心作承事的話,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當然,即使沒有恭敬心,以無記心也能得到利益。從前有一座佛塔,這個佛塔很古老,有許多裂縫。這附近有一只豬,有一次下大雨,豬就在淤泥裏滾來滾去,全身沾滿了泥巴。不久,太陽出來了,豬身上的泥巴幹了之後就卡在身上,它覺得特別癢,東看西瞧看到一個塔,于是很高興,就走到塔邊,身體蹭著這個佛塔,要把泥巴蹭掉。它蹭來蹭去,身上的泥巴正好補上了佛塔的裂縫。以這個功德,這只豬死後轉生天界,後來逐漸成佛。(我們看見佛塔時,肯定比這只豬強。我們會故意轉繞幾圈,看見有裂縫,有條件的話也會把它補上,這樣的功德應該更大。)

  因此,佛陀、佛像雖沒有分別心,但仍可以利益衆生。按照月稱論師和寂天論師的觀點,佛位時沒有能取所取的智慧,但有沒有能取所取的自然本智,這種自然本智能直接或間接利益無量衆生。所以我們平時到寺院中,見到金燦燦的佛像或唐卡時,一定要合十,內心祈禱:“暫時讓我身體好、心情快樂,即生中修法不要有違緣,究竟令我生生世世利益無邊衆生。”

  現在漢地很多人都會發願,我看了以後很高興,即便是個普普通通的居士,去寺院也知道發菩提心,發願利益衆生。這個願真的很難得、很珍貴。以前他們總是希望家庭和合、賺錢買一輛車……但現在知道了,在短暫的人生中得到這些沒有意義。所以,懂佛教與不懂佛教還是有差別,懂佛教的人,做什麼事情都很有價值。

  供以真俗心,經說皆獲福,

  如供實有佛,能得果報然。

  小乘行人認爲,以實有的供品,供養實有的佛陀,最後得到實有的功德。而大乘中觀宗認爲,以幻化的心,供養幻化的佛,最終得到幻化的果。盡管二者所許有所不同,但供佛能得福果這一點,是沒有分歧的,均有可靠經典作爲依據。

  漢傳佛教的藕益大師說:“以如幻根,緣如幻佛,滅如幻罪,生如幻福。”《大圓滿虛幻休息》中也說,所供對境是幻化的,供養者是幻化的,供品與功德也是幻化的,這樣的幻化,在幻化的世間中可以成立。最後的結果,誠如《圓覺經》所雲:“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所有的幻都滅了,覺心才真正圓滿,這種覺心不可動搖,即是如來正等覺果。但在此之前,還是應當積如幻的資糧。

  我非常希望大家,不要口口聲聲說“我是禅宗的,參得很不錯,兩叁天不吃不喝還如如不動”,這個不是很關鍵;藏傳佛教一些修密宗的人,整天看明點、看什麼,連一個咒語都不念,這樣也不好。前段時間,我要求舉辦“念佛法會”,供養十方諸佛菩薩,這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盡快聯系自己的親朋好友,讓他們在沒死之前,最好能夠念一遍。麥彭仁波切的《佛菩薩名號寶珠鬘》,我看了以後非常非常激動,覺得每一個佛號的功德都那麼大,很多人若沒有看到就死了、沒有聽到就死了,真的太可惜了。所以這個法本,大家應當盡量弘揚。

  雖然佛陀是幻化的,我們也是幻化的,但幻化中要滅除幻化的罪。畢竟我們造了許多幻化的惡業,這些惡業沒有滅除的話,今後在幻化的地獄裏,定當感受無量時日的幻化痛苦,就像在噩夢中感受痛苦一樣。因此,地獄雖然是一場夢,可是夢沒有醒來之前,痛苦依然不會消失。但願衆生不要做這樣的夢,一定要依靠佛的加被與自己的善心,獲得解脫的希望。

  所以從今年開始,我要求大家念佛。每個佛號的功德,我不用在這裏啰嗦,麥彭仁波切引經據典講得非常清楚。如果你一點也不信,那就不是佛教徒了。非佛教徒的話,對很多道理不承認,這個我們也沒辦法。就像量子力學所研究的東西,外行人覺得都是假的,但沒有必要跟他辯駁。同樣,非佛教徒對佛經中所講的念經、供佛、觀修的功德,一點也不承認,當然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皈入佛門,佛陀時代也沒有這種要求,可是我們要盡可能將佛法如意寶在很多人的心裏澆灌,這一點相當重要。

  我有時候看見一些人,地位很高,是國家級的領導,很多人都很羨慕,但由于內心沒有佛法理念,生活得特別苦惱;有些人十分有錢,世間的有漏財産非常充足,但由于沒有佛法的滋潤,日日夜夜很痛苦;有些人長得非常漂亮,像天人一樣,尤其是醜陋的人看了以後,覺得他肯定很快樂,但由于沒有佛法的甘露妙藥,整日特別懊喪,有很多傷心事……相反,有些人沒有地位、沒有財産、沒有其他福報,但內心中有了佛法如意寶,所以過得非常快樂。

  藏族有些老年人,他們老了以後,有一顆虔誠的信心,每天拿著轉經輪念佛,住在哪裏都特別開心。而我們爐霍附近一個地方,雖然是藏族,但以前受外道影響,現在不是很信佛教。我每次坐車路過那裏,看到那些老年人坐在木頭上,一直等死,特別可憐。真的,內心中沒有佛法的話,老年人特別孤獨,活得也很無聊,年輕人就更不用說了。

  對于這些人,依靠講道理若能說服,那是最好的;如果他們實在不聽,也可以用一些方便方法來引導。當然,讓他證悟離戲大中觀,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放一個佛像,讓他在佛像前供一朵花、一盞燈、一支香,一天磕一個頭,一天不行的話,一年磕一個頭,那也是非常不錯的。希望大家對佛陀有顆虔誠的信心,這樣,獲得人身才有意義!

  

  

《《入行論講記》第九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一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