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了佛法或傳統文化之後,覺得自己的專業很沒有意義、特別枯燥,這個矛盾該怎麼解決?
索達吉堪布答:許多人可能都有這種感覺:從幼兒園開始讀到大學,算起來將近二十年時間,辛辛苦苦學了這麼多年知識,但到了社會上的時候,大多數都用不上。比如數學裏的幾何、解方程,以及物理、化學等,在工作中基本都沒有用。所以他們就特別困惑,覺得以前的時光都浪費了。
對此,其實可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方面,你讀書時所學習的這些知識,工作時雖不一定用得上,但卻可以提升你的綜合素質,培養你的學習能力。這樣的話,以後無論遇到什麼知識,有了這種較高的智慧爲基礎,學起來就不會特別困難。比如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教授,在聽受中觀時,理解能力完全不相同。或者,你以前是學理科的話,現在轉到文科的領域工作時,即便以前所學的用不上了,但由于你的綜合素質不錯,中間就不會有很大困難。
另一方面,大家也知道,在中國來講,從80年代到現在,經濟改革非常成功,人們的物質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然而,在教育改革方面,中國卻“革”了傳統文化的“命”脈,尤其是文革期間,通過“批林批孔”等運動,把孔子當作封建迷信的對象來批鬥,以至于現在想恢複起來有一定困難。由于那種思想的影響,如今學校裏所傳授的知識,道德修養方面的比較少,很多課文要麼是講戰爭,要麼是特別枯燥的理論,故而現在也有許多知識分子要求:盡量在課本裏加一些對爲人處世有用的學問。像我們藏地,從小就教孩子怎麼做人、怎麼憑良心來做善事,但現在的漢地,一下子要轉變過來也不太現實,許多人就處于這種左右爲難的境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