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四十九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戴。爲什麼說一些上師的衣服有加持、頭發有加持、舍利有加持?因爲這個人的相續中有利他心。有了利他心的人,非人也覺得非常了不起,他所接觸的微塵,都會恭恭敬敬地頂戴。有些上師具有菩提心,把他的一片衣服帶在身上,邪魔外道和妖魔鬼怪也不敢害你,這在《地藏十輪經》等教言中均有記載。發大乘心的人無論住在哪裏,都是當地的佛塔,非人會整天轉繞他。有些大德到一個地方去,成千上萬的人對他恭敬頂禮,人是這樣,看不見的非人更是很多。相反,如果一個人表面上是大德、活佛,但自私自利心特別強的話,他的所作所爲遲早會暴露無遺,人看不慣他,非人更是看不慣。

  在這個世間上,只要是爲了衆生而無條件地奉獻一切,所有的人都會幫助他。有些人不管辦慈善也好、傳法也好、利益衆生也好,並不是爲了自己的名利財富,自己若任何目的都沒有,很多人一定會對他伸出支援之手的。

  要知道,利他菩提心的威力和功德不可思議,這種心在誰的相續中生起來,不管他是什麼身份,一定會當下獲得成就。《妙法蓮華經》中說,文殊菩薩常在龍宮傳授大乘佛法,智積菩薩對此不太理解,認爲法這麼殊勝,龍族應該不是法器。但文殊菩薩告訴他,八歲龍女的根基很好,她已經生起了菩提心。舍利子聽後有點懷疑,認爲龍女是旁生,又是個女人,不可能成佛這麼快。正在此時,龍女突然現前,拿著寶珠供養佛陀,然後問:“我這樣供佛快不快?”智積菩薩和舍利子都說:“非常快。”龍女說:“我成佛比這還快。”她當下變成男身,前往無垢刹土示現成佛,相好圓滿。

  可見,菩提心的威力不可思議。任何一個人,黑人也好、白人也好,藏族也好、漢族也好,老人也好、年輕人也好,誰要是生起這種心,雖不一定有八歲龍女那樣的根基,但肯定能夠很快成就。密宗大成就者的略史上,男衆女衆成就的相當多,他們都有殊勝的利他心,把對密法和上師的信心作爲因緣,最後獲得證悟的。因此大家應該充滿自信,只要能摧毀自私自利心,願意幫助衆生、護持衆生,就有了如來種性,最後離開人間時也不會有遺憾的!

  寅二(廣說)分二:一、斷除貪身;二、善用此身之方法。

  卯一(斷除貪身)分二:一、貪執之過患;二、貪執不合理。

  辰一(貪執之過患)分二:一、真實宣說;二、旁述知足之功德。

  巳一、真實宣說:

  汝愈獻殷勤,護此不淨身,

  彼愈趨退墮,衰朽極脆弱。

  我們不要貪執自己的身體,越是對叁十六種不淨物組成的身體百般珍愛、殷切保護,它就越會脆弱無力,乃至對小苦也不堪承受。

  大家學了很多大乘論典後,應該清楚身體沒什麼可貪的,不管是皮膚、血肉、骨頭,一一分析的時候,找不到一絲精華。如果用各種飲食、衣飾來百般討好它,它就越來越嬌氣,越來越脆弱。有一件衣服的時候,它還很聽話,有一種滿足感,可是條件越來越優越時,今天穿一樣、明天穿一樣,身體的要求越來越高,就越來越不聽話了。古人只有一件衣服,吃很簡單的飯,完全已經足夠了,但現在大城市裏的人,吃飯的時候花樣很多,每個菜要色香味俱全,這要花多少錢、花多少功夫啊?所以,內心的痛苦就自然增上,這一點你們應該清楚。

  龍猛菩薩說過:“不淨自性身,髒滿何不厭?”這個身體肮髒不堪,爲何不對它生厭煩心,反而越來越愛執呢?現在有些人喜歡整容,本想越來越好看,沒想到卻越來越醜陋。美國有個人做了好多次手術,在我的記憶中,光是鼻子就動了六次手術,原來是典型的黑人,最後變成了白人,但現在越來越難看了,自己根本不敢出來。很多愚笨的人特別貪愛這個身體,花錢買各種化妝品使勁地用,可是用了以後又過敏,結果適得其反。

