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您在北大演講時,說佛教傳到漢地和藏地以後,經過2500多年的發展,藏傳佛教更完整地保存了佛陀的清淨思想。您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說漢傳佛教有一些思想流失了。您認爲是哪些地方流失了?它跟藏傳佛教最大的區別在于什麼地方?
索達吉堪布答:我也不是說漢傳佛教有流失的地方,而是強調藏傳佛教的不共特點,是什麼呢?從佛陀時代一直到現在,傳承保持得非常清淨、非常完整。任何一部法在傳講時,法師必須先得過它的言傳。比如說,《菩提道次第論》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前行》的作者是華智仁波切,若想講這兩部法,首先要得過它一代代傳下來的傳承。包括佛陀的《大藏經》,其傳承在藏地也一直沒有斷過。有了這種傳承的話,後代弟子在傳授教義時,除非是特殊情況,一般不容易歪曲上師的意趣。依靠這種方式,佛陀的一些儀式和傳承,即使過了2500多年,在藏地也仍然代代相承、完好無損。對此西方歐美等國都極爲贊歎。
另外,藏地《大藏經》的翻譯也特別嚴謹。從曆史上看,國王赤松德贊時代的譯場,譯師就有叁百多位,他們的智慧非常卓越,不管是文筆,還是對佛經內容的了解,都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比的。我曾對比過藏漢文的《親友書》、《阿彌陀經》,結果發現藏地的翻譯風格,確實更爲嚴謹。
尤其在《大藏經》方面,藏地還有個殊勝特點——它全部都是白話文,非常便于理解。如今的21世紀,漢地人大多看不懂古文,加上生活節奏那麼快,很多人根本沒時間和精力去研讀《大藏經》。有些人即使有這個興趣,啃了半天古文以後,實在搞不懂也就放棄了。最後不要說全部經典,就算只有一部,因爲文字太艱澀,有時候也不想看。而藏族人拜讀《大藏經》的話,則不會有這種苦惱。
所以,從方方面面看,藏傳佛教確實有不共的特點。正因爲如此,現在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人對藏傳佛教情有獨鍾,這也不是盲目的選擇。