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五十一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夠,大家都希望吸引全世界媒體的注意。”2001年本·拉登製造“9·11事件”之後,全球都知道他這個人了。後來河南有個人也想出名,苦于別無他法,就自稱是拉登的弟弟,叫本·拉圖。現在很多人不顧一切地瘋狂表演,就是爲了換來幾雙眼球,不管是仰慕的、侮辱的、諷刺的,只要目光來了,目標就達到了。就像曹操所說:“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這些行爲純屬裸體奔跑,作爲佛教徒,一定要以正知正念來攝持相續,同時也要對這些可憐衆生起悲憫心。

  有些人覺得:“你們出家人怎麼會知道世間道理,這是不如法的!”其實麥彭仁波切的有些教言中講過,若想獲得佛菩薩果位,必須要精通一切知識,假如不懂得世間道理,就無法隨順世間人,尤其是正沈溺其中的可憐衆生,如果沒有在他們面前敲警鍾,他永遠沒有自拔的機會。現在學習本論的在家人比較多,他們面對的是什麼、應該修行什麼樣的法?這些問題大家也值得關注。

  若人喜我身,則彼爲吾友,

  衆皆愛己身,何不愛衆生?

  如果說:“身體雖然對贊毀沒有感覺,但還是應該愛護它。如果我打扮得很好,吃得不錯,長得極爲莊嚴,像天人一樣好看,會有許許多多人喜歡我,成爲我的好朋友。這是度化衆生的一種方便,所以我打扮並不是沒有目的,我天天穿得好、吃得好,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衆生。”

  這個理由似乎比較充分。假如純粹是讓他人高興,想利益衆生,這也沒什麼不可以的,哪怕讓衆生産生一刹那的快樂,大乘菩薩也應該全力以赴去做。但如果你真有這麼一番發心,那天下無邊所有的衆生,大至天人,小至螞蟻,沒有一個不愛自己身體的,你爲什麼不愛所有衆生的身體呢?因爲你愛護身體的唯一理由,就是要讓衆生歡喜,但衆生歡喜的因不僅僅是你的身體,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更是關愛,如此一來,你爲何不去愛他們的身體呢?對牦牛或大象的身體也應該同樣喜愛才對。但實際上恐怕不是這樣,你只不過是說漂亮話而已,歸根結底就是爲了愛自己的身體,不是愛其他的衆生。

  世間上有兩種愛,一種是自私的愛,一種是無私的愛。自私的愛就像男女之間的感情,或者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人說這種愛只是互相利用,用得著對方時,大家就其樂融融,一旦他失去了利用價值,或者對自己不好,馬上開始反目成仇,甚至害他也可以,比如說他對你不負責任,那個時候殺他也沒問題。這是不是真正的愛呢?肯定不是。如果是無私的愛,則會以對方快樂爲自己的快樂,只要他快樂,自己怎麼樣都無所謂。佛教的博愛就屬于這一種,不管是什麼樣的衆生,都沒有條件地讓他快樂。這種愛真的非常偉大,世間上自私和小範圍的愛是根本比不上的。

  以前觀音上師說過,他跟美國一位官員的友誼應該是永恒的,爲什麼呢?因爲他們關心的是同一件事,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朋友關系會長久。而世間上有些朋友是互相利用的,對自己有用的人才交往,至于毫無幫助的人,他是連笑一下都吝于付出的。原來有個寺院的住持和一個統戰部部長關系非常好,後來統戰部部長下臺了,利用的價值沒有了,他們馬上不聯系了。有些人喜歡說:“沒有你的話,我該怎麼辦?”表面上聽起來很感人,實際上都是想著自己,這個道理上大家也應該清楚。

  對所有的衆生一視同仁、平等關愛,這是佛教最了不起的情懷。雖然作爲凡夫人,將每個衆生當作自己或是母親,剛開始的確非常困難,但我們還是應該堅持串習。人的心是可以逐漸轉變的,到了一定時候,看見衆生就對他生起愛心,他們受苦時自己也會心疼的,這說明你的菩提心越來越增上了。有了這個基礎的話,修其他密法也會成功的。

  總而言之,愛自己身體的話,也應當愛所有衆生的身體。前面從道理上也分析過,我們沒有理由只愛自己的身體,不愛衆生的身體,這只是無明煩惱在中間搞破壞。如果把愛只放在自己上面,對自己所擁有的對境拼命執著,這是相當不合理的。佛教的愛衆生到底建立在什麼樣的層面上?大家一定要明白!

  卯二、善用此身之方法:

  故應離貪執,爲衆舍己身,

  此身雖多患,善用如工具。

  如上所述,大乘行人貪愛身體是非常慚愧的,當然害衆生就更可怕了。有些人爲了保護自己的身體,千方百計地殺別人、打別人,這是極其可怕的事情。以後金剛道友之間如果發生一些大事,作爲凡夫人吵架還勉強可以,但打架的話,這個人絕對沒有菩提心。因爲你狠狠地打對方,甚至想害他、殺他,這樣的相續中怎麼會有菩提心呢?