  當然,身體雖然很脆弱,但若心比較堅強,身體再脆弱也可以用得上。有個人叫謝坤山,他16歲時被高壓電擊中,從此失去了雙臂、左腿,後來又失去一只眼。面對巨大的不幸,他並沒有垮掉,而是對生活充滿了信心。他用嘴咬住筆學寫字、學畫畫,如今他的畫得到了廣泛好評,而且他還用嘴一口一口“咬”出了一部十余萬字的自傳。

  那天我去青海時,也遇到一個老師,他的雙手沒有十指,只剩個肉拳頭。但這個人很堅強,每天用肉拳頭夾著粉筆,在黑板上寫字教書。課余的時候,他還會寫字、打電腦,教學能力非常不錯,而且掌握了遠程教育,27年來培養了許許多多的學生。

  與之相比,現在有些修行人,甚至出家人,心志特別脆弱,稍有一點頭痛、肚子痛,就不能聞思背誦了,今天睡懶覺,明天睡懶覺,這樣是不行的。身體雖然是一切痛苦的來源,正如聖天論師所說:“人苦從身生,安樂由他起,身是衆苦器,汝何重此身?”但是依靠它卻可以讓我們獲得解脫,所以應該合理利用這個身體。現在上上下下的人不貪身體是沒有的,當然,我也不是說你們以後不用穿衣服,把虛空當作衣服就可以了(指裸體)。但對這個身體不要過于貪執,如果過于貪執,依靠它造下很多惡業,最後在輪回中也不得解脫。

  這樣的道理,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尤其是大城市裏的人,一說不要貪執身體,就覺得這個人精神有問題,“不貪身體貪什麼啊?該貪的就是身體!”這是一種愚昧無知的行爲,大家必須要多思維身體的過患。

  身弱欲愛增,大地一切物,

  尚且不餍足,誰複惬彼欲?

  逐欲未得足,生惱複失意。

  身體如是脆弱下去,那它的貪欲就會不斷增長。世間上也是如此,稍有智慧的人雖沒有完全根除煩惱,但對財物、地位、名聲不是特別貪。而那些脆弱的可憐人,內心的欲望永無止境,就算擁有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他還是不滿足。佛陀在《父子相會經》中有個比喻說,不管有多少水流入大海,大海不會有滿足的時候;不管有多少草木被火吞沒,烈火不會有滿足的時候,同樣,愚人無論享受了多少妙欲,也不會有心滿意足之時。這些人就像薩迦班智達所說:“若無知足求財者,恒令痛苦如降雨。”他們不會有真正的快樂,痛苦猶如雨水般不斷降下。不說我們一般人,即便是統治整個四大部洲、與帝釋天平起平坐的我乳輪王,也正是因爲貪心不足,最後落到地上而悲慘地死去。(這個公案,在《釋尊廣傳》中也有。)

  現在的人越來越沒有滿足感了。80年代時,修行人住的是草坯房,90年代住的是木頭房,現在對裝潢結構的要求越來越高,再過一個時代,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而在家人呢,以前有自行車就覺得好富有,過段時間有摩托車才可以,現在還要買轎車,有了國産的就想要進口的,有了進口車以後,還想要飛機。以前法王去美國時,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轎車,覺得有轎車無所謂,有飛機才讓人羨慕。法王有次也坐了私人的飛機,當時他老人家說:“這些人的貪欲之心若不摧毀,真的是特別可憐!”他們有了飛機的話,可能還要火箭、飛碟,欲望是永無止境的。

  民間有這樣一個故事,用在這裏不知合不合適?天老爺最初給人、牛、狗、豬分配壽命。首先給人25年,給牛40年,但牛說:“我要15年就可以了。”其他25年被人要走了。給狗40年,它也只要15年,25年又被人要了。最後豬也不願活很長時間,只要了15年,25年也給了人。這樣一來,人總共要了100歲。但在現實生活中,人的壽命雖然很長,可是屬于自己的只有1歲到25歲,這段時候過得比較快樂。25歲到50歲之間,因爲是牛的壽命,所以要承擔工作、家庭等沈重的壓力。50歲到75歲是狗的壽命,所以要經常看孩子、看門,過狗的生活。75歲到100歲是豬的壽命,那時候的人除了吃喝以外,什麼事情都不做,在家裏一直躺著。所以,人不該要那麼長的壽命,因爲根本沒有什麼快樂。

  人確實非常貪婪,我們藏地有種說法:“有草的時候,牦牛會發瘋;有錢財的時候,人會發瘋。”我以前放牦牛時,遇到草特別多的地方,本以爲牦牛應該很聽話,但它們好像發瘋了一樣,吃一點、吃一點就跑了,特別難放。人也是這樣,按理來講,有錢的人應該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但他們這裏搞一個投資,那裏接一個項目,一輩子活得特別累,人的欲望比其他任何衆生都可怕。

  我們學了大乘佛法的人,到一定的時候,應當學會滿足,不要貪得無厭,否則世上的一切財物讓你一個人擁有,你也不會滿足的。佛陀在《因緣品》中說:“天降糧食珠寶雨,多貪凡夫也難足。”現在人真的不知足,有了平房要樓房,有了樓房要別墅,有了別墅又有很多很多要求,特別痛苦。所以人要有一種滿足感,生活隨緣而轉。

  當然,光有滿足感還不行,一定要把自己的人身變得有意義,每天盡心盡力修一點法。尤其是在座的道友,理論上會分析還不夠,因爲這些在死亡時用不上。人越來越老的話,這種感受就越來越強——一定要邊聽佛法邊發心、修行,把理論的東西隨時用在實踐上。不然,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追逐欲妙永遠也無法滿足,最終讓自己萬分苦惱。

  其實,世人所貪著的名、色、財,在聖者眼裏一文不值,是非常肮髒的東西,一點興趣也沒有。有些人貪執的地位,有些人執著的財物,在聖者看來跟不淨糞沒什麼差別。《君規教言論》雲:“愚夫所貪之諸法,一切智者不貪執。”凡夫人整天像老豬一樣貪執美色、佳肴、轎車、地位,以及漂亮的衣服,但這些就像小孩子執著玩具一樣,在大人眼裏根本不值得貪著,貪了之後反而有痛苦。

  這一點,道理上先要明白,明白之後逐漸修行,珍貴的菩提心才不會喪失,才會不斷增上。因爲菩提心無法增上的唯一因,就是貪執自己的身體,對身體有關的東西看不淡、看不破,認爲這些很重要,而一旦修成了無我利他或知足少欲的教言,許多貪境就沒什麼可執著的了。

  我有時候非常佩服有些道友,他們看破了地位、財産、家庭,把什麼都放下來,一心一意在這裏聞思修行。在當今社會,這是非常難得的,有了這個機緣之後,希望大家要經常祈禱,不要退失這種信心。心的力量非常重要,如果退失了這種信心,以後不一定能呆下去,很容易隨便離開殊勝的對境。盡管有些人沒有這種緣分,一直在紅塵裏做各種瑣事,但現在有了聞法的機會,也是多生累劫難以得到的,所以千萬不要隨意舍棄。

  凡夫人一點貪執都沒有,完全像聖者一樣見到任何對境都如如不動,這是很困難的事情。但一般來講,學習很多佛法之後,所貪的對境是很少的。我有時候真的覺得很快樂,平時只有一杯茶,沒有什麼可貪的,感覺很不錯。前段時間有個人跟我說:“我在商店裏轉了很長時間,也沒給您買到任何東西,很慚愧!”我回答說:“我自己去也買不到什麼,更何況是你了!”我們作爲出家人,要求不是很高,但在家人可能就不同了,逛商店時買這個、買那個,什麼都要想。但如果所求的慢慢減少了,內心會有不可思議的快樂。這並不是什麼修證的境界,看了大乘教言以後,很多道理自然會明白的。

  如今依靠上師如意寶的加持,我們學院有很多修行人日日夜夜在聞思修行。最近這種氣氛也非常不錯,雖然冬天的天氣很冷,但男衆、女衆早上五六點鍾就起來背誦,晚上很晚了還在一心專注經論。我有時候看到了,心裏還是非常舒服,覺得這種人身是有意義的。我們人很快就會離開人世,若把精力全部用于世間的賺錢,到時會帶著什麼善根前往後世也很難說。所以大家有了機緣的時候,一定要祈禱傳承上師,千萬不要業際顛倒。凡夫人的心很容易變化,就像高山上的經旗一樣,隨著業力的風而飄動。因此一定要經常祈禱、自我堅強,這樣修行才會成功!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四十九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