  我們一定要斷除對自我的貪執,把自己的身體或快樂布施給衆生。以前我們沒有做到這一點,爲維護自己而害過衆生,甚至殺過衆生、吃過衆生,那麼明白大乘的取舍道理後,從現在開始一定要發誓:“有生之年再也不害任何衆生,將自己的身口意及所擁有的一切,盡心盡力地布施給衆生。”當然,完全像佛陀因地時一樣,別人要什麼就給什麼,凡夫人可能有一定的困難,寂天菩薩也沒有這個要求。但首先應該從道理上明白,然後再朝這個方向邁步。

  此處說身體雖有諸多過患,比如是貪心嗔心的所依,本身也極其不淨、恐怖,但如果善加運用,也能成爲解脫的工具。工具可包括船筏、乘騎,依靠這些能從此處到彼處,從此岸到彼岸。所以身體並非一無是處,它還是有一分價值的。《前行》引用過一個教證說:“獲此人身寶,得摩尼難比,諸無厭離者,豈不見空耗?”人身寶比摩尼寶還難得,獲得之後若沒有厭離心、出離心,這個人身豈不是空耗了嗎?

  昨天我去了菩提講堂 ,人比較多,兩個講堂800個位置全部都滿了,一個位置上可能還有很多人。當時有個人邊喝酒邊在網上提問,我覺得他特別可憐,一個佛教徒幹這些事是非常慚愧的,但因爲被無明煩惱蒙蔽了,他自己也是身不由己。現在很多人沒有事情做了,盡幹一些無聊的事,整日喝酒打牌、到網上下棋,我希望以學院爲主的道友們,應該把時間利用起來,除了嚴重的病人以外,每天要有一些目標,盡量行持善法,不要渾渾噩噩的,有一頓飯就可以了。

  身體的過患在前面講過很多,但誠如聖天論師所說:“雖見身如怨,然應保護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身體雖像怨敵一樣經常害我們,但如果用它來守持清淨的戒律、行持大善法,那也應該長久存活,不要認爲早點死了好。沒有造惡業的話,還是應該多活一點,我也請求你們長久住世。但若整天造惡業,那沒有必要活很長時間。

  月稱論師在《四百論》的講義中,用過一個很好的比喻:譬如昔日有大商主,他的兒子跟盜賊同流合汙,犯了法,最後被關在監獄裏。商主明明知道兒子的劣迹,但因爲家業還要靠他繼承,所以並沒有舍棄兒子,還是對他很關心。同樣,我們的身體雖然在往昔造了很多惡業,也有很多壞毛病,但也不應該舍棄它,假如沒有身體的這個船筏,那解脫生死大海靠誰呢?《前行》中有頌雲:“此身行善即是解脫舟,此身造惡便是輪回錨。”所以擁有這樣的身體時,既要歡喜又要謹慎。

  講了這麼多,你們有沒有感覺呢?覺得人身真的很難得,一定要把它善用起來。我們如果沒有獲得暇滿人身,不可能接受釋迦牟尼佛甘露般的教法,唯有人身才是真正的法器,旁生、餓鬼等是望塵莫及的。這一點在《華嚴經》中也講得很清楚:“圓滿佛法甘霖,流入具暇滿人身者心田。”我們應該非常感謝上師,若沒有上師講這麼殊勝的教言,我們就像幼兒園的孩子一樣,根本不懂得取舍的道理。只有在上師的教導和關心下,我們才一點一滴地步入正途。

  對我而言,不管是哪個上師、哪個輔導員,凡是給我傳講過佛法的人,跟我父母沒有差別,從解脫慧命的角度上講,甚至遠遠超過父母。上師就是智慧身體的父母,作爲一個智者,知恩報恩是很重要的。倘若懂得知恩報恩,就會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也會有白法天尊的護佑。而忘恩負義的人,世出世間的人與非人都會唾棄的。

  即生中得到了人身,大家應該生起歡喜心,佛陀在《中般若經》裏面說:“任何菩薩自己行善並勸勉他人行善,即成爲具義暇滿人身。”你們無論是居士還是出家人,應該自己行持善法,也盡量讓別人行持善法,這樣的話,說明你活在人間是有意義的。不要說“我早一點死了好”,一定要多活幾年,我在日記裏也寫過,我家鄉有一個阿姨,我小的時候,她每天都要念1遍喬美仁波切的《極樂願文》,磕100個大頭。今年我在多芒寺看到她,她說自己從來沒有間斷過,30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地修持。如今她老得很厲害,鄉裏專門爲她這樣的五保戶安排了房子,但是她非要住在寺院裏,說雖然沒有人照顧她,可是行持善法很方便。所以每個人的善根確實不同,她這麼多年不斷地磕頭、念誦,多活一天也是有意義的。

  這個身體雖然有時候生病,有時候生貪心嗔心,吃太飽不行、餓了也不行,穿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就像膿疱一樣,很麻煩的,但依靠它也能做很多事情。試想,如果我們是獅子的身體,肯定除了造業以外,連一句觀音心咒也念不來。今天大家都發願十天念十萬遍“嗡啊吽”,(外面的人我沒有要求,)若沒有這個人身,而是一個旁生的身體,念這些心咒是很困難的。盡管有些記載上說鹦鹉念佛、公雞念佛,但這是比較罕見的。因此,對身體雖不要特別去打扮、特別去關愛,但若沒有這個工具,獲得解脫也不容易。從輪回的此岸越過生死大海,到達涅槃的彼岸,一定要依靠這個船只,沒有它的話,不可能到達目的地。所以,大家也應該知道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五十一